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三) -- 王外马甲

共:💬262 🌺15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见到不少熟悉的演员,解放后的银幕可都是另一种形象!

看过文革后吴祖光的专访和相关文章,一直不知道他们的历史,怪不得解放后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似乎文革后也是一个“自由派”。从百度简历上看:“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不知道47年是如何转变的,编出这样的党国样板片?抑或这才是本来面目,简历只是解放后的涂脂抹粉?历史真是复杂,那些解放前出演各种“反动剧目”的,解放后如何逃避观众和艺术届“进步人士”的批判?何况后面还有反右,有文革。。。可叹做人真不容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