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运征文】奥运真的与政治无关吗? -- 土木辛科

共:💬46 🌺9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朝鲜未投票给我们,那又是个妖魔化的谣言

北京台的《身边》节目中,何振梁透露了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的原因。

北京失败的票数是2票,而不是传说的朝鲜背信弃义的1票。

其次两票的差距也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悉尼在投票前请两个非洲国家代表吃饭,还给了每人一张3.5万美元的支票。名义上是支持他们国家的体育事业,真实意图,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埃及代表是个老人家,和中国关系很好,表示要抱病参加投票的。但临行前身体实在不允许,没有成行。保加利亚代表是保共书记的女婿,也是要投中国票的。但保加利亚政局变化,这位代表也受到牵连,没能参加投票。

——————————————————————————————————————————————————————————

《何振梁》节选:

  本书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集中记录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体育外交经历。

  书中首次详实披露了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奥运会等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重大事件的内幕细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障碍等情节有独特的描述。

90多把钥匙(1) http://book.sina.com.cn/nzt/cha/hezhenliang/80.shtml

2005年08月24日 00:28 新浪读书

亚洲的委员基本上与振梁都很熟悉。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振梁主动撤出与科威特的阿赫迈德竞选亚奥理事会主席。沙特在阿拉伯各国有特殊地位,振梁专程拜访沙特委员费萨尔亲王。费萨尔对振梁的访问很重视,亲自到机场迎接,举行了两次会谈、一次宴请。振梁通过他们两人,加上又登门拜访了北非两位有声望的资深委员泽尔吉尼和姆扎里,巩固了阿拉伯委员的支持。日本有两名委员,在1991年确定1998年冬运会地点时,当时美国盐湖城呼声很高,而且如果 1998年冬运会选定长野,有可能影响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是振梁权衡了利弊,在投票前夕明确告诉日本委员他将投票支持长野。振梁的估计是,美国委员不会投票支持北京,但日本委员的票是可以争取的。所以他以他的一票换取日本两票支持北京的申办。中国台北的吴经国与振梁有多次接触。这时澳大利亚也积极争取吴经国,甚至以要求吴经国的支持为条件来同台湾有关方面商谈台湾的航班直飞澳大利亚问题。据吴经国事后告诉振梁,去摩纳哥前,他的父母交代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在投票时,与坐在相邻的哥伦比亚委员门多萨(fidel mendozacarrasquilla)相互展示自己纸条上写的“北京”。后来台湾当局确实派人传话,要他不要支持北京,他没那样做。会后台湾有人说吴经国没投北京的票,从他在台湾的处境出发,他未否认或证实,而只强调投票是秘密的。他对振梁说,如果有一天国际奥委会的档案公开,他可以证明自己确是投了北京的票。在北京下一次申办时,他将不顾其他,在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支持北京。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委员与振梁的交情都很深,互相称兄道弟。印度委员库马尔、巴基斯坦委员阿里分别向振梁保证他们将为北京做其他委员的工作。朝鲜委员金俞顺本来已经离开体育岗位,不再担任本国奥委会主席而出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一般已不参加奥林匹克的活动。但是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他的国家支持他去摩纳哥投北京的票。泰国的他威虽已是名誉委员,但仍主动以泰国奥委会主席的名义,写信给国际奥委会,明确支持北京申办。绝大多数亚洲委员也态度明确。

————————————————————————————————————————————————————————

吴经国:北京当年申奥失败"一票之谜" 文/吴经国

 吴经国,祖籍苏州,1946年生于重庆,曾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建筑学院、利物浦大学。1988年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担任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申办奥运会从两票惜败到梦圆莫斯科的整个过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先生怀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排除“***”势力的干扰,两次投下赞成票,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 民族利益决定手中一票  

  

自北京提出申办2000奥运会的决定后,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及秘书长魏纪中、副秘书长屠铭德,于1993年来到台北,并亲自前来拜会,希望能获得我的全力支持。那天何振梁来到我的办公室,岛内媒体蜂拥而至,将我与何振梁团团围住,他们希望知道我是否会支持北京。我深知这个答案的敏感度,心中早已盘算该有怎么样的回应。我向媒体的公开回答是:“我这一票的考量有两大因素,第一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奥林匹克发展的利益。”环顾当时岛内政治环境的敏感、复杂,如果直接道出我所支持的对象,实非明智之举,而客观地提出我投出这一票的前提条件,自认不失为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好办法。  

  

但私底下,我与何振梁曾就整个申办城市的票选与竞争态势做了相当完整的沟通和说明,我以客观身份向他全盘分析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背景,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同投票行为;并建议我们两人应作不同的分工,共同努力让北京顺利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另一方面,台湾岛内却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来看待这起事件。岛内的一位商界领袖因为要开拓澳洲商机,曾经和澳大利亚总理会晤;澳方也积极通过这位商界领袖与政界的关系,希望促成台湾当局表态支持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后来,我赴澳大利亚开会时,经由澳洲人士获得一项重要资讯,那就是一封由该商界领袖写给澳大利亚总理的信函,信中内容让人明显感受到当局对于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立场。  

  

由于国际奥委会委员代表国际奥委会独立行使委员权利,我们的誓约当中最重要的一段话,即“不接受任何政治、宗教、种族与商业利益给予的压力”。换言之,我这一票必须本着良知,以自己最忠实的想法作最好的判断。因此,我虽然已经意识到当局对此事的态度,但我坚持谨守1988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时的誓词,并未因为当政者的意愿有所影响。  

  

 台湾当局也在9月初作出公开声明:“北京申办奥运会,台当局立场认为其所具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可是投票是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个人决定,当局会尊重他的权利与决定。”  

  

2 难忘蒙特卡罗决战  

  

 1993年8月中旬,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湖进行氢弹试爆。8月下旬,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即在美国的主持、策动下,对中国人权问题发起抨击。形势和局面显然都不利于北京。  

  

 当年9月17日,我前往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决战地摩纳哥蒙特卡罗,出席该年的国际奥委会年会。当时5个申办城市代表和各国领袖云集,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土耳其女总理德米雷尔、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和中国副总理李岚清,都率领大批幕僚出席。每位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受到各申办城市代表的包围与游说,希望能够给予支持。  

  

 9月23日,决战的日子终于到来。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依序进入会场,所有非委员以外的闲杂人等,全都必须离开会场。安全人员拿着精密电子仪器在会场各角落做地毯式的仔细搜索,目的就是要防止任何窃听、电子设备将消息传出场外,以确保选举过程绝不外泄。  

  

 由于会场内只剩下委员在场,发票、收票、计票等工作由委员们一手包办,由资历较浅的委员拿着投票箱走向各委员收票。按照国际奥委会百年来的传统,选票都是由委员以手写方式将所支持的城市名称写在空白选票上,而且每一轮的选票颜色都不一样,以作鉴别。一点都假不了。写完后再一一投人票箱中,并交由计票委员进行开票、计票工作。但是当年的投票方式已从2000年开始改为电子投票了。  

  

3 痛惜北京两票败选  

  

 第一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6票首先遭到淘汰,德国柏林在第二轮中败北,英国曼彻斯特在第三轮遭到淘汰。进入最后一轮决战前,斯威士兰籍委员突然以必须紧急赶回国内为由离场,原本在场的89名委员只剩下88名。投票结束后,由主持计票的塞内加尔籍委员穆拜将当选城市写在一张卡片上,并放入密封的信封中,交给萨马兰奇主席。全体委员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全都步上戒护严密的巴士,集体离开会场,被载往最后宣布结果的小型体育馆中。  

  

 在这重要时刻,体育馆会场内5个城市所有代表和支持群众挤满会场。等大家都坐定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副主席陆续步上舞台,最后出场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他从上衣口袋取出信封,当场撕开密封的信封。会场内鸦雀无声。当萨马兰奇念出“sydney”,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由澳大利亚悉尼中选后,台下数百名悉尼的支持者在座位上又跳又叫,齐声欢呼,相互拥抱,久久不能停歇。其他四个同场竞逐的城市的代表们则显得垂头丧气;尤其是北京的支持者,脸上凝重与沉痛的表情,与悉尼的兴高采烈形成强烈对比。  

  

 其实,我在最后一轮投票时,心中就有不祥的预感,北京这次极有可能会马失前蹄。在倒数第二轮曼彻斯特失利,无缘进入决选后,其支持者一定都会倒向同是英联邦成员的悉尼。果然,最后的票数是45票比43票,北京仅以两票的细微差距败北。  

  

 分析北京失利的主因,关键在于竞选末期,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决议,对中国人权问题横加干涉,对北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紧接着,联合国人权大会于日内瓦召开,中国人权问题再度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这一连串不寻常的动作,给北京申奥造成极大的困难。

  

4 双亲嘱咐与“一票之谜”  

  

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已经事隔多年,随着北京重新投入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申办,我当年的“一票之谜”又被媒体当做话题炒作。其实,当年在票选结束后,为了给历史留下见证,我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l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有一天关心我这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能有机会检视这张选票,届时即可依据这张手写的字样得到证明。  

  

 我还记得在出发前,父母亲即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我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我了然于胸。另外,选后一个月,收到何振梁主席的谢函,除对于我的支持表示谢意外,更谢谢我为北京拉了不少票。  

  

 此外,1999年盐湖城冬奥会贿赂丑闻发生后,澳大利亚的悉尼立即遭到是否在1993年的票选中有不当做法的质疑。当时澳洲奥委会主席柯慈当场向媒体坦承,在1993年9月22日蒙特卡罗票选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前夕,他曾以7万美金收买了非洲两个国家的委员;而它们原本是北京认为的两张 “铁票”。这关键两票的流失让北京失去了奥运会主办权。柯慈的自白,终于为我的“一票之谜”作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

————————————————————————————————————————————————

伍绍祖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朝鲜未支持澳大利亚” 叶劲松

在我国广传的说朝鲜不好的言论中,有一种说法是,朝鲜奥委代表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投票给澳大利亚,搞得中国在那次申奥时输给了澳大利亚。这些人以此说朝鲜早就对不起中国了。

央视在今年(指2006年)10月份做了个奥运人士系列报道,采访国内外知名体育人士,包据高级体育官员。其中有一期采访我国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90年代初那次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伍绍祖和当时北京市长刘祺是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负责人,对那次申奥的整个过程非常了解。央视主持人问伍当年申奥朝鲜投票之事,伍绍祖说,朝鲜奥委会主席与伍很熟,为人正直,战争时期曾是金日成的警卫员,并且与伍是朋友。伍绍祖说,那次申奥投票前,朝鲜党做了决议决定投票给中国,朝鲜奥委会主席人很好,党性强,根本不可能违抗朝鲜党的命令不投票给中国。

因此,不管朝鲜党的态度,伍对朝鲜奥委会主席为人的了解,都证明了关于朝鲜奥委代表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投票给澳大利亚是有人在造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