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比宏观经济调控更重要的 -- 陈经
现在气象界把气候变暖描写得惊恐万状,似乎世界末日都要到来了。
但过于担忧似乎又大可不必。
综观历史,温暖时期,基本上都是天下太平,文化强盛时期。而寒冷时期,多为战乱烽火和文化浩劫所困扰。
三皇五帝、夏商周和秦汉时期,气候非常温暖,平均气温比今天要高8-10度,连大象都可以在黄河流域生存。华夏文明产生并发展,还成就了强盛的汉代。
那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大爆发的时期。四大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竞相登场。
唐代,也是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造就了大唐盛世。
南宋,是历史上最冷的时期之一,连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都结冰了,冰上甚至可以走车马。南宋是相对一个衰落时期,疆土只有江南一隅,史称“南宋小朝廷”。
元明时,气候又开始转暖,国力又逐渐强盛起来。
明朝后期到19世纪末叶,气候变冷,中国走向封闭,之后蒙受百年屈辱。
20世纪,全球变暖,中华民族复兴。
在我国,最近5000年来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和许多其它学者的研究,这5000年的气候状况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暖期和冷期。
第一个暖期 距今5000年至3000年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气候适宜期”,不仅气温高,降水也多。在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发现当时半坡村人曾猎获水獐与竹鼠,而现今西安一带已不再存在这类亚热带动物。在河南,那时曾有大象活动,说明气候十分暖湿。在新疆不少干旱戈壁和青藏高原一些高寒荒漠地区,众多的石器和古文化遗址证实那里曾经是水草茂盛、动物繁多,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可见气候变化之大。
第一个冷期 公元前l千年左右至公元前800年左右,为一个短暂的寒冷期。例如长江的支流汉水,曾于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两次结冰。
第二个暖期 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初,气候转暖。据《左传》、《诗经》等古籍记载,那时山东冬季经常无冰,齐鲁地区可二年两熟,并多见竹子、梅树一类的亚热带植物。
第二个冷期 公元初至六世纪末,气候明显转冷。大量史料说明当时的寒冷气候。例如,那时南京复舟山可建冰房。三国时代曹操(公元155-220年)在河北铜雀台种桔,已只开花而不结果。公元366年起,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海面连续三年冰冻,冰上可过往车马与军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三个暖期 公元6世纪末至10世纪末,正值隋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长的温暖时期。据记载,唐朝国都长安可数冬无冰雪,宜种梅花与柑桔,其柑桔果实,味与四川的一样,可见气候之温暖。
第三个冷期 公元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气候又较寒冷。那时,梅树在关中地区已经消失,双季稻在江南一带几乎绝迹。不少记载说明长江以南地区屡屡出现严冬,如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且可行车;12世纪中苏州南运河多次结冰,需破冰行船。更有甚者,自唐朝以来,福州种植荔枝,共两次遭到全部冻死,即1110年和1178年,均在12世纪。
第四个暖期 公元13世纪初至14世纪初,我国北方气候一度转暖,这可从华北和关中竹子分布之广得到佐证。
第四个冷期 公元14世纪初至19世纪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进入一个“小冰期”,气候甚为严寒,尤以17世纪前后为最。苏北双季稻完全绝迹;江南湖泊河流经常结冰,双季稻所剩不多;经营千年的江西柑桔种植业在17世纪中被二次严冬所摧毁。
第五个转暖期 从19世纪末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又逐渐进入温暖时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明显变暖。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气候的冷暖与国力的盛衰息息相关。
第一个暖期:华夏文明兴盛。
第一个冷期:商周交替。
第二个暖期:春秋百家争鸣-秦汉统一。
第二个冷期:东汉衰落-三国分治。
第三个暖期:大唐盛世。
第三个冷期:宋朝半壁江山。
第四个暖期:元明统一。
第四个冷期:中国走向封闭,1840年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个暖期:中国与外来侵略者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当家做主,实现民族复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陈经写文章的核心政治观点千年不变 17 金口玉言 字1371 2008-06-15 04:10:56
🙂总结的好。得花。成功的方法多的很,不只西方一家。 建筑师 字0 2008-06-17 19:14:26
🙂至少对于变革来说,强有力的政府是必要的 蒲将军 字185 2008-06-17 05:18:21
🙂南明衰败的情况有一种理论:同气候有关,毕竟是农耕时代
🙂握手,送花 波波粥 字64 2008-06-15 04:14:07
🙂数据只能解释平衡体系 1 仲明 字768 2008-06-15 02:22:03
🙂花谢政委,请问什么是通缩?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通缩有那些危害 thhlx 字0 2008-06-15 02:14:34
🙂经济不景,需求下降,商品价格下跌 1 陈经 字230 2008-06-15 02: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