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中学年代 一. 从文江到内江 -- 润树

共:💬116 🌺2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九. 到农村去 加 后记

1975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同学们开始作下乡插队的准备。经个几年的实践,政府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服动员,政策执行和实际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工作起来已经比较顺利。因为这是一项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人的政策,知青本人和家长也不好单独抵制。大概普遍的想法是,下去一段时间后,总是可以调回城市的,因此并没有把它看得那么严重。

我对农村是很熟悉的。大哥是68年底首先下乡的那一批,在他74年被推荐上大学以前,我每个暑假都和二哥或四弟轮流去给他做家务。72年底二哥随厂里的其他几个同届知青被集体安插在荣县农村,74年暑假我也去帮过他一个月。他们那里是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开始去的时候不适应,他们闹过一些小乱子,厂里派人去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渐渐就好了。二哥后来成了一把生产好手,比有些农民还能干,受到广泛赞扬。他的生产队长是个特别能说会道的人,思想也怪,私下对人说他不加入共产党,否则今后变天被当作像国民党那样清算也说不定。我去那儿后不久,他拿来一本很旧的《万年历》要我帮他抄写一份。结果那一个月里,我基本上是在做一个抄写工。

虽说知道最终能够回城,但我们对大哥几经周折,在农村5年半才调出来还是有些心有余悸,加之二哥下去两年多了,表现虽好,仍然毫无动静。而那些有关系的,一两年就调走了。轮到我的时候,父亲打听到他有个远房兄弟在资中县银山区专管知青工作,因此就请他联系把我安排在了该区下面的明心公社,希望到时能借他之力早点把我调出来。于是,我在七月中旬就脱离班集体,自己单独插队去了。我的父母和几个同学一起乘父亲单位的卡车,把我送到了生产队。

班上的其他同学基本上都是集体下去的。厂里把他们安插在内江县史家区,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他们几十个人被分为两批,一批在富溪的生产队里,一批在史东的农场。他们走的时候,我已经在生产队干了一个月活,赶回来为他们送行。那两个点我后来都去过,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集体生活更有活力,再也没人分男女界限了,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甚至打情骂俏亦有之,亲热得很。他们的生活比较丰富多彩,也不少有趣的故事,可惜我知之不详,不能代他们写出来。不过,我认为自己在农村度过的两年半岁月也是有意义的,将在下一个系列《知青岁月稠》里加以记述。

后记

这个系列写得比较散,而且大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我自己都有些怀疑值不值得写了。对比别人写的名人和大人物以及他们的子孙,还有国家和世界大事,似乎就更加微不足道。然而,这些毕竟是自己经历过的生活,而且世上如此平凡生活的人比起那些名人和大人物以及他们的子孙们来,毕竟还是多一些。这些事情我们自己不写,恐怕就只能被黄沙掩埋了。本来,我应该只写事实的,但有时也忍不住发表一点议论和看法,也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毕竟,我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它的历史蕴含如此丰富,谁也无法一手遮天把它包藏起来。不过,那怕是要写下个人对这段历史的片面认识,恐怕也非数千字所能胜任。如果我企图就此作一尝试,至少也要等到写完下一个系列才有可能。

无论这些文字如何平淡寡味,还是有少量的河友看了,而且有些还说了鼓励的话。对此,我是非常感激的,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关键词(Tags): #农村#我的中学年代#知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