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二部分) -- 风中的羌笛

共:💬32 🌺2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兰姆伽的功勋

兰姆伽小镇位于远离雷多的印度中部,属比哈尔邦兰溪市管辖,处在加尔各达到新德里铁路的途中,交通便利但人烟不稠密,用作训练营地十分合适。这里原是英国当局为安置从非洲战场捉来的意大利俘虏而修建的战俘营,范围达30平方公里,各种设施相当完善。镇内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军用卡车可以任意开到野外训练场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游泳池、电影院等,可见西方发达国家的士兵所享受的生活质量,与中国士兵有多么大的差距,即使只是座战俘营,也远比中国的军营豪华气派。基地里密密麻麻地建造了二十多座军营,床位多达三万多个,轮训史迪威想象中的10万中国军队绰绰有余。

基地的四周有成串的起伏的小山,也有茂密的森林,到了夜间经常有群狼出没,但很快就被一天比一天激烈的枪炮声赶走了。

美国准将麦凯布担任了训练中心主任,阿姆斯上校担任总教官,下面有一大群美国军官在负责方方面面的工作。决心在缅甸报日本人一箭之仇的史迪威,甚至把自己的儿子小乔和女婿布鲁克也都调到了兰姆伽,参加到火热的训练高潮里来。

1942年7月23日,新38师离开雷多到达蓝姆伽,吹响了这个后来名字与反攻缅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训练基地的第一声号角。新22师由于缺员太多,并且饱受了丛林的折磨,所以进入兰姆伽的时间稍晚。

原先,国内准备将新38师完全分解,训练成9个炮兵营,然后转运回国加强国内的炮兵力量。这等于把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奶酪无偿拿走,让他反攻缅甸的梦想破灭,说什么也行不通的。于是新38师的战士们在做了几星期炮兵后,又恢复了步兵的身份,不过有三个正规的建制营,被改编成了师直属炮兵营。

恢复了步兵师建制的新38师开始执行新编制,也就是所谓美械部队编制。

史迪威计划在印度建设一支完全由美国人训练的全美械中国部队若干个师,用于反攻缅北,称“X部队”;在中国云南昆明基地建设主要由美国人训练的美械部队30个师,用于反攻怒江,称“Y部队”;然后在广西桂林基地再建设30个美械师,称“Z部队”,与“X部队”“Y部队”一起用于在中国大陆发起全面反攻,一举歼灭在华日军。

美械部队,通俗地说,就是装备美国武器的部队。但这个“美械”标准并不统一,因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驻印军的装备全部换装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装备一应俱全,还拥有别的部队想都不敢想的两个坦克营,尤其是总指挥部的战车一营那30辆重达32吨的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与它相比日军的95和97坦克仅仅比玩具强一点;第2营装备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也不是好惹的,日军当时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必须要接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将之击毁,而它却足以在500米外直接点燃97式坦克。至于汽车的数量之大,那就更是不足为奇了。

国内的美械部队跟驻印军根本比不了,“Y部队”的重武器数量严重不足,多数情况下1个军才有1个75毫米山炮营,这还不如驻印军1个师的炮兵火力,吃的穿的用的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国内部队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两年一套皱巴巴的粗布军服。至于“Z部队”,则因为史迪威后来被蒋介石赶回了美国,根本没有能成立。当史迪威被赶走后,美国停止了美械军的继续装备,为了平衡,国民政府又将“Y部队”的总共10个军的装备平均分给了20个军,这样,国内的部队质量下降得可就相当厉害了。

新22师和新38师的编制相当繁杂,尤其是师直属队,系由1个由2吨半卡车牵引的12门制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由骡马牵引的12门制75毫米山炮营、1个汽车骡马混合辎重营、1个装备无线电的通讯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特务连、1个搜索连、1个军械连、1个侦察队、1个卫生队和1个野战医院组成。

师下设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由3个步兵营和团直属队组成,团直属队包括1个8挺制重机枪连、1个12门制81毫米迫击炮连、1个吉普车牵引的8门制37毫米反坦克炮连、1个骡马辎重连、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以及通讯排、特务排;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1个8挺制机枪连和1个装备4具巴祖卡火箭筒的炮排组成,全团2750人。

步兵连下设3个排,每排下设3个步兵班和一个轻迫击炮班,步兵班有2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和8支步枪,炮班装备60毫米迫击炮2门。全连170余人。

新的编制大大加强了师的支援力量,要求每个师要达到12500人,这个数字比1939年型步兵师高出3000人以上。相应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1个师共计拥有汽车300辆,骡马千余匹,105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喷射器85具,冲锋枪与卡宾枪400支,步枪数千支。这样的编制体现了现代战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相比当面的日军部队,驻印军的1个师火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全面超出1个1944年制甲种师团。

驻印军总指挥部也有庞大的直属队。在总指挥部下,设有分管人事、情报、作战、后勤的四个参谋处,一个管理第48兵站医院、第20后方医院、第13卫生营的卫生处,一个专门管理中印公路施工的工程处,兰姆伽训练处,SOS供应处,协调第26航空队的汀江办事处,战车管理部等美方管理机构;支援部队数量更大,主要由中国部队构成,几乎赶上一个军的规模,计有装备36门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第12团、各装备36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第4和第5团、装备400辆汽车的辎汽6团、装备近千匹骡马的骡马辎重兵团、工兵第10和第12团、分别装备30辆M4A2中型坦克和M3A3轻型坦克的战车第1和第2营、由化学兵团改来的1个48门制107毫米重迫击炮团(编制表上写的是120毫米迫击炮)及1个独立步兵团,以及特务、通讯、宪兵、高炮各1个营;后来还加入了拥有3000名志愿人员的美军专业丛林战特种部队5307步兵团。

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良好的训练基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兵员。训练开始时新38师有7000人,新22师仅剩1500人,还有正在建设的驻印军总指挥部下属的庞大直属部队,都急需大量新兵补充。由于部队缺员太多,遂决定先补充、训练相对满员的新38师,以及早得到一支战力强大的美械部队。

国内军政部从1942年8月开始给驻印军提供补充兵,全部精选体格强壮、有文化的青年,利用驼峰航线回程飞机空运到美军汀江空军基地,再车运到雷多。所以后来驻印军内学生兵的比例相当高,这就带来一个积极的影响:驻印军的兵员素质远远超过国内任何部队,包括重建的第二期远征军;而驻印军的两位留过洋的主将孙立人将军和廖耀湘将军学历也比国内绝大部分将领为高。兵强将勇,驻印军战斗力远超国内部队。1944年6月开始的怒江西岸松山战役,3个多步兵师加2个重炮团、数个山炮营和1个重迫击炮团计5万远征军围攻无路可退的千余日军,投入的兵力对比为50:1,历时3个多月,伤亡8000余人,敌我伤亡比1:7;稍早的孟拱河谷西通截击战,驻印军仅以持步兵武器的不到500人阻击日军5000,投入兵力对比1:10,历时3天,伤亡百余人,而日军伤亡达2500余,敌我伤亡比为20:1以上。同样成长于青天白日旗帜之下的这两支部队,其作战表现截然不同。

大批学生兵的到来使在兰姆伽训练的驻印军实力飞速提高,也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忧虑,英国容许这支部队驻扎印度不过是为了利用其防备日军进攻,并不赞成它的扩大;向缅甸进攻就更是让英国忧心忡忡,它害怕缅甸在战后顺理成章变成中国的势力范围。国内给驻印军补充兵额的速度起初是每天空运800人,英殖民当局借口给养供应困难,极力阻挠。经过史迪威和美国政府的努力劝说甚至是威胁,这个数字最后定为每天400人。源源进入兰姆伽的新兵经过接近1年的训练,就成为战斗意志旺盛、战斗技术高超的战士,兰姆伽基地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缅甸决战奠定坚实基础。

兰姆伽基地里设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汽车、装甲、卫生、兽医驮载等一大批专门的学校,分门别类对军官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是熟悉美军的战法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经过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阶段才能结业,讲解通过包括模型、电影等直观手段来进行,重点在实习,这样训练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场,主要用来训练士兵,教官都是美国人,管理由中国军官负责。美国人对士兵的训练也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理解,士兵素质的作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的提高异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学会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译电员训练7星期后就已经达到美国译电员需13星期才能达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击炮的技巧也到了让教官们赞不决口的程度。

训练都是真枪实弹,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耗弹量,训练基地四周随时炮火连天,枪声则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美国弹药帮助驻印军培训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官兵。几乎同样装备的国内美械部队步兵分队就享受不了这种待遇: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运力承受不了这样的消耗。

孙立人是驻印军中唯一受史笛威敬佩和敢与美军将军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为自己和新38师争来了权利,他在兰姆伽全面督促新38师训练时,战斗训练计划甚至是以他的军官为主而美国军官只能服从。他特别注重射击、格斗、游泳、驾舟、武装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疟、泥泞地行军等特殊技能,还把一个信条灌注到全体官兵的内心:

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当陷入困境时,相信上级一定会来救援和帮助;

面临危险时,相信本师友军一定尽力前来营救。

孙立人的教育很快就在险恶的热带丛林战环境里得到了回报。

1943年3月初,雷多军区毗邻的野人山胡康河谷一带出现异常情况,已经齐装满员的新38师提前结束了整训,离开兰姆伽开往雷多。反攻缅甸的第一声军号,已经响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