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指教,不过……

中国人的血液比较黏稠,中国文化细化的比较厉害,每个人都可以与这个文化整体上的某一个细小部分发生联系,产生认同,从而融合凝聚,即使泥石俱下,仍可结成一体,而西人则相对凉薄,排斥性强,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从一个高处滚下,很容易七零八落。

我得承认,我看不懂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这人系统性不错,可有些资料经他加工后,可能不正了,他几次说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在某些问题上,我更相信历史的必然性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地方能给人启发,例如孔孟通过什么机制来保证“在势者去”的问题。不过整体而言,这位作者水平不高,大量论断缺乏具体的证据,给人信口开河的感觉。比如他一再说诸侯国、藩镇的存在是好事。如果真这么好,为什么历史总的趋势是削平诸侯?又如下边有人回复的,不同意作者儒家没有和大众结合的观点。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知道“惟有读书高”,都知道“慎终追远”,这已经是极深程度的儒家和大众结合了,作者还希望怎么样?最严重的错误是,作者完全没有注意到,基督教和墨家的道德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行的,结果是培养伪君子;儒家在道德的可操作性方面比基督教和墨家好得多。这一点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中已经解释过了。

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

我最大的感想是:冯友兰应该多学点经济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