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华的逝世想到文革后邓做的三件事。 -- 九霄环珮

共:💬355 🌺7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记忆

我们那里分田到户比较晚,我记得的事情,包括评工分争得红脸黑脸什么的,还有大老娘们扒男人裤子之类的都是有的,积极性高也确实不高,——积极性高与不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是积极性有没有提高的办法,我想,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真不觉得分就是比集体更好的选择,至少在修水利这个方面,分之后绝对不如分之前。

我们那个村子,是湘北的丘陵地带,山与山之间夹一槽一槽的水田,在一槽田最高处和中部,通常都会有几个大的池塘,——大的已经可以算小型水库,这些池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桃花汛的时候开始蓄水,到双抢伏旱(稍微解释一下,湖南北部都种两季水稻,入伏前后要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是用水最多的时候,而这段时间很容易遭遇旱情)期间,开闸放水,一般自流灌溉就可以顶很长一段时间的旱情。然后,在这基础之上,电排站算抗旱的补充措施。在84年之前,基本上这些水库池塘还有相应的灌溉渠道是出集体工修的,库容量,还有渠道都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分田到户之后,先是池塘也分了,承包户拿来养鱼,到伏旱期间,鱼和稻争水,动不动就要用扁担锄头解决水的问题;再往后,泥沙淤积,无人出头组织清淤,库容下降,池塘只能种莲藕——抗旱的功能基本消失,就靠电排站了,可是电排站也因为渠道的破损,能灌溉的面积大幅度缩减了。这两年,电排站又被重视起来,可是塘坝自流灌溉的好处,想得起,可是组织不起人来搞了。所以,每家每户要摊派的抗旱费用又上去了,去年过春节,据说以后国家拨款,要修缮塘坝了,不知道后面能不能兑现。

总体来说,粮食产量与分田之前相比,有提高,可是这个提高,是不是应该完全归功与分田,积极性提高了,我看是要打个问号的。

而且,分田之后,农民种地的成本,肯定是提高了的。这种成本的提高,多数情况下,都被分田的赞成者忽视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