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杂感--民族.文化.宗教.人.动物 -- witten1

共:💬9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杂感--民族.文化.宗教.人.动物

(所有以下文字只是自己些许体会,我实在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所以可能在比较上也会有牵强之处,如有达人精通于此的,请指正^_^,为了涨点积分遂决定不再发水贴,同时也是响应版主号召。以下的内容也是长期与友人讨论的一些总结,在自己的Blog上也整理过了,到这边就重新再整理一下成一文)

  曾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佛教有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颇。

  又如杨振宁先生所言: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

  科学不是万能的,从我的体会来看是科学是非常霸道的东西,你信也得信,你不信也得信,你不信我做实验给你看,告诉你,刚强的规律就在那,所以,科学之中是不能做到给真正意义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尽管在有些时候,它是能给人们以人文精神的启迪,但是,作为承担社会教育功能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是的,有一种信仰终归是好的。

  然而,对于基督教,我大体是鄙薄之的,从圣经里所言的先天功利性“你信我上天堂,你不信我下地狱”,使得我对其也没有什么好感,这是一种排他性的教义,就如同伊斯兰教一样,“你信我就是兄弟,你不信我就吃我一刀”,对于这两个宗教如果在基本教义就如此,那已经比之于佛教(中国化的),比之于儒家的文化而逊一畴了。佛经所言“你若有缘,入得我门,一同修得西方正果,你若无缘入得我门,但只要多行善事,同样可以终成西方正果,”,佛经再言“人人心中都有佛”,从这两点来看就已经带上中正加圆融的思想了,让人有一种亲近的感觉。而儒家的文化,则并不需要一个神的存在,在以君子和圣人作为一个绝对的精神客体的榜样的存在下,立下了种种可以实现的修为与道德律,你可以作为普通人,你也可以作为好人,也可以作为君子,或者更高的圣人,你的个体的精神通过家庭,家族,通过朋友,通过事业而得以传承,后辈们对你的精神与品行的缅怀(纪念)就代表了你的精神的长驻。同样,我对圣经的另一基本教义一样没有感,那就是,一开始它就说每一人都原罪,然后你就得一辈子去洗刷这罪恶,这弄得人多累?我们非得通过背上这样的一个原罪去做善事吗?我们就不能用更为自然的方式去做善事吗?这无论是在佛经里还是在儒家文化里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曾经花过一点时间比较过,从这样的一种客观比较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先贤较之于这些西方的先贤还是略胜一畴,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究竟是选择我们自己民族几千年发展延承下来的精神做为我们信仰,还是去选择西方的泊来品?我想,我们都是有选择的,但是,我们的自由意志所贯穿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东西,首先是民族的,而后才是世界的。我非常烦感在美国这的中国教会(我不排除可能是有好一些的,也可能我运气不好,或者我所碰到的样本太少,但是这也是对我所碰样本的一些感触),开口闭口就说中国的文化里没有爱,只有吃人,只有压迫,看着他们的黄皮肤黑眼睛,我已经能看到他们对自己灵魂的背叛,而这样的背叛其实又是以显得非常的无知方式的方式体现出来,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是一无所知,这样的无知也不是他们的错,是文革十年的必然影响的产物,是我们国家长期在教育上的缺失,使得我们都忘记了我们祖先是如此伟大的,他们的智慧是如此的卓绝,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发扬他们呢?今天,重读论语,能发现里面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完全就是孔子生活之中的种种小事趣事,却能在点滴之中净化人们的心灵,能学会为人处事之道。。。。同样,在今天,在这一浮躁世界里,选择一种精神信仰确乎完全必需,可是我们究竟要做出如何的选择呢?是选择儒释道?还是西方的泊来之物呢?

  关于"原罪"的几句话,我可能写的有些快,里面是说,佛经的基本教义以及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并不需要让人背上一个原罪来做善事。其实,对于基督教里那个十字架和一副基督受难的样子也是让人心里觉得压抑的东西,为什么我们非得如此压抑呢?为什么非得让自己如此压抑,我们才能得到所谓的拯救呢?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自然的状态解放我们的精神吗?同样,圣经里的上帝创世论也是非常不自然,比之于佛经里的轮回,也是要逊色。当然,孔子一开始就说,子不谈怪力乱神(这也是有原由的,说起来就又是很啰嗦的一大段,这是从一个朋友那得到^_^),所以也就直接回避了世界的创造问题,但是我们文化里也有人试图去解释,比如老子“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实认真的较真,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现来看,现代宇宙学在对待宇宙的起源都是更接近于佛经和老子的观点。

  作为人们在蛮荒时代因为对种种自然现象的无知,在那个蛮荒时代,各个民族,出现用各种神话来总结各种自然现象的事,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上帝,所谓的神,所谓的佛,同样,今天我们作为对于信仰的追求,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的精神上的某种支柱,可是,我想,一个稍微认真的比较终归是有益的,能让人变得更为的厚重,变得更为智慧,更何况,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一种纯粹的独立的批判也是一种必需的修为,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一种精神,对所有这些的宗教,文化,采取一视同仁的观点进行全面的对比与理解,那样,无论你最后选择了什么,那都也是自我的不懈努力的结果。

  天行健,君子当自然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不了君子的话,那就做努力做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俗人。

  这边是一点补充,其实前面的叙述已经能表明,儒家文化用更少的假设完成了对人在精神与道德上的教化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从理论的“美”来看,由于儒家的体系用了更少的假设,所以,整个理论体系就显得更为优美了。另一方面,是最近的一段时间,和一朋友长期讨论出来的,那就是,圣经里面也许可能有更为系统的对“爱”的说明,但是,圣经里面没有“孝”这样的一个概念,也没有相关的阐述,而可能也正是因为缺乏了这样的一个概念,使得美国成为了“孩童的乐园,年轻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近几年美国的大量电视剧电影都有反应亲情的一面,其实即便如此,仍然更多的是父母亲和孩子间,而没有爷爷奶奶一辈的,所以尽管在强调,可是其实仍然是有些片面。可是,我想这终究只是模模糊糊的认识罢了,因为,他们在他们精神的源头上并未有获得足够的启示。回过头来,看我们社会对“孝”的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善孝为先”,“天地亲师友”,当然这里只是片断的许了一结句子,我们今天讲和谐,那么一个真正做到尊老爱幼的社会是不是才真的做到和谐了呢?今天我们对你父母亲尽孝,那么后代们不就也顺其自然的对我们尽孝了,这样就不会出现了那个“老年人的坟墓”的这样的一个可悲的晚景了(很不幸,也许今天的中国正朝着一个完全美国化的方向发展)。昨天看了一部美国五十年代一部很不错的电影“Sunset Boulevard”,从中也能看到对这样现象的反思(当然这是整部电影所能看到的一个侧面),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在至今的美国社会依然存在,而有时候也仍然表现突击。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美国的社会结构仍然是不稳定的,尽管有着遍布全国的基督教(以达精神之教化的目的),可是,其在本源上的缺失,注定了这样的教化是不完整的。这一段的讨论可能仍然不是很清楚,因为,确实需要更多的例证和阐述,可是这意味着得花不少的时间,所以大概只是很杂的说了一下。看以后有无时间再说。

关键词(Tags): #文化与人通宝推:山有木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