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产阶级:外汇交易的模式 -- 子玉

共:💬34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用一个例子可能会比较清楚一点(一点浅见)

沿用楼主的例子:

问题是这么的:如果一家银行在2007年底收进一笔1万美元的款项,被兑换走8万人民币,之后在今年5月被对方用8万人民币来换美元,结果被换走11428.57美元。这样银行岂不是亏了1428.57美元了吗?

更具体一点,假设这家银行是工商银行,它是以人民币为本币计算资产和损益的。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家银行记帐的时候要把所有外币资产换算成人民币反映到它的资产负债表上。比如说,在2007年12月31日工商银行自己有1万美元的现金,那么资产负债表上这一项就会是“外币现金”,金额是8万人民币。如果到2008年12月31日,工商银行还是有1万美元的现金,可是由于汇率变了成了1:7(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那么这1万美元在资产负债表上就表现为7万元人民币。与2007年底的8万元人民币相比,其差额1万元人民币就是汇兑损失,哪怕那1万美元实际上没有换成人民币

由此可见,工商银行只要持有本币以外的资产都可能受到汇兑损失,当然也有可能有汇兑收益。对银行来说,这就是汇率风险。一般而言,银行只有两种策略应对这个风险,一种是不承担,一种是承担。不想承担汇率风险的银行就会采取对冲手法。在这个例子中,工商银行在2007年收到了1万美元,付出了8万人民币,它会马上就把这1万美元买给其他客户或者其他银行,换回8万人民币。这样,就避免了汇率风险,只赚取手续费。相反,如果工商银行愿意承担风险风险,它就可能自己持有这1万美元以期美元升值,这种外币资产叫做“头寸”。愿意承担汇率风险的银行通常有自己的分析队伍,有自己的汇率预期,希望通过承担一定风险来获得收益。

这两种策略可以结合起来,比如持有5百万美元以内的头寸,超过的部分对冲。实际上每家银行都有一个头寸限额,超过的部分一定要对冲。

愿意承担汇率风险的银行不一定以现金的方式持有外币头寸,可以选择包括债券,远期和约等等。不过,这似乎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样说,是否能更清楚看到工商银行可能有的选择呢?对于中央银行,这个故事会有点不同,请容下回分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