主题:毛泽东: 为身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预做了准备? -- 晓兵
1. 谨慎首先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世界高度不确定, 每一天都是新的不确定性;
谨慎就是主张学习思考, 然后再行动。
林彪一开始谨慎, 后来也骄傲。
毛打仗时谨慎, 建国后似骄傲。
胡看来是自始自终谨慎, 外柔内刚.
““戒慎恐惧”,语出于《礼记·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朱熹对此作了阐发和引伸:“所不闻,所不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未萌芽,自家先凭地戒慎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①朱熹说的意思是,戒慎恐惧是对一个人喜怒哀乐情感及思想未发作时的一种警觉,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2. 中共党内竞争人才机制也是很厉害的
过五关, 斩六将, 包括美人关, "牺牲”天天有, "牺牲"数量超过解放战争;
7千万党员人头多, 也不怕牺牲, 适者生存;
"生存"下来的领导层经常很实用主义, 高度的灵活机动,
理论和实践, 差不多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定程度上。
这也是中共的战斗力所在之一。
3.
ZT 万润南:我的学长胡锦涛(《清华岁月》十四)
胡锦涛是我的学长。四十年前,我们同在清华文艺社团,作为集中队员,我们吃在同一个食堂、住在同一片宿舍、组织生活在同一个支部,有过一段相当亲密的接触。听到他在耶鲁演讲开篇的一段话,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他说:
"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与空气,我不仅想起四十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渡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
老师们的教诲,首先是蒋南翔校长的教诲。我们刚进学校,在迎新会上,蒋校长就教诲我们:"清华培养的学生,要在二十年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中起骨干作用。"当时我们很不理解,现在我们有点明白了。耶鲁三百多年来培养出了包括五名总统在内的许多英才,清华二十年内培养出了包括胡锦涛在内同时上岗的四名政治局常委,就单位时间的产出而言,清华还更胜一筹。
蒋校长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干部时采用"政治辅导员"制度。当年文艺社团有四名辅导员:印甫盛、胡锦涛、李桂秋、任丽翰。他们当中,印和李冷峻、胡和任温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听话、出活。他们的昵称很有意思:那三位同他们的姓名有关,分别叫老印、李桂、小翰,只有胡锦涛,大家叫他"大帅".为什幺称他"大帅"?我曾请教过老印,他也说不清楚。看来这个名字叫对了。从文艺社团的"大帅",到共青团的"大帅"、贵州省的"大帅"、西藏自治区的"大帅",一直到全国的"大帅".
但从当时文艺社团的四位辅导员来看,表面上老印更像"大帅".他们四人当中,老印是支部书记,一把手;胡是团长,二把手。他们配合得很好。老印这个人很强势,说一不二;胡却谦虚随和、善解人意。开会的时候,定调做总结的,是老印;补充说明、完善细节、思路缜密的,是胡锦涛。
文革初期,他们四位辅导员联名写了一张保卫校党委的大字报,题目是"清华党委是延安、不是西安".也是由老印来主导,胡只是在上面签名。后来清华文革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老印都有所涉及;胡却非常低调,不再参与。老印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壁垒分明;胡却基本上没有反对他的人,谦逊、平和、与人为善,使他广结人缘。论长相,老印黝黑英俊、目光锐利;胡白净端正、温文尔雅。刚者易折,柔能克刚,所以最后胡锦涛一路过关斩将,成就了真正的"大帅".
但在当时,做事情,我更愿意跟着老印;业余活动,我更愿意跟着胡。文革期间,写大字报、搞战斗组,我都跟老印在一起;外出串联、游山玩水,我就同胡在一起。我一共串联过两次,一次是独来独往,从北京-广州-海南岛-湛江-南宁-桂林-上海;另一次是同胡锦涛,我们两个人一起从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然后一起乘船从重庆沿江而下。一路上我们很少谈文革,而是沉迷在沿途的景观:西安的古朴;成都的繁华、重庆的山城、三峡的险峻、大江的辽阔……他在南京下船,应该是回了泰州老家;我则是在上海下船,也是回家看看。一路上,都是他照顾我。他出面安排一切,又让你感觉受到了尊重,极细心也极周到,处处让你觉得舒服。
胡锦涛是水利系五字班的,应该在一九六五年毕业。因为当政治辅导员,按规定延后一年毕业。这一延就到了文革,所以一直拖到一九六八年才离校。记得他是分配到甘肃刘家峡。离京前,他请老印和我吃了顿饭。老印说要敲他一下,点了晋阳饭庄。我是第一次进北京的大饭店。晋阳饭庄的店址原来是纪晓岚的书斋"阅微草堂".院宇幽静深邃,梁柱雕漆描画,号称正宗山西味,京都第一家。我很喜欢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所以在这里吃饭,还能感到一点残留的书香。记得那天还喝了点小酒,三人不胜唏嘘,因为今日一别,就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了。
这一别,就是十四年。一九八二年,他从甘肃省建委的任上调中央党校学习,我当时已在中科院计算中心上班。他从火车站乘公共汽车到党校报到。途经332路黄庄车站,他特地下车和我匆匆会了一面。后来他到团中央工作,各方反映和口碑都不错,我也莫名奇妙地觉得与有荣焉。
再一晃又是五年。一九八七年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在贵阳开会,我创办的四通已小有名气。他正在贵州省当书记,约了时间去拜访他。会客室温馨而简朴,比我那个已经十分简朴的总裁办公室还要简朴。他还是那样谦和谨慎,谈话中能感到他同省里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得不错,这是他的强项。省科委的人在边上作陪,聊了一些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企业的事情。临走时,特地让我带走两瓶茅台。我相信,这两瓶一定是真货。
然后就是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风波,从此我们的人生轨迹趋于两极。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默默地祝福他。先是祝福他能顺利接班,然后是祝福他能有所作为。当有消息说他曾派人去欧洲了解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情况、一上台组织政治局学宪法、面对SARS的施虐公开出来讲话,力排众议纪念胡耀帮,都让人对他燃起某种希望。然而,关于学古巴、北朝鲜的讲话,又让人极度失望。
其实希望和失望,都是我自身的问题,同他并没有什幺关系。佛家禅宗有言,是心动,而不是旗动。他还是那个在共产党体系里"听话、出活"的胡锦涛。我毕竟还是凡心未泯,最近一连写了三篇文章:《和共产党分道扬镳》、《为什幺共产党气数未尽》和《山坳上的共产党》,一是对已逝的长者的悼念,二是对自身思路的梳理,三也是对在朝在野双方的建言。至于别人是否听得进去,那就不是我能关心的问题了。
今后我大概不会再写此类文章。那幺多人在写,并不缺我这一个。我想写点自己想写、也只有我能写的东西:说我自己的故事。我计划写大约一百篇《清华岁月》、一百篇《四通故事》、一百篇《流亡生涯》。算是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交代。
有人读了我最近的文章,说:"万润南,你大概是不想回去了?"是的,除了我年过八十的老父老母,那边已没有什幺是我可牵挂的了。前一段,母亲急性肺炎连续发高烧39.6℃,医院发了病危通知。许多至诚的朋友帮忙安排我回去。我也说得很明白:违心的话,我是不会讲的。这个年龄了,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了。虽然没有结果,但是朋友的情谊,我是点点滴滴,都在这里心领了。
此文于二○○六年五月五日做了修改
ZT 毛泽东自己认为败走麦城的五次战役
http://bbs.book.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16&subid=5&fid=116202&tbid=3642
水口战役:打赢了的败仗 高兴圩战斗:损失两个师长 茅台战斗:寡不敌众毛泽东在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会议(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中共此后率领武装力量征战多年,获得了中国的政权。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毛泽东是大赢家。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毛泽东虽然是大获胜,但并非“全胜”,他自己也否认“战无不胜”的颂词,说自己多次自己败走麦城,其中主要的有五次:长沙战役、水口战役、高兴圩战斗、土城战斗、茅台战斗。
【长沙战役:火牛阵失败】
中共1930年夏天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在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抵达长沙前,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已进行了第一次长沙战役,那次战役一度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下长沙,但很快又被夺回去,而且红军损失惨重。现在要第二次攻打长沙,更非易事。 转朱毛两人1930年8月24日下达红军分三路向长沙推进的命令。进抵长沙近郊后,红军从情报中获悉,长沙国民党守军有六个师一个旅,共31个团,又有坚固的工事,与红军相比,占明显优势。
毛泽东本想诱使守军离开工事,再行攻击,但是没有成功。毛泽东遂于9月1日晚发出第二天发动总攻的命令。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甚至采用了古老的“火牛阵”,驱赶牛群来冲破守军设下的电网障碍,没有奏效。红军多次冲击,损兵折将,都未能突破防线。此时,长沙附近的国民党援兵已到达湘潭一带,红军只好撤退。
【水口战役:打赢了的败仗】
中共临时中央1932年6月命令红军消灭进入江西境内的国民党广东军团(粤军),占领梅岭关,随后再沿江北上。
红一军团7月初控制了梅岭关要隘后,粤军即由韶关、信丰兼程赶赴广东南雄,意图与北面国民党军合击红军。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将领决定集中一、三、五三个军团,同时进攻正在进行南北合围的国民党两路军队。
红五军团7月8日凌晨向南雄县境内的水口方开进,与国民党军两个团开战。次日,粤军八个团的援军抵达水口战场,国民党军力量增至十个团。红军对此却并知晓,红五军团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击,结果伤亡很大,直至红军独立第三、六两师到达,才稳住战局。红军主力两天后到达水口,国民党军队退入南雄,战役结束。
当年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聂荣臻回忆说:“水口战役双方伤亡之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所罕见。尸横遍野,对于这次战争来说,并不是过甚其词。有的部队白天打仗,夜间还要在该地露营,许多同志疲劳过甚,倒头便睡,第二天拂晓才发现是和尸体露宿在一起了。有的同志夜间口渴,摸到河沟去喝水,有一股血腥味,第二天拂晓一看,河沟里的水泛着红色。”
水口战役从最终结局来看,红军是胜利了,但毛泽东认为那是一次“打赢了的败仗”,他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
【高兴圩战斗:损失两个师长】
高兴圩战斗是红军在第三次反击国民党军队包围作战中的一次战斗。毛泽东、朱德1931年9月7日指挥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红四军、红三十五军向高兴圩发起攻击。两天的战斗过后,国民党军伤亡2000余人,红军伤亡2200余人。国民党军占据的地形比红军有利,红军不仅地势不利,兵力也不够集中,而且此前徒步涉水过高兴圩以西河流时,遭遇了攻击,损失较大。
红军久攻不下高兴圩,兵力渐减,就撤出了战斗。高兴圩之战,红军损失了两个师长,即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邹平。
【土城战斗:情报失误】
红军在1935年1月的中共遵义会议后,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见那一带道路两边都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国民党川军郭勋祺的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埋伏兵力将之围歼,这样红军下一步的北渡长江就无后顾之忧了。这场战斗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
战斗在1月28日打响后,郭勋祺的川军中埋伏遭到重创。但几个小时激战,川军战斗力丝毫减弱的势头,川军的后续部队又迅速赶到。红军总部立刻派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前增援,朱德总司令在前线指挥。原已北上进攻赤水城的红一军团也回师增援,方才稳住了红军的阵地,但这一仗最终没能消灭土城附近的川军。
红军后来从俘获的川军士兵处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郭勋祺的川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
【茅台战斗:寡不敌众】
茅台战斗发生在红军二渡赤水后。红军主力1935年3月进军茅台以南,但是国民党有三个师的兵力,附近又有援兵。红军败退,并于第二天第三次度过赤水继续长征。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5843/75873/5174465.html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中共再强也不是"上帝“, 不会人人发苹果 8 晓兵 字731 2008-10-02 09:26:40
🙂胡锦涛继往开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再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7 晓兵 字1795 2008-10-01 18:27:05
🙂花赞“不被所惑”! 1 詹姆斯 字162 2008-10-02 06:25:08
🙂胡一直谨慎, 外柔内刚; 毛后期似骄傲
🙂现在夸HU,太早 雪里蕻 字39 2008-10-04 01:55:18
🙂傻事没少做,眼前的小岗村就是一件。 5 非闲人 字422 2008-10-04 02:15:39
🙂小岗村已经成为了典型 littles 字122 2008-10-04 10:05:05
🙂当年农业学大寨 非闲人 字146 2008-10-04 10: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