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业余国脚战日本十七年不败 男足曾是华夏骄傲 -- raindrops
业余国脚战日本十七年不败 男足曾是华夏骄傲
新华网 (2004-05-11 08:42:17)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足球报》前总编严俊君在1986年撰文指出:在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能够给国民带来一点安慰的惟一项目就是足球。在体育竞技项目里,足球是最早接受外国先进技术的。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足迹,最早跨出亚洲,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文明。应该说,足球是我国各项体育运动的“长子”,也是最早为中华民族争光的“长子”。
史海钩沉
中国足球曾对日本17年不败
有记载的中外足球最早的一场比赛是在1906年。由中国协和书院队对阵英国驻中国的英兵队,电影《京都球侠》就是根据这场比赛拍摄的。比赛结果协和书院队以2比0战胜了对手,并获得为优胜者设立的“九龙杯”。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的清政府不相信自己的球队会获胜,赛后,居然特意派人将“九龙杯”送到英军驻地。
新中国成立前,足球开展比较好的地区主要是香港、上海、北平、天津、大连等地。原因在于当地有外国驻军和外国侨民踢球。而恰恰是这些外国球队在中国的耀武扬威,激起了中国足球爱好者的奋发之心。他们自发地苦练技术,自组球队抗衡洋人球队,这样就涌现出了香港“南华”、上海“乐群”、“乐华”、“东华”、北京“三育”、“利华”、天津“北宁”、大连“东北风”等著名球队,它们都曾多次击败所在城市的西洋球队,从他们手里抢到各项锦标,为中国人出了气。这些球队还曾出访东南亚、日本、澳洲等地,比赛胜多负少,弘扬了中国足球的威风。这其中也涌现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亚洲球王”李惠堂、“铁腿”孙锦顺、“飞将军”戴麟经、“无畏将军”叶北华等名将。
而当时的中国队从1913年起出战10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拿到9个冠军。对日本队保持17年不败。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管不顾的情况下,中国队转战东南亚一个多月打了27场比赛,靠比赛筹钱才得以参加1936年奥运会足球赛,而恰恰是因体力不支才在最后10分钟丢了两个球,以0比2输给强队英国队,遭淘汰。应该说当时通过中国足球志士百般努力,中国足球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已不是很大。
1965年任国际足协副会长的李惠堂(右),1976年被联邦德国一权威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另四位是: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之一。图片提供/孙德茂
球星逸事李惠堂拒绝加盟法国球队
阿森纳队看上李惠堂
1936年“亚洲球王”李惠堂以队长身份率领中国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被英国队以2比0淘汰。随后中国队又出访英国,再战英国队曾先后以1比0、2比1领先,终场前20分钟才被对手以3比2反超。
接下来,中国队又与英国业余冠军队比赛。赛后,到场观战的阿森纳领队阿里逊问李惠堂多大了,当得知他虚岁32岁时,阿里逊惋惜地说:“如果你年轻10岁就好了。”
离开英国,中国队又转战法国,与巴黎红星队比赛,赛毕,红星队领队盛邀李惠堂加盟,李惠堂婉拒说:“我要保持业余球员身份,继续为中国队效力。”
孙锦顺苦练铁腿
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国脚孙锦顺有“铁腿”的美誉。这个外号来自于1925年他代表香港南华队与英国陆军队比赛时,他一个凌空抽射,球入门后破网而出。次日,香港媒体就将他的腿称为“铁腿”。而1936年孙锦顺随中国队去棉兰老岛比赛筹钱时,再度射破对手的球网。
孙锦顺之所以能踢破球网,与他从小踢一种特制的“油球”有关。那时他们用机油把球浸透、晾干,使得皮球变得又沉又没有弹性。然后光着脚踢,长时间不懈地苦练,由此练就了他出色的铁腿功。
叶北华偷师洋将
由于踢球果敢,叶北华被称为“无畏将军”。
叶北华踢的位置是左边锋。他发现当时香港海军队的左边锋(洋人)有一手高速倒地传中的绝招十分厉害,就决心把它学过来。于是,每逢海军队出赛,叶北华便掏腰包买两张门票,坐在最靠近那个洋将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观看。下半场换另一张门票,到球场对角再仔细端详这个动作。看完就回去和他所在的香港南华队的队友冯景祥一起配合练,练不好再去看,终于把这招学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30年远东运动会上,中、日两队争夺冠军,终场前两分钟,中国队仍以2比3落后,眼看冠军将要落入日本人手中。中锋戴麟经对叶北华说:“华仔,该你出手了!”随即,戴麟经学冯景祥的样子,得球后就往左边空当直传。而叶北华心领神会高速插上,在球即将出底线的一刹那,转身用左脚将球扣向中路,自己则摔出底线几米之外,而球则正好越过对方门将,被包抄而到的戴麟经轻松敲进球门。最后双方战成3比3,并列冠军。
有一说一
高学历无益于中国足球?
最近前有央视体育频道某名嘴,后有郝海东,在媒体上批驳有关提高足球界文化水平的建议。郝董甚至对此建议用了“胡说”这个词。他们的举例似乎都很有说服力:大家公认的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谈学历无益于提高我们的足球水平。其实笔者还可以提供给他们佐证,旧中国的足球名将李惠堂和孙锦顺学历也都不高。
不过,笔者在孙德茂老先生的引导下,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足球在政府不管不顾的情况下,曾经有过一段自发的快速发展时期。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个城市大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相当活跃,为后来足球水平的快速提高提供了大量领悟力极强的人才。
在当时的国家队里,李惠堂和孙锦顺应该属于天才球员,而在他们的周围有一群大学生队友:门将张邦伦毕业于沪江大学理学院;中锋戴麟经(新中国首次冲击世界杯国足主教练)是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场陈镇和、陈镇祥兄弟都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
而就是这些人在一个月里打了27场比赛,等筹到了足够的路费后,才得以参加1936年奥运会足球赛,而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他们在比赛的最后10分钟才失掉两球,以0比2输给英国队,被淘汰出局。随后他们又转战欧洲各国筹集路费回家,比赛中他们显示出的实力让欧洲人大为惊讶。
我们无法否认,在当时那个内忧外患的国度里,足球水平的快速提高是来自于那时中国球员们的奋进之心+超强的领悟力+钻研精神。
而这些,在之后他们足球以外的生涯中也体现得很充分――
拿到过1930年远东运动会足球金牌的陈镇和,“七七事变”后毅然加入空军,驻防西北一带,1941年1月28日在兰州上空与敌激战时英勇牺牲。
李惠堂在东华队的队友钱允华,前锋、球队的主要射手,以踢球取巧,善动脑筋闻名。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63年他与另一位医生一起成功地为一工伤工人做了断手再植手术。
马拉多纳是天生踢球的料,所以你只要给他一个皮球就行了,但是更多的人,需要通过学习文化得到更多的领悟力,然后通过后天努力成才,这个道理不知郝董和那位名嘴是否赞同?
撰文信报记者张健
■远东运动会足球赛中国队战绩
第一届(1913年 马尼拉)
成绩:
菲律宾 2比1 中国
名次:1.菲律宾、2.中国
第二届(1915年 上海)
成绩:
中国 1比0 菲律宾
中国 0比0 菲律宾
中国 1比1 菲律宾
名次:1.中国、2.菲律宾
第三届(1917年 东京)
成绩:
日本 2比15 菲律宾
菲律宾 0比3 中国
日本 0比5 中国
名次:1.中国、2.菲律宾、3.日本
第四届(1919年 马尼拉)
成绩:
菲律宾 0比2 中国
菲律宾 2比1 中国
菲律宾 1比2 中国
名次:1.中国、2.菲律宾
第五届(1921年 上海)
成绩:
中国 1比0 菲律宾
中国 4比1 日本
菲律宾 3比0 日本
名次:1.中国、2.菲律宾、3.日本
第六届(1923年 大阪)
成绩:
中国 3比0 菲律宾
中国 5比1 日本
日本 1比2 菲律宾
名次:1.中国、2.菲律宾、3.日本
(注:本届比赛中,19岁的球王李惠堂初露锋芒。他除了第八届远征澳洲未出战外,参加了第六、七、九、十等四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
第七届(1925年 马尼拉)
成绩:
菲律宾 1比5 中国
日本 0比2 中国
菲律宾 4比0 日本
名次:1.中国、2.菲律宾、3.日本
第八届(1927年 上海)
成绩:
中国 5比1 日本
中国 3比1 菲律宾
日本 2比1 菲律宾
名次:1.中国队、2.日本、3.菲律宾
第九届(1930年 东京)
成绩:
日本 3比3 中国
菲律宾 0比5 中国
日本 7比2 菲律宾
名次:1.中国/日本(并列)、3.菲律宾
第十届(1934年 马尼拉)
成绩:
中国 2比0 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
中国 2比0 菲律宾
中国 4比3 日本
菲律宾 3比2 荷属东印度群岛 日本 1比7 荷属东印度群岛 菲律宾 3比4 日本
名次:1.中国、2.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队/日本(并列)
(注:自本届后,因菲、日未经我国同意,修改会章,引起异议,远东运动会自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