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强!无敌哥至尊者达赖——丹增嘉措活佛(劝告书) -- 双石

共:💬31 🌺5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错,门巴和藏是两个民族,我也发现了,但原贴如此,我就直接转了

百度百科搜到的门巴族信息,看起来门巴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那个情歌王子的六世达赖,其实也是门巴族的。

门巴族

开放分类: 中国、文化、民族、历史、少数民族

目录

* • 情歌与酒歌

* • 娘舅闹婚

* • 氆氇服饰

* • 木碗生辉

* • 和藏族联系密切

*

*

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门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7475人。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亦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有自己的语言。

门巴族聚居区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过去,由于山川阻隔,对外交通十分困难,外界人很难涉足此境,佛教徒称之为“隐秘的地区”,因而令人向往。

“门隅”是藏语,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门隅北高南低,高处海拔可达3600米,低处只有1000米左右。在此自然环境中,门巴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辅以狩猎和采集。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

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7月,都要庆祝本民族的望果节。

情歌与酒歌

门隅是门巴族的发祥地。门隅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区,又称“白隅吉姆邦”,其含义是隐藏着的一块美丽的处女地。门隅举世闻名,与这里转世过一位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达赖六世(1683—1706)分不开。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加措是门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藏文手抄本早就不胫而走,20世纪30年代已有藏、汉、英三种文字对照本传世。至今,门巴族地区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加措的神奇传说。

作为格鲁派的一位最高“活佛”,仓央加措敢于突破禁闭七情六欲的教规,以情歌大胆地倾诉孤寂与苦闷、热恋与渴望。他的情歌,脱胎于门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风格上都保持着门巴族情歌的特色。门巴族地区,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自然情歌也就成了连结青年人心扉的纽带。无论在墨脱,还是在门隅,门巴人有着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这种情歌,他们称为“加鲁”。

门巴族爱唱情歌,也爱唱酒歌。这种酒歌,称作“萨玛”,流行于门隅,歌词生动有趣,曲调欢快高昂。萨玛酒歌多为7个字或9个字组成一句,诗节无定数。常用比喻、渲染和夸张的手法,抒发对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的强烈追求。传说,萨玛酒歌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拉不热的歌手创作的。他唱了一辈子歌,把欢快留在人间,自己坐化成佛,被门巴族尊崇为歌神。有一首萨玛酒歌是这样深情地赞美门巴族家乡的:

“家乡的山谷静谧安适,

太阳的光芒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

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家乡的村寨静谧安适,

我们的亲友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

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每逢年节或喜庆之时,门巴族的山乡,加鲁情歌和萨玛酒歌如泉喷涌,情深意长。

娘舅闹婚

有一首加鲁情歌唱道:“东北的山再高,遮不住天上的太阳;父母的权再大,挡不住儿女选伴侣。”门巴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受过分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恋爱双方有了感情,由一方父母出面,请媒人说合。无论娶媳还是招婿,彩礼是不可少的。旧时,舅表婚和姑表婚盛行,成为一种习惯势力,也使不少情人难成眷属。

在举办婚礼过程中,新娘的舅舅是谁也惹不起的最高贵的客人。舅舅一出场,男方得赶紧恭恭敬敬地献上哈达,请入上席。然后摆上各种食品,尤其是牛、猪、羊的头、尾、耳、心、肝、肺、四肢都要摆全,缺一不可。而舅舅一定是沉下脸来,百般挑剔:怎么还缺什么没摆上?肉为什么切得薄厚不匀?难道我家女儿有什么缺陷?是不是认为我当舅舅的有什么不对故意怠慢?即便百般周到,当舅舅的也得无理取闹一番:茶为什么凉了?酒为什么热了?这样才能表现出他是女方的全权代表、最高权威,为外甥女嫁给别家男子表示“气愤”。新郎和男方敬献哈达又敬钱财,外加美酒和甜言蜜语,曲意奉承。舅舅“闹”得差不多了,也便见好就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舅舅不让外甥女出嫁的。这种古老的舅权遗风相沿成俗,舅舅蛮横而又诙谐的表演,反倒为欢乐的婚礼增添了几分情趣。

氆氇服饰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同时又具自身特色。门巴族的服饰多采用氆氇为原料。氆氇是藏族制作衣服和坐垫的一种羊毛织品,种类多样,色彩艳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门隅一带男子喜戴一种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蓝色或黑色氆氇作帽顶,下部使用红色氆氇,翻檐处用桔黄色绒布镶边,并留一个缺口,戴帽时把缺口对在右眼上方。桔黄色颜料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草根制作而成。几种颜色鲜明,远远望去十分醒目。门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氇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于坡大路狭,人们爱穿软底长筒靴,用红、黑两种色的氆氇镶配缝制。墨脱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编的斗笠防日晒雨淋。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织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悬砍刀或叶形小刀。

门隅的妇女也是穿袍服,外面围一块白色氆氇围袍。勒布、邦金一带的妇女,习惯在背上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传说这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来到山南留下的习俗,为了避妖邪,图吉祥。实际上是为了在背筐时保护衣服不被磨损,也有雨披的功效。妇女颈上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她们穿的内衣叫“不布热”,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称“冬固”,分长短两种,用红、黑两种氆氇做成。有的胸前挂上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佛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做“噶乌”。不论男女,都系一条长2米,宽约0.6米的红氆氇腰带。

墨脱一带由于气候温暖,妇女都喜欢穿色白质薄的小上衣或无袖无领的褂子,下着花色裙子,配上项链、耳环,显得格外潇洒俊俏。

木碗生辉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门巴族的生产力水平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生产工具虽然铁木并举,但十分简陋,多为木犁、木锹、木耙、尖木棒、木叉、木槌、木连枷等。

门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他们特别擅长竹篾藤条的编织工艺。竹方盒、竹斗笠、藤背篓、竹筐等制品坚固耐用,工艺精美。特别是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木碗,别具一格,夺目生辉,在西藏乃至国外享有盛誉。

关于木碗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藏区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门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将泥碗砸碎了。聪明的木匠临时加工了一只大木勺用来吃喝。后来,人们觉得这木勺轻便、耐用,逐渐将其改进成木碗,并广泛使用。

制作木碗,要选用质地坚硬的桐树、桑树或桦树的树干、树节或树疙瘩做原料,经过切削刮制而成。精细的木碗,要经过五六道工序,纹路清晰,厚薄均匀,再涂上鲜红的染料,令人爱不释手。据说用这种木碗喝酥油茶,茶的香气浓郁扑鼻,且携带轻巧方便,深受藏民喜爱。门隅北端的麻玛村,是闻名的“木碗之乡”。老艺人噶尔拜白马制作的木碗,遐迩闻名。集市上,这种小巧玲珑的木碗,常被外地人带回家乡,作为工艺品珍藏。

和藏族联系密切

门巴族世代生活在藏区的边缘,长期的对外交往都是以藏区和藏胞为基本对象。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就辖管门隅地区,14至15世纪,这里是帕竹噶举派的世袭领地,15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派官员到门隅弘扬黄教,并开始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门巴族像藏族一样信奉藏传佛教,过藏族的宗教节日,和藏族一样以氆氇为主要衣料,同样吃糌粑,喝油茶与青稞酒,甚至许多门巴人通藏语、藏文。当然,门巴族之所以以较少的人口,而形为一个被国家确认的少数民族,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门巴族有自己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心理及民族意识。

仅举几点独特的风俗来说明门巴族的特色。门隅北部的门巴族妇女,过去在袍服外披一张完整的小牛犊皮,毛朝内,皮板朝外,牛皮颈部朝上,尾部向下,四肢的皮伸向两侧。当地以此为美饰,吉庆节日或访亲会友,都要披一张新牛皮作盛装。门巴族男人平时出门,腰间要配挂带鞘的砍刀和短刀。带砍刀显然是生活在山林地区的特点。门巴族的饮食中,与藏族不同的是肉食少,蔬菜多,而且蔬菜多是在石锅里煮熟后,蘸着盐巴、奶渣和辣椒面混合成的糊糊吃的。门巴族男女皆嗜食辣,墨脱门巴族还自家酿制鸡爪谷酒。在待客时,男主人陪饮,女主人在旁斟酒敬酒。客人每喝一口之后,主人都要及时斟酒,直到客人喝醉方休。因为礼俗以为,客人不醉是看不起主人。客人留住,主人要陪客人聊天,客人不睡,主人不得离开先去歇息。家中有客人,家庭成员不得随便在客人面前走过,必须走动时,要躬身自客人身后绕过。客人带来礼物,主人不仅要致谢,而且要还礼。门巴族是热情好客,富于礼仪的兄弟民族。

门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实施普查区域的门巴族人口有7498人,其中墨脱县6069人,林芝县542人,错那县549人,此外,米林、乃东、拉萨等县、市及在内地工作学习的有338人。 (《中国民族人口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2-1043页。)

  门巴族聚居的门隅,北接错那县和隆孜县,东接珞渝,南与印度阿萨姆平原接壤,西同不丹毗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这里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高谷深,道路艰险,交通闭塞,历史上被视为神秘的地方,藏语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

  门隅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处可达海拔4000米,而南部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北部河谷比较开阔,包括勒布至达旺的广大地区,有娘母曲江、达旺曲江两条河流经此地,是主要农业区,著名的达旺寺就坐落在北部达旺河谷地带。达旺是门隅宗教、文化中心,气候温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被门巴族誉为美丽的“松耳石盘子”。北部高原边缘,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将来自南方的温湿气流阻挡在峡谷之中,形成了以波拉山口为界的南北迥异的气候。隆冬时节,高原上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凛冽,而河谷地带仍是山青水碧、春意盎然。门隅北部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山地温带气候。

  门隅南部包括申隔宗、德让宗和打陇宗,卡门河的支流比琼河、登卡河流经此地。这里夏季炎热潮湿,蚊蚋丛生;冬季无霜冰,最低气温在10℃左右,属山地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门隅地区资源丰富,从北到南森林密布。北部多松、柏、桦、杉、青和称巴树。其中称巴树木质坚硬细密,有花纹,略散馨香,是寺院雕刻印经版的绝好原料。南部多经济林木,如樟树、漆树、梧桐、橡胶、茶树、桑树、棕榈等。竹林覆盖全境。果木也十分丰富,如芭蕉、柑桔、核桃及多种时令水果。门隅的药材种类也很多,从高海拔地区的雪莲、虫草、三七、天麻、仙鹤草、蛇根草、灵芝、贝母,到低海拔地区的沉香、苦楝、丁香、水杨梅、五味子等都有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植物的有10余种。深山密林中,大象、虎、豹、熊、犀牛、黑狐、小熊猫、猕猴、獐、鹿、豺等出没无常;孔雀、天鹅、鹦鹉、八哥、野鸡、杜鹃等随处可见。

  

  18世纪,有部分门巴族因不堪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剥削与压迫,抱着对"莲花圣地"的宗教幻想,东迁墨脱,逐渐形成门巴族的另一聚居地。墨脱在门隅东北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的南坡,雅鲁藏布江由东北折向西南,贯穿全境,形成数百里长的大峡谷。北部有多雄拉、金珠拉、呷龙拉和遂拉等山口,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是米林、林芝、波密和察隅进入墨脱的必经之路;沿雅鲁藏布江向南,则直通下珞渝。墨脱古称“白马岗”,藏语意为“隐藏着的莲花圣地”。19世纪末白马岗地区设墨脱宗,从此易名为“墨脱”,仍有花朵之意。墨脱层峦叠嶂,峡谷纵横,地形十分险要,交通不便,外族人很少能涉足此地。

  墨脱的地势也是北高南低,由北部高山海拔5000余米降至南部深谷海拔500余米,河床地由北部海拔2800米下降到500米。墨脱的气候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从寒带到热带均有分布。门巴族居住的河谷地带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左右,夏季很少有晴朗无雨的天气。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墨脱的资源和物产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珍稀动植物众多,原始风貌犹存,生态自成体系,现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初步统计,在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10余类。色彩斑斓的植物王国为各类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天然条件。已发现野生动物数百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2种。此外还有千余种昆虫。墨脱的水能资源也很丰富,约有7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境内的矿产资源还是未普查的处女地,仅裸露地表已被发现的就有铁、云母、皂石等。

  墨脱四季如春的秀丽景色、独具特色的封闭天地,在藏文佛经中被称为“佛之净土”。历史上这里曾为众多的佛教徒所向往,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马岗视为最大幸事。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藏文。

  门巴族人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

  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门巴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823年,唐朝与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设立的“甥舅和盟碑”中就有“南者门巴”的记载。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在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在服饰上,门巴族人喜爱用羊毛织品氆氇为原料。男子多穿氆氇袍和绛红色的长袍。妇女习惯在背上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门巴族妇女颈上都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并喜戴手镯、戒指。她们的内衣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的胸前挂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作“噶乌”,以示吉祥。他们不论男女都系一条约2米长的红氆氇腰带,男子们腰间都挂一把砍刀。由于地处亚热带,男女一般都穿长短两种上衣。

  门巴族村寨相对分散,十几户、几十户的村落,往往分几个居民点。房屋结构因气候差别而略有不同。门隅一带的住房用石头砌墙,“人”字形屋顶上覆盖木板,加压石板。房屋一般分三层:上层放草和秸秆;下层关牲畜;中层则是一家人的居所。墨脱地区的门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栏结构为主,房屋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顶,用蕉叶或木板覆盖,再用石板压顶。所有建筑门都朝东,因为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门巴族的饮食结构因地而异,既有吃玉米、稻米、鸡爪谷的,也有吃荞麦、小麦和青稞的。他们喜欢以辣椒佐餐。炊具喜用石锅,门巴语译为“可”,石锅煮出来的饭菜味道更佳。

  在经济生活中,门巴族人享誉四方的是他们的家庭手工业,特别是加工木碗和编织竹织竹器 的技艺,更是长盛不衰。由于门巴族的木碗具有花纹漂亮、结实耐用、便于携带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门巴族喜庆的日子。新年节庆期间,全村在宽敞的地方唱歌跳舞,表演一种叫作“错木”的门巴戏剧。

  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正是这块民歌的丰地沃壤乳育出了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那样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已被译成多种文字的著名诗集《仓央嘉措情歌》脱胎于门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风格上都保留着门巴族情歌的特色。门巴族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情歌自然也就成了联结青年人心扉的纽带,他们有着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

门巴族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六世达赖仓央嘉错.清代康熙年间,拉萨布达拉宫下的居民区里,住着一个美若天仙的藏族姑娘仁珍翁姆,她有位英俊潇洒的情人.这位情人就是西藏的政教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错.活佛无意权势富贵,喜爱民间生活,写下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情歌,深受藏族人民喜爱.为了爱情,他毅然拒绝受戒 ,牺牲佛缘,最后死于内乱.仓央嘉错出生于西藏南部隅宇松地区,是门巴族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少数民族大百科

贡献者(共13名):

逛百科、 [百科蝌蚪团] 一统神界、 [百科蝌蚪团] 冷月痴情、美好あ心情、鱼雁花月、paco2001、 [百科蝌蚪团] 陕西愣娃聪明咧、sallen0948、9icng、 [百科蝌蚪团] flyingship、鬼画符、流穿蜂、ljpbxh027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墨脱、榆林、西藏、少数民族、阿鲁纳恰尔邦、中华民族、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门巴族服饰、达旺、风马旗、门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门巴木碗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3条):查看评论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