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华恩
重读毛泽东选集,实在觉得美国记者对毛泽东文章的评价“笔下有雷霆万钧之力”确实并没有夸张,而时隔80年重读此文,令笔者深为佩服的,不是毛笔下的力度,而是其精度。其对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力量的分析和把握,可以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难怪他的小学作文老师会评价道“莫非天人乎?”
“天人”时期的毛
此文作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此时是毛到达井冈山后的第6个月。
一 国内的政治状况
毛: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从广东出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半路被买办豪绅阶级篡夺了领导权,立即转向反革命路上,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评:毛开篇将当时共产党的主要仇家国民党列入新军阀,当是以此正视听。因为自蒋在1926年7月9日宣誓北伐,至毛做此文后仅2月余的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北伐战争,都进行的相当顺利,且戴着革命的神圣光环。所以蒋在1927年借李之龙事件左右开弓或许也就被接受为一种稳固统治的策略。而与偶像派的孙中山相比,蒋已是因全国名义统一而名满华夏的实力派。后来蒋在中原大战中的作为,也证明其在军事上绝非吃素。9年之后小日本全面侵华,包括仇家共产党在内的各派一致认为蒋才是担当全国领袖的一致人选,可见蒋在当时是很有人气的。毛此时带着一支小队伍驻扎在穷乡僻壤,军心不稳,情势还不如当年做汉中王时的刘邦。刘邦尚名正言顺,毛此时名不正言不顺。毛在这里开宗名义地将国民党贬为新军阀,当然是要首先将自家的存在神圣化:国民党已背叛革命,需要共产党担此重任。任谁都肯定要这样,无可厚非。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蒋逼上梁山,毛会不会是治世之能臣,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国民政府宣传部长?!
1927年刚失去宣传部长一职的毛,似乎还有点没找到感觉?
毛在这里所谓的买办是谁,可能是以上海为基地,势力范围在江苏,浙江一带的江浙财团。其中的虞洽卿等正是在1927年4月共产党遭难后担任了蒋建立的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的主要职务,而又以虞洽卿等首成立了上海商业联合会,并从银行、钱业两同业中为蒋介石借垫三百万元的军事经费。如果以大染坊为例,陈寿亭应该算民族资产阶级,前期的孙明祖就是所谓的买办阶级?
毛: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今天的暂时的妥协,即酝酿着明天的更大的战争。
中原大战前蒋与阎、冯的合影
看到这时候的蒋,是否能想到谦和两个字?
评:毛的预言不久后被应验。中原大战于1930年5月正式爆发。首先是2月阎锡山与冯玉祥﹑李宗仁组成反蒋同盟,并电请蒋下野。3月,阎锡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张虽在不久后反水,看他此时态度,应该也是觉得蒋公危矣)。4月,阎率部由河北向山东,李由广西向湖南,鹿钟麟由陕西向河南,石友三由鲁西南向济南进兵。蒋呢,先是撤免阎锡山本兼各职(以正视听?),接着,令韩复榘在鲁西阻阎军南下,刘峙由徐州沿陇海铁路西进,何成浚在河南许昌以南牵制冯,陈调元为总预备兵团总指挥。
初期蒋总形势不利。归德为冯军占领,长沙﹑济南先后被桂军和阎占领,蒋撤守鲁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区。但局势渐渐对蒋有利:7月4日,桂军退守广西,8月14日,阎军放弃济南,冯玉祥的“八月攻势”失败。蒋在两湖、津浦、陇海、平汉各战场全面胜利。9月18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张学良通电拥蒋,并率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河北,反蒋联军于是瓦解。
蒋在仅仅2年之内就打垮各方势力,从此一家独大。速度之快,可能也是毛所不希望看到的。
中原大战后的蒋
而就是1930年底开始,消灭心腹大患的蒋便以重兵转向毛的红军根据地。此时的蒋,倒有点“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味道。19年之后,被迫败走台湾的蒋,想到当年的这段光辉岁月,会不会叹息“既生蒋,何生毛”。
毛: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没有坚决地执行自己的领导权,被买办豪绅阶级夺取了领导,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乃遭遇到暂时的失败。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在此次失败中,受到很大的打击,中国资产阶级(非买办豪绅阶级)也受了打击。但最近数个月来,工农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组织的城市罢工和农村暴动,在南北各地发展起来。军阀军队中的士兵因饥寒而酝酿着很大的不安。同时资产阶级在汪精卫、陈公博一派鼓动之下,亦在沿海沿江各地发展着颇大的改良主义运动。这种运动的发展是新的事实。
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这种革命的实际运动,在一九二八年五月济南惨案以后,是一天一天在发展的。
评:毛此处当是暗指陈独秀的不斗。以1927年4月前共产党的势力来看(毛本人就做到国民政府的宣传部长),当时共产党如果更为老练一点,当不至于此时在山沟里混。对于后来身为汉奸的汪精卫、陈公博,可能因为手无军队,毛此时似乎对之尚为友好。
二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毛: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湘赣边界的割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一小块。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至于此刻的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那些毫未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毫未接受过工农影响的军队,例如阎锡山、张作霖的军队,此时便决然不能分化出可以造成红军的成分来。
第三,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评:对于红色根据地能存在的5点理由,毛的说法十分精到。
首先是当时的大局势。当时形势与三国鼎立之前的局势十分相似,此时的红军很可能就相当于当时刘皇叔的人马,老蒋就相当于当时的曹操,而桂冯阎,就相当于袁绍,袁术,吕布,孙权等。因为有更为可怕的对手存在,各派此时都未把红军当成假想敌。毛认为正是这点使红军可以混下去。
其次看根据地的选址,都是在各省交界处,如当时毛所在的湘赣根据地就是在湖南江西边界。选择边远山区,当然一是因为天高皇帝远,群众对政府的雨露之恩感之较少,也如毛所说,这也是“工农兵群众曾曾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对于从一开始就打算依靠农民起家的毛来说,这一点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从军事的现实考虑,边界山区的复杂地形对于数量处于明显劣势的红军显然有益。后来湘西剿匪之艰难也是湘西地形太过复杂。而历史上处于低谷的势力不少在深山老林韬光养晦后发展壮大。如李自成在湘西时期。从优先秩序来看,我估计军事上的安全应该是当时的首要考虑。
至于毛说到的第三点,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当然毛是不希望蒋家王朝稳固下来,毛所希望的应该还是反蒋势力在长时间内存在,各方势力的平衡不至于过快打破。中原大战后蒋一枝独大,5次反围剿一方面反映了红军生之多艰,也反映了蒋要一统中华的决心。而从1928年上山到1930年底蒋开始大规模围剿,红军仅仅有2年多一点的喘息时间。之后被迫长征虽然也是因为非毛派领导无方(这一点应了毛在第五点说的大忌),也是长期积弱的结果。如果不是在长征后抓住抗日的契机正名,红军能否继续生下去确也是前途难料。
1936年的毛,看起来气顺多了。
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毛: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因此,小地方红色政权得以乘时产生出来。但军阀之间的战争不是每天不停的。每当一省或几省之间的白色政权有一个暂时稳定的时候,那一省的统治阶级或几省的统治阶级必然联合起来用尽力量来消灭这个红色政权。在为建立和坚持红色政权所必须的各种条件尚不完备的地方,便有被敌人推倒的危险。本年四月以前乘时而起的许多红色政权,如广州、海陆丰、湘赣边界、湘南、醴陵、黄安各地,都先后受到白色政权的摧残,就是这个道理。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军队,随时都有八九个团以上的兵力,多的到过十八个团。然而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的组织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原因就在于湘赣边界的共产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⑾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因为这些策略的适当,加上地形之利于斗争,湘赣两省进攻军队之不尽一致,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并且不能阻止此割据的日益扩大,此割据对湘赣两省的影响则有日益加大之势。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的时候,反而采取统治阶级政治破裂时候的战略,分兵冒进,致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及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这种失败的形势,因为九月以后特委和军委采取了纠正错误的步骤,而挽救过来了。
评:毛在此段显出了分析家的枭雄本色---能占到便宜才打。以弱势兵力进攻,从军事上看无异于自杀,而时人却不以为耻,自视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显然当时共产党内部的书生气还是很重的,毛也因此需要在2年后写《反对本本主义》来纠正这种幼稚。而毛在这种气氛中如此清醒实在难得。
四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毛: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种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使边界土地革命和民众政权的影响远及于湘赣两省的下游乃至于湖北;使红军从斗争中日益增加其数量和提高其质量,能在将来三省总的暴动中执行它的必要的使命;使各县地方武装即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起来,此时能够与挨户团和小量军队作战,将来能够保全边界政权;使地方工作人材逐渐减少依靠红军中工作人材的帮助,能完全自立,以边界的人材任边界的工作,进一步能够供给红军的工作人材和扩大割据区域的工作人材——这些都是边界党在湘鄂赣三省暴动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任务。
评:老毛在这里说到点子上了。为能继续生存下去,红军急需的就是发展壮大自己。这个问题到1930年底老蒋围剿时就可以看出其重要了。“使红军从斗争中日益增加其数量和提高其质量”,当然是说军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而毛这里也说到了如何壮大的方法,就是红军作为正规军与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作为地方武装的协同发展。
毛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此段看,毛在当时的目标还只是希望夺取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作为基地。不过后来中原大战蒋的速胜显然使毛放弃了这种想法。比之蒋,毛的先天优势几乎没有。蒋有孙中山钦定接班人的红身份,加之孙晚年所练军队,可说名正言顺,再加上北伐和中原大战的胜利,江山日渐稳固,而毛开始与陈独秀不和,后来又被王明排挤,可说没有高层的提拔,完全是白手起家。
五 经济问题
毛: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⒀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这种困难,在全国总政权没有取得以前当然是不能免的,但是这种困难的比较地获得解决,使生活比较地好一点,特别是红军的给养使之比较地充足一点,则是迫切地需要的。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
评:显然当时红军虽然并无大的军事威胁,但是经济上的威胁却不小。物资极度缺乏。显然毛对物资匮乏可能带来的民心不稳是十分忧虑的。而将士吃饭的问题要是不能解决,还怎么打仗。
六 军事根据地问题
毛:边界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大小五井和九陇两个军事根据地的巩固。永新、酃县、宁冈、遂川四县交界的大小五井山区,和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交界的九陇山区,这两个地形优越的地方,特别是既有民众拥护、地形又极险要的大小五井,不但在边界此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就是在湘鄂赣三省暴动发展的将来,亦将仍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巩固此根据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把这三件事切实做好,是边界党应该努力的。
这就是当时被称为大小五井的井冈山
评:毛在这里很实在地提到了军事安全。后来数次围剿能够胜利,毛此时的未雨绸缪显然也是关键原因。这里提到的大小五井,大小五井其实所指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一般认为就是后来的井冈山,毛1月后所著的《井冈山的斗争》中,不再提到大小五井,而井冈山一词出现十多次之多。应当从此时开始称此地为井冈山。
我相信后来局势的发展有些出于毛的意料之外,比如蒋在中原大战的完胜,还有后来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地区和国家也出现了长期的红色政权的事实。但就毛写此文时的形势而论,毛在战略方向上的考虑,应该说是无误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华恩同学,这个井冈山系列好像断尾了,但是也应该涵盖了你发 1 小书童 字75 2013-03-01 12:59:46
🙂蒋在中原大战里的完胜始终是俺感兴趣的话题 2 好风 字60 2009-04-24 18:05:54
🙂那是因为那是一场军阀战争 2 夜月空山 字0 2009-04-25 03:02:18
🙂压垮反蒋派的关键一步就是奉系南下 5 电子赵括 字260 2009-04-24 23:35:56
🙂小赵,河南和半个河北还是被蒋军占去了 2 燕庐敕 字52 2009-04-26 04:41:24
🙂乐见燕兄重现江湖. 1 华恩 字0 2009-04-26 05:51:00
🙂花,还是GCD牛啊 1 好风 字98 2009-04-24 23: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