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孟”与“杀首子”---回任爱杰兄 -- 丁坎

共:💬6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再谈“孟”与“杀首子”---回任爱杰兄

过完五一,上河里一看,任爱杰兄对我的帖子“头生子的遭遇”提出了商榷意见。链接出处

仔细读过以后,觉得有必要开一个主贴来回应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任兄的严谨与认真是我极为欣赏的,这是值得用同样的严谨与认真来回报的,所以,客套话就免去了,让我们进入主题。

一 字形痕迹及分析

暂且抛开杀首子风俗不提,孟字的字义与字形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字形能够表达这样的字义,这需要一个解释。

1。传统说法

《说文》把孟字解释成形声字:“孟,长也。从子,皿声”

我们来看看,这个解释能否成立。

从子,没有疑议,但这个子如何就一定是长子呢?

不太让人信服,但可以存疑。

皿声,这个说法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其他皿字底的字:

盆盔盅盏盎盂。。。。

所有皿字底的字都以皿为形符,而不是声符。难道偏偏就孟字以皿为声?这无法自圆其说。

2 头生子说

按照头生子说,孟字应该是从子从皿,是一个祭品的形象。

第一个孩子要作为祭品献出--所以,用一个站在盘中的孩子表示第一个孩子,逻辑完满。

(会意字的读音与构字部件可以没有联系,如止戈为武,人木为休。)

二 文献记载及解读

文献记载本身没什么问题,争议在于对这些记载的解读方面。概括地说,在古代中国的边裔地区似乎相当普遍地存在过杀首子的习俗,而在中原地区,的确没有直接的记载。任兄对此质问道:

另外,就算《墨子》记载的这个风俗属实。但其地望在南蛮或西羌,并非中原汉文化发祥之地。中原本身是否风俗并不确定。好比今天我们说“听说广东人吃猫和蛇”难道可以推出全中国的人都热衷于吃“龙虎斗”?

我的回答是:

这个类比不太合适,有些地域差别与社会文明水平无关,如广东人吃龙虎斗,四川人嗜辣,不能由此推出中原人在某个时期也如此。

但是,另一些

地域差别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如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这当然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标志。而中国古代相应也有记载: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我想请问任兄,我们对杀首子的推理,更接近后者还是前者呢?

在上古史研究中,民族学和民俗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早期很难留下文献记载,

因为记载历史的工具和意识都不具备。

而等到一个社会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拥有了必要的工具和意识,那个时期之后之后的历史将会得到记载,那个时期之前的呢?那之前的空白只能通过对落后民族的观察来填补-----那些民族还处在落后的社会时期,他们的社会习俗可以成为我们了解本民族落后时期的钥匙。(我们对于自己学会写日记以前的事情记忆很模糊,但看看今天孩子们的行为,大概能让我们想起很多。)

请注意,仅仅是钥匙,在我们对孟字的解析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宣布这是铁的结论,而只是由

边裔地区(其实是世界范围的)对中原提出猜想。

没有孟字,这个猜想很薄弱,有了孟字,这个猜想的说服力就很强了。

三 关于易牙蒸子

任兄说

而所谓“易牙烹子”更是牵强。这个典故一直都是被作为反面例子的来举的。这不过说明“易牙烹子”在当时多么不得人心,更不合当时的风俗和道德。用它来说明齐国有此风俗不免削足适履。

老实说,我得小小地惊讶一下。无论是裘先生,还是我,都不会不明白这是反面例子,齐国当时没有这样的风俗,我们使用这个例子,从来没有想用来说明你所驳斥的观点,真不知道这样的误解从何而来。我确定你不只读了我的帖子,还读了裘先生的文章(因为我没有引用尧杀长子,而你对此进行商榷,当来自裘先生引文),文中可以读到杨树达先生的意见:

“……越东、楚南、西羌并有杀首子进君之俗(引者按:羌胡所杀首子是否进君实不可知),易牙蒸其首子,进于齐桓,为齐桓所好,正所谓‘美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者也。窃疑易牙本夷戎之类,非中国之民,本其国俗以事齐桓,故进蒸子而不以为异。”②他指出古书中“易牙”或作“狄牙”,认为易牙当是狄人。

很清楚,易牙蒸子的引用只是用来证明确有此俗,并不是说此俗传于齐国。

四 孟与伯

任兄说

最后,古代用字往往要同义假借。“孟”作为排行,恰恰有个同义字“伯”。那么如果“孟”是“杀首子”,“伯”又是什么

看任兄的意思,似乎是说,我还得将 伯字 说出个杀首子 的解释才能自圆其说了。这里,我不得不说,任兄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如同房屋城池,语言文字等等一样,伦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合乎旧伦理的现象,往往并不合乎新伦理。而后世的人,对那些不合伦理的现象,往往会出于羞耻感或为尊者讳的心理,进行掩饰乃至篡改。

比如,前面说过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走婚,群婚,天经地义,人们并不感到羞耻。而随着社会发展,固定配偶的婚姻制度建立起来,人们对于

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情况感到羞耻,就要进行粉饰或篡改。比如说商周两大民族的始祖传说中,前者是误食鸟卵的卵生,后者是履大人迹的感生,两大民族的后裔都是不知其父的野孩子。这本是两大民族在对祖先的颂歌里世代传扬的故事。而到了太史公撰写史记时,两大民族的女性始祖却都变成了帝喾的妃子。

同理,古人也会对杀首子的历史感到血腥而进行掩饰。那么,他们就会用一个新字来代替孟字,而这个新字的字形,就绝不会再与血腥沾边,所以,不能替伯字给出杀首子的解释,既不是我,也不是 杀首子说 的缺陷。

那么,伯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视野之内,对伯字有三种解释:

1 日光的初形,表示

2 大拇指形,表示 ,类似于巨擘的意思。

3 与霸字音同而通假,而霸是月光的初形。字义由初而长,春秋五霸又称春秋五伯。

伯字究竟如何而来,我们这里不再讨论,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说法最终都必须落脚到字形与字义的联系上,这也是我们寻求孟字本源时始终坚持的。而且,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说法,伯字本身与兄弟排行的关系,与孟字相比,要间接得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孟是本字,伯是后起的替代字,我们还有一个证据:

古人对于季节有孟仲季的说法,如孟春,仲夏,而没有伯春伯夏的说法。这很简单,因为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刺激不同。

孟仲叔季在作兄弟排行时,更容易让人想起血腥的杀首子,刺激强烈,所以被改,而作季节排行时,语境远,不构成什么刺激,不需要改,所以伯字在这个语境没能拿到上岗证。

最后再对任兄提出商榷,而上面没有回应的两点说明一下:

1。墨子的成书年代,

一来,这并不影响一直以来墨子被作为先秦经典处理的习惯。二来,对于我们讨论相关的段落与其他先秦书籍可以互相参照。三来,哪怕以刘向确定成书年代,也不影响我们的结论,我们不是也引用了汉书和后汉书吗?

2 尧杀长子

我没有用这条引文,因为在上下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作为例外而不是作为习俗来描绘的。而其,不引用并不影响我对 杀首子说 的论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