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共:💬127 🌺56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六)

1965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不很长的时间具体是指,“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说,“我们要在1975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这样就可以为在1980年以前实现上述的第一步设想打下更牢固的基础。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今后的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的十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

这个设想,是最根本的战略思想,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要最终走向发达,或者产生世界级企业,必须以这样的战略为基础,而不是靠GDP一年年高速增长。不过总理对第二步的时间估计放少了,这一步其实非常困难。有些人说,缺了“民主现代化”,这是鬼扯,还好没搞成。我认为缺了“产业现代化”这个关键,要开放,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建立强大的产业和别人竞争。可靠的农业基础、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国防,都是为了国际产业竞争这个目标。地球竞争很残酷,关门自搞不行,国家之间直接竞争的就是产业。甚至从实践检验的角度来说,到底有没有现代化,就是看产业搞不搞得过人家。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从完全封闭的状态,花30年爬到世界贸易额第一的位置,已经是很快了,产业现代化初步有成,现在出去就叫人家开放。过程中的麻烦事多得不得了,很多人无法想象。

有理由相信,总理所指的“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多是一种模糊想象,没有太具体的指标。现代化了,是和自己从前比,还是和发达国家比不清楚,国民经济世界前列是总量还是人均不清楚。我倾向于认为,当时人对四化实现状态的幻想,现在来看是一种低标准。因此,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步算实现了,却发现问题一堆,只得重新估计第二步的难度,推迟到21世纪中叶。考虑到产业竞争力太差,还定义成“初级阶段”。为了活下去,从“赶超战略“,改到了“比较优势战略”,从有优势的低端产业做起,慢慢发展一个个产业。

到2006年前后,十一五到十七大,势头又变了。虽然说是为了一系列转型,我认为就中长期规划而言,实质是又一次评估了追赶发达国家的难度,把“中等发达”的目标提前到了2020年,只不过没有声张。从国家战略角度,是重新回到“赶超战略”,进行全面突击,不再大搞“比较优势战略”挣钱。这一次的目标相当具体,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如果真的按计划实现了,那确实就是“中等发达”了。我们需要去研究中长期规划里到底说了些啥。

由于现在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的竞争力有优势,各方面一致认为科技是瓶颈。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就是很关键的一个文件了。网上有全文:

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这个规划是非常具体的,有“11个重点领域,68项优先主题,4个重大科研计划,5大人才建设目标,8个技术领域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9大政策措施,16个重大专项”,考虑的东西很多,分得很细。例如“16个重大专项”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近来这些重大专项的新闻不少,感觉进展比以前要好多了,有些加速发展的意思。

从历年的科技规划来看,2006年这个的架势有些象1956、1963、1978年的三个规划。那三个规划是赶超战略的代表,如1963年有“重点研究试验项目374项,3205个中心问题,15000 个研究课题 ”。1978年是“8个重点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后来发现,要发展经济,无力支撑,1982年就调整为38个攻关项目。这是一个转折点,主要是这些项目看不到成效,科研体制也成问题,难以下决心投钱进去。1986、1992、1994年三个发展规划,主要是分析形势与现状,搞科研体制改革,探讨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找一些发展重点,设立了863、星火计划、火炬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等,来分钱。这一阶段感觉就是比较缺钱,对于科技怎么取得突破性进展比较迷惑。从发展阶段来看,这也是正常的,前面工业化轻松阶段过了以后,要面对国际先进水平了,目标不一样了,就会有困难的感觉,很多项目就是条件不具备,又和产业联系不紧,搞不下去。2001年有十五计划的科技规划,感觉就缓过来了,钱多了,产业发展也摸到了一些东西,方针就较为具体明确,从“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因为还没到时候,就“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

新世纪以来,确实觉得“重点突破”有一些成果,载人航天、芯片、高性能计算机、战斗机等等。作为“总体跟进”的象征,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开始了一场大跃进。1998年时排第9位,前面是美英日德法意加俄。1999年论文数超过俄罗斯,2001年超过意大利、加拿大,2002年超过法国,2005年超过德国,2006年超过英国、日本,排到了第二。当年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17.2万篇,占世界总数8.4%。当然,这是指标主义造成的,实际进步要小得多,因为更能说明问题的“论文引用数”比较低,10年间累计被引用数排第13位。真实情况应该好于13位,因为算的是累积数不易快速进步,不过显然文章质量平均水平不好。但是,毕竟是进入国际索引的论文,至少不能太离谱,混论文怎么也得“跟进热点”,所以“总体跟进”还是算得上的。这些年回来了很多海归,别的本事不论,论文数量是慢慢能跟上了。因为数量不太重要了,2006年的科技规划目标是“2020年国际论文引用数进入世界前五”。

到2020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是这样一些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这些目标我觉得并不离谱,还是比较扎实的,目标也很具体。和经济直接相关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其具体分项目标描述比较长,我附在后面。我的感觉是,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国家与社会正投入巨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在做,相关项目非常多,研发平台逐步建立,经济发展也确实对此有迫切需求,有真实的推动力。到2020年,也不是特别长,但能够做很多事了。但也不能着急,需要一步步来,一年年下来成效就慢慢出来了。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