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关地震预报,简单说上两句 -- 电子赵括

共:💬142 🌺3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回俺做质疑派

基本同意刑部的说法,但是有一些话不得不说。对地震预报,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现在否定的一面声音太大了一点。说地震可测往往容易被打成文科、民科,是少数派。俺就和少数派一起陪绑吧。先说明一下,俺是工科加理科,当然不是搞地质科学的,有些NAIVE的观点,挨点批也是难免的。俺做好了准备,不过,探讨一下还是可以的。俺讨论这类问题不分对象的,所以,如果有朋友有不同意见,尽管提出,俺不会计较,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俺谢都来不及。

先介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得比较全面。太长,就摘文中的主要观点。

地震预报的中国经验:李四光坚信可预报

外链出处

一批老科学家认为可以,“对于地震来讲,现在不可知是正确的。未来不可知,那就是错误的。”

另外,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和地震预测的难度都应该让群众知晓。可以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时做好应震准备。如果群众提前有所预防的话,可以减少很大的损失。有所准备的话,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临时加固屋子、屋里搭个防震支架,酒瓶倒立预警,备好地震救急箱,急救措施方案等土办法,地震时反应可以快很多,到时那怕反应快一秒,有准备的话结果也会大不一样。不是有个学校由于准备充分,地震中没一个孩子伤亡么?

地震预报最好是权威机构发布,但也要确保权威机构履行职责义务。地震预报可以用概率预报的方法,适度允许误报,漏报要分析情况,合理对待。这次地震前一点迹象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最多是没观测到。现在的好多说法好象是在为地震局开脱。如果他们对技术水平和能力不够、没有观测到地震有所愧疚的话,我一点也不会怪他们。但他们的说法,不免让人觉得太官僚了。人命关天,这样的事轮到任何人头上,都不是轻松的事。死去的人们会说,哪怕误报十次,也不会抱怨。不是说有中期预报么?当地有几个人知晓?当然,预报需要建立在人们对地震有理性认识的前提下,这需要更大规模地普及地震知识,防止不必要的过度紧张。这次,地震局领导对不同意见一概否定、网络上把相关学者打成民科的做法,而不是探讨从中有何可以借鉴的,让人不得不对地震局是否官僚化了产生疑问。

外链出处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则表示,指责中国地震局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是“板子没有打到点子上”,预报地震确实太难,但中国地震局在科研方法、工作布局和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这是汶川地震后应该吸取的教训。

“当时地震部门还有专门的电台,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之后,电台逐渐取消了。”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全部公众通信系统瘫痪,地震基层部门无法把信息传递出来,不可避免会造成救援延迟。

体制的问题

外链出处

事实上,四川省地震局在今年早几个月,曾做出了一个分析,表示四川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将有大震。这一材料,上报给了四川省政府。

“但这个并不是地震预报。”孙士钅宏强调,这个材料只是背景性的材料分析,给四川省政府当局做决策参考之用。

国家层面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次短临预报的评审活动。

“就拿汶川地震来说,四川省政府没有收到四川省地震局的明确的预报意见,即没有预报具体时间,也没有预报具体什么地方,缺乏地震预报的三个要素构件。”孙士钅宏表示。

再贴两个关于地震预测的帖子:

1.地震预测研究的技术路径之争 (这篇文章对技术层面讲得比较多)

外链出处

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池顺良的感受颇为复杂,“不应盲目地推说此次汶川地震没有发现前兆,而应反思当前的测震技术体系是否满足观测前兆的条件。”此前13个月,他研制安装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在距离此次汶川地震震中140多公里外的姑咱台站上,已经连续观测到了清晰的震前异常。

但令池顺良感到遗憾的是,虽然早就观测到姑咱台的应变异常,他也曾向中国地震局打报告,希望能够加密布设仪器进行观测,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等到答复。

2.地层电流地震预报理论引起关注

外链出处

五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从地球红外监测图像上发现,中国西南部地区有异常迹象。一位名叫迪米塔;奥佐诺夫(Dimitar Ouzounov)的科学家在给同事的一封邮件中指出:中国四川会有状况发生。
觉得这条消息应该是可靠的。俺是学化学的,对红外有些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的,是能够使地表的红外发生变化,有时会相当敏感。这应该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手段。加强重点地区的红外分析(主要观察红外异常)应该成为观测地震的重要手段。(当然,影响红外的因素很多,不过,通过一定程序应该能部分排除。对红外的观测还可以及时报告森林火警。)红外在气象上的运用大家都清楚,但进一步运用到地震预警观测,却很少有人想到。现在,国内还没有把红外列为地震观测的手段。

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大致可以将地震前兆现象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以及宏观前兆现象。目前应用于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几种:测震、地壳形变观测、地磁测量、地电观测、重力观测、地应力观测、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动态观测。

  各地震研究单位运用各种方法来研究监测地震前兆。常用的仪器如:地应力仪、地磁偏角测量仪和地温、水温、水位数字化观测仪等。把得到的地应力、水氡、磁偏角均值变化曲线图,以及水温、水位变化图汇总,来分析是否有发生地震的可能。

外链出处

现代科学创造了很多测试手段,有些只是我们没想到。在我们没想到之前,不要轻易否定。如果地震预测一定要震级、地点、时间同时准确的预测的话,那就太难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中国的地震预报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对余震的预测也是相当准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地震不是不可预测的)对中国的地震学者,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对地震预测也要有信心。毕竟,地震不是UF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