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见证者·幸存者·阵亡者:魏巍 -- 陈郢客

共:💬362 🌺3313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魏巍先生的逝世,我先是在新闻里看到。今天在这里读了楼主的文字,再顺着连接读了几篇魏巍先生90后的文章,并重读了一遍《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所感动,也就闲聊几句。

我以前读过的魏巍先生的作品极少,除了选入中学课本的这一篇,似乎就再没有别的。说实话,我读中学的时候,对这一篇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志愿军打美国鬼子的故事早就听了很多,家里就有一本叫《激战松谷峰》的小人书,从小到大不知翻了多少遍。更重要的是,我读书的时候,“革命”正渐渐与“正义”,“崇高”分离开来,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已经不再是“解放军叔叔”了。

对把《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中学语文课本,我是赞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自己不是一个革命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革命者。编课本的先生们大约也是这样想,只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罢了。当权者不想培养出掘墓人,这可以理解。作为升斗小民的我也反对革命,是因为革命巨大的成本和换汤不换药的结局。

我赞同楼主关于《歌唱祖国》,《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时代曲的评价。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的主流精神面貌。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后来的反右,大跃进,以及文革。在我看来,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这个整体的认识使我对暴力革命持否定的态度。

百年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动荡之中。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传承的少,砸烂的多。魏巍先生在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也许是跟上了时代的,后来他就跟不上了。这很正常,“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不幸之一就是需要“与时俱进”。在精神上说,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年轻时所受的教育,工作后所处的环境,以及老年后变化的社会不能协调,世界始终不能象希望的一样井井有条。对此,我们除了发几句牢骚以外,大多数时侯只能保持沉默。

魏巍先生拒绝了这种庸常,他是一个革命战士,他要战斗。90年代以来,批判现实,关心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魏巍坚持了他的立场和感情。“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有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这需要坚定的信仰,强大的人格力量。象我这样的随波逐流者,对魏巍先生,只能仰视。

魏巍先生走了,他身后留下的空白暂时无人能够填补。当今的社会,很难再产生他这样的革命者。有些人也许在庆幸吧,对我,却是莫名的怅然,《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像我家老房子墙上一张画,对它的记忆是构成我自己的一个部分。而这一切正无可挽回地渐行渐远。

魏巍先生千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