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共:💬501 🌺13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在蓝色的多瑙河之畔(四)

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是舶来品,除了昙花一现的Jugendstil,维也纳的独特建筑似乎一直沉寂,一直到近年,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复兴。这是由一批年轻人发起的,他们拾起Jugendstil时代开创时尚的传统,追随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的潮流。他们对外合称Coop Himmelblau,推出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作品。维也纳作为他们的大本营,自然不乏他们的手笔。在城市公园不远的Falkestrasse有他们的成名作,俗称Falling Roof,意为“滑落的屋顶”。这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扩建工程,业主要求把顶楼的阁楼扩大成为会议室和额外的办公室,Coop Himmelblau把扩建部分设计成和主体的中规中矩的学院派建筑恰成对比的钢和玻璃结构,更有甚者,扩建结构像要从屋顶滑下来一样,形成强烈的动感和悬念。可惜从地面看不清,要到邻近的高楼顶上才能看得清楚。Coop Himmelblau在维也纳的另一个大手笔是Gasometer。这是过去的巨大煤气罐,曾经差点被拆毁,为新建筑腾地方。Coop Himmelblau把煤气罐的基本结构,将其变成时尚的公寓,内部的巨大空间则成为有顶的巨大室内花园。Coop Himmelblau还意犹未尽,在其中一个煤气罐边上建造了一个攀援而上的辅楼,脆弱的连接好像随时要断裂一样。这是维也纳现在最时尚的住宅区之一,本来一个濒死的“铁锈带”成为一个人们趋之若鹜的时尚地名,成为一个新地标了。解构主义在中国也开始露头,Rem Koolhas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新楼和Zaha Hadid的广州新歌剧院一南一北,说不定Coop Himmelblau将来也有在中国一展身手(或者赢得骂名)的机会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滑落的屋顶”是Coop Himmelblau的成名作,但是在街道上角度不对,看不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没有办法到街对过的楼顶上,只好盗版人家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Gasometer本来是煤气罐,废弃不用后,差点被拆毁,还好被Coop Himmelblau妙手回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现在这里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去处,车来人往,很是热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附近还有这样一座独特的楼房

在Coop Himmelblau之前,Hundertwasser也是维也纳建筑走出传统的一次尝试。这是Freidensrich Hundertwasser在维也纳古色古香的老城区里吓死人不偿命的一个作品。这位仁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于一身,在艺术风格上不大好划入哪门哪派,最接近的或许是Antoni Gaudi时代的西班牙Modernisime,但Hundertwasser又晚生了至少70年。在老城区的Hundertwasserhaus是一座诡异的建筑,在众多学院派或者什么派也没有但就是老的建筑中间,它显得格格不入又刻意讨好,诡异超然又亲和有机,你可以喜欢或者憎恨得无以名状,唯一难以做到的是无动于衷。在色彩、线条、体量、格局对常规概念的冲击使它成为维也纳的一景,日落之后还有人络绎不绝地来此朝拜,尽管这里并没有多少商店或者风景,必须专程来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undertwasserhaus是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维也纳街坊里的一个非典型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观上像Gaudi在巴塞罗那的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阳台上是一个小酒吧,底下周围还有小孩的游乐场,可惜天快黑了,拍不出来

但是维也纳最为人称道的毕竟不是未来和前瞻,而是历史和回味。回味维也纳的历史最好的地方无过于中央公墓。这是维也纳最大的公墓,在欧洲恐怕也算得上大的。由于平民百姓也安葬在这里,常有人来吊唁,这里是维也纳较少的不收门票的地方之一。当然,如果没有名人在此,公墓是没有理由收门票的,光是王公贵族或者总统将军安葬在此也吸引不了多少游人。可维也纳不一样,还记得那些音乐史上最响亮的名字吗?他们中大多安葬在这里: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斯特劳斯、勋伯格,他们都把这里作为最后的归宿。莫扎特的墓不在这里,但在这里有一个纪念碑。夕阳下,微风中,站在这些墓碑前,心中飘扬着他们的音乐,那是一种几近神圣的感觉。古典音乐是抽象艺术,没有故事,很多时候连主题都说不上来,但对人心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是任何其他具体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他们受到神的恩宠,获准在天堂的门口聆听,然后把天堂的声音传到人间,才有我们今日的享受。说到这些音乐家,奥地利人似乎对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着和中国人不同的感受。在大多数中国人中间,贝多芬是乐圣,如果地位不高于莫扎特的话,至少齐平。但是在维也纳,莫扎特是音乐之神,是音乐的化身,以莫扎特命名的地方、街道到饼干、巧克力无处不见,但贝多芬就没有这种殊荣了,贝多芬只是诸多维也纳作曲家之一,和勃拉姆斯、舒伯特、斯特劳斯无异。这种感受甚至蔓延到欧美很多人中间。追究起来,莫扎特和贝多芬几乎可以类比为希腊神话里的神与英雄,前者是天界下凡,后者是凡界升天,尽管都有神性,但还是不一样。不知道这样理解是不是对,反正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待遇”很不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来自尘土,回归尘土,中央公墓是维也纳人最后的归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门里两侧大概算是“高尚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墓葬也是极显哀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更多的人是奔这里来的:贝多芬墓(左),莫扎特纪念碑(中),舒伯特墓(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勃拉姆斯墓也在旁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斯特劳斯做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多芬的墓碑一如其人:严肃得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舒伯特的墓碑就要轻松一点,就像他的歌曲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莫扎特尽管不是葬在这里,还是要有一个纪念碑的,或许是衣冠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调音乐的创始人勋伯格也在不远的地方

中央公墓的中间是名人区,但两边更多的地方还是平常人的安息之地。这里也是雕刻艺术的荟萃之地,很多墓碑雕刻美轮美奂,或极显哀荣,或寄托情思。这些无名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实在不应该错过。中央公墓也是电影《第三个人》里最后的场景。走私贩、前纳粹分子哈里死后,哈里的捷克情人安娜被英军当局释放。在萧瑟的秋风和无尽的荒凉中,她沿着漫无尽头的空旷长街固执地走着,直到远去。这是电影史上有名的一个镜头,这就是在中央公墓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昏的墓地,并不阴森,反而有点温暖的感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张扬的墓碑和墓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理解的是墓雕大多以哀情为主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昏时,青绿中,这个墓雕给人以特异的感觉,似乎死并不可怕,那是一个安静但美好的世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墓雕比较特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直不大明白到底要表现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更加难以捉摸的是安娜沿着这里一直走下去时在想什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