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庖丁解字之"沉重"的故事 上 -- 丁坎
上文讲了沉重的重,现在来讲讲沉重的沉。要理解这个字,从字形分析入手将一无所得,因为这个字根本是个错字。那么正字是哪一个呢?
还是讲个故事吧。
有个文学女青年,酷爱李清照的词,结婚生子后还念念不忘,干脆用易安词中的字句给自己的儿子起名。 这孩子后来的终身大事也颇有几分文学味。有天有个女学生跑来请假,说自己父亲病重,要回家见最后一面。 这孩子也颇有人情味,干脆用自己的小汽车送女学生回家,并一同前往探视,谁知学生家长误以为他是女学生的恋人,就握着他的手说了些托付的话,一段姻缘就这样成了。就这些来看,这孩子的故事简直是一标准的才子格调:书香门第,风花雪月(对了,他的妻子似乎就名唤 雪雪)。 可是且慢,这孩子的故事还有另一面----据他自述,他精技击,一拳可以使人毙命,惯射击,手枪在正常距离内百发百中。 到此为止,似乎还是个普通的文武双全。可是还没有完,他一生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文武,而在于-----黑白。后来他的女儿曾以《黑白人生》为题写作了反映他一生的电视剧本,因为群众反映激烈而未能获准拍摄。他的一生,负载的东西也太沉重。
他的名字叫沈醉。关于他的故事,就不劳我再多说了吧。
他母亲告诉他,这个名字来自李清照的
这句词一般写作
沈沉同义,实际上,沈才是正字,而沉是书写讹误而来。
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的呢?
先来分析一下沈字字形,说文的解释是
这个说法有一点问题:冘并不只提供字音,对字义也不可缺少。
我们再来看看冘的字形
上图是小篆字形,汉典网只给出了小篆字形,其实这个字在甲文中也有,字形相同。
由图中可见,冘就是一人挑担的摹形。(实际上冘就是担的本字。)
与上文所说的重字对照一下,重是一人负囊之形,有重义。
冘是一人挑担之形,同样有重义。
而沈字从水从重,重的东西入水易沉,这很自然。(当然,沉浮的决定因素并不是重量,而是密度,可是,先民没有这个概念,他们说重的时候,已经无意识地以单位体积为标准了,所以,在这个语境下,重量等同于密度。在日常语言里,到今天人们还经常说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即是明证。)
逻辑路线本来是这样的:
冘----一人挑担---有重义
沈----从水从冘---重物入水---有沉没义。
后来由于冘字不行于世,所以沈字也兼有冘义,即轻重之重义。
沉是沈的误写,把小篆冘字左右两端向下延长,就把担子变成了屋子,而把冘字变成了冗字,沈字变成了沉字。
沉的义项都要落脚到沈字去追寻。
所以,沉有沈的沉没义,也有沈兼有的重义。
于是有了沉重,这东西很沉等等说法。
还有一个耽字可以提一提,这个字按字形分析应该跟耳朵有很大关系。
说文说:
而其通行的字义主要有两项:
1 迟延 如耽误,耽搁
2 沉溺 如耽于女乐
第一项当派生自 耳大垂也, 耳大垂也似乎也跟重而坠有关,不过我们暂时不存而不论。
第二项显然跟耳朵无关,其沉溺义当来自沈字的沉没义。
到此,沈字的构形就算讲清楚了。捎带着可以提一下,沈,沉,耽,担,这几个字的字音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它们在上古音的韵部都属于侵部。当然,这也不用专门的音韵知识,读诗经的朋友会很容易从韵脚方面留意到这个特点。音韵方面的相通可以更加证明我们对冘沈耽的分析是可以成立的。
以上进行的沉重二字的文字学分析,都可以独立成篇,但还不是我们讨论这两个字的主旨。我们关心的是,这两个字造字逻辑途径上的共同点,以及由此可以拓展开来的东西。这些东西,留给下篇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满清当权的还真不能说是儒家子弟,而是八旗子弟 桥上 字70 2008-09-02 19:17:59
🙂似乎也不完全如此 1 任爱杰 字476 2008-09-03 19:40:15
🙂怪我没说清楚,我并非说儒家当权如何,而是说满清当权者 桥上 字72 2008-09-03 19:51:00
🙂【原创】庖丁解字之"沉重"的故事 中
🙂上海以前有个老导演叫沈浮 元亨利 字12 2008-08-29 16:35:33
🙂受教了! 老老狐狸 字181 2008-08-27 23:54:06
🙂老丁,沈醉的母亲,我记得名字是罗裙 燕庐敕 字100 2008-08-27 19:41:01
🙂老燕啊,雪雪这种名字当然是小名啊。 1 丁坎 字944 2008-08-27 2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