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共:💬600 🌺31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尉迟恭的玄武门(9)

再回到本篇吧。

史书上记载,直到李世民被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两人劝动了心之后,他依然还在“2 B or Not”, 于是他准备占卜一试凶吉,结果张公谨同志闯了进来,一把打乱了秦王占卜的龟甲,大声地说,“现在已经是耐克的时候了,还占什么卜啊!”,耐克者,Just do it 也。

因此俺再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向同学们指出,在策划玄武门之变的过程里,李世民根本不是充满野心的冷血的阴谋家,相反,由于充满着可能弑父的罪恶感,他丧失了一代名将必然的果敢,而被极大的压力摧残,上面是一个例子,下面是另一个例子。在认识到自己只有一个选择后,李世民开始了他的谋划,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刺杀李建成,李元吉,另一个就是事后控制住李渊,迫使他承认这个结果。----明显地,李世民所面临的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为了完成这个罪恶的谋划,他需要两个最重要的谋士,号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而这两位,先前已经被李渊勒令,离开了秦王府。于是,信使被派出了:

时房玄龄、杜如晦皆被高祖斥出秦府,不得复入。太宗令长孙无忌密召之,玄龄等报曰:“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太宗大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背我耶?”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敬德又与无忌喻曰:“王已决计克日平贼,公宜即入筹之。我等四人不宜群行在道。”于是玄龄、如晦著道士服随无忌入,敬德别道亦至。”《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这一段记载出自于尉迟恭的列传,它传递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1.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的确彻底地抛弃了李世民,以至于房玄龄和杜如晦受到了如此严厉的警告,如何李世民再接触,“必至诛灭!”

2. 李世民在这个谋划的过程里,的确心怀忐忑,情绪极为波动,因此,在听到房杜二人不敢来和他密议时,竟然取佩刀给尉迟恭,让他直接用武力威胁。----我们知道,房杜二人是李世民最重要,最得力的谋士,并在之前的南征北战中为李世民所倚重,但此刻,当听到二人不敢来见时,李世民在愤怒之下,竟然动了杀心。可见此时李世民压力之重,心态之黑暗了。

3. 当然,房杜二人未能赴召,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动了武力解决的决心。---或者,作为智者的他们,也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敢冒着弑父的危险下此狠手。---所以,他们不敢奉诏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也认为李世民已经陷入绝境,别无出路。---而这,再一次说明,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是临时的应变之举,而不是长久的积虑而为。

4. 这一段记载,出现在尉迟恭的传记里,很可玩味,因为它记录了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的失态,和房杜二人的犹豫,----这都是不利于他们的形象的。-----但这些都被记入了《旧唐书》里,考虑到这些细节几乎都是第一手的资料,或者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比如房杜二人是改装,穿道士服进秦王府的,这个细节对于历史来说,并不重要,但还是被记载了,说明这个记载的可信度非常高),所以俺武断地认为,该记载应该出自于房玄龄监修的唐贞观实录。-----那么,考虑到这个记载明显地伤害了该实录监修者和审阅者的形象,则这些记载的留存使我们可以反推,该实录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有很多后世的议论者认为该实录经过李世民审阅,想必肯定篡改了很多,从这个例子看,似乎未必。否则,李世民的篡改也太不经心了。

好了,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听到玄武门事变的脚步合着沉重的鼓声一步一步临近。而这个时候,尉迟恭的心理在进一步的变化,-----一方面是秦王的软弱,-----发怒无疑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这个软弱既让尉迟恭在不自觉中感到自己的强大。使他逐步脱离曾经做家将的自卑。-----另一方面,房杜的表现让尉迟恭更感到自豪,之前,尉迟恭明显知道,对于房杜这样的脑力工作者而言,他,固然勇猛,但不过是这些谋士们脑中的一枚棋子,一个锋利的工具罢了。但通过这个事件,尉迟恭对他们的感觉,完全颠覆了。尤其是当尉迟恭手持秦王佩刀去见房杜时,他简直就是一个类似于黑白无常,勾魂使者的形象,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对房杜二人说明来意时,他的神情会有多么的居高临下。---------这些变化,象被风吹来的种子,悄悄地埋在了尉迟恭的心里,不久之后,它们就会发芽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