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谈谈冷战时期苏军的所谓数量优势问题,作者:白云居士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21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到“导弹优势”就不得不提到赫鲁晓夫

他的那张有名的大嘴啊,当初夸下海口,说“苏联生产导弹就像造香肠”。

结果却证明了美国人真的是“吓不得”(前面已经有日本人做榜样了),到头来不得不采取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以弥补在洲际导弹上的绝对差距,后面的发展大家都知道。

(虽然在西方赫鲁晓夫的口碑相对不错,但我认为他的失败程度仅次于戈尔巴乔夫。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好大喜功、缺乏明确的指导路线,改革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式。在批判斯大林的问题上太鲁莽和感情化,给以后的一系列事情种下了恶果。)

顺便补充一个资料,虽然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的军费开支庞大,但是其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不断下降。从朝鲜战争的11%(1952年)、越南战争的9%(1968年),到1986年的约6%(当时美国陆海空三军正在进行武器装备的大规模换代)。反观苏联,在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最高也只达到美国的60-70%),却维持着占GDP20%上下的军费开支。

这样的超量透支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但当美国军备再跨越一个技术台阶时又会被远远地甩下,而且缺乏强劲经济实力为厚盾(苏联的经济自70年代起增长停滞),追赶的底气也越来越不足。以主力战机为例,从第一代(F-86/Mig-15,F-100/Mig-19)、第二代(F-104/Mig-21)的问世间隔不超过5年,到第三代(F-4/Mig-23)的5-10年的间隔,再到第四代(F-15/Su-27,F-16/Mig-29)的10-15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