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大杀器咱全都有啊! -- 黄河故人

共:💬28 🌺1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民国时期中国化学武器工业的一些情况

1932年11月 ,国防设计委员会在老蒋的领导下秘密成立,其宗旨是:“对国防经济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工业建设作规划,为经济动员作准备。” 秘书长 翁文灏 ,成员有曾昭抡、李四光、竺可桢、吴有训等40多 人。
丁天雄(防毒面具制造)、吴钦烈(国防化学)、林继庸(国防化学)、张郁岚(烟幕剂) 这四个人是国防化学工业的开路人。

1933年4月,军政部决定建立化学兵工厂,并派兵工署技术司长吴钦烈同董显光赴美考察,负责订购机器和邀请技术人员。吴在美期间,先后签订的购买 合同有:孟逊图化学工厂设计之日产15吨的 硫酸厂全套设备;伟斯华哥公司设计之日产液氯10吨、苛性钠11吨的食盐电解厂全套设备;伊利湖公司设计之日产各500磅的泪气厂、喷嚏气厂、疱肿气厂和 烟罐装填厂、毒气炮弹装填厂的全套设备。聘请的美国专家有白伟德、哈克义、艾世德、麦思哥、思普灵、过更生等人。

  工厂筹备处由吴钦烈兼 任处长,张辅良任总务主任,胡尉任工务主任,并派化学工程师方志远负责建厂。1933年9月底,工厂征地306亩,第一批设计的八座厂房,一座办公楼,五 所外籍工程师住室,100大间工人住宅,一所医院和全部厂房开始动工兴建。到1934年1月,除自行设计的活性炭厂、防毒面具厂正在征地200亩外,其余 各厂的厂房及医院等已全部完成。因为在《关于战争规则》的国际条约中对“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武器及一切类似的液体或物质”已作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因此,从建厂开始,工厂就采取了严加防范的措施,成立警卫大队和稽查所,全厂围墙加高,在临陇海铁路一侧的围墙上,还加了很高的木板。人们即使站在火车顶 上,也看不到工厂内部。泪气厂、喷嚏气厂、疱肿气厂、烟罐装填厂、毒气炮弹装填厂等按天、地、玄、黄、宇的代号组成生产。

  1936年,工厂全部建成,正式出产成品。

工厂的技术工作,开始由外籍专家负责。投产后,专家先后回国,由本厂技术人员:吴钦烈、黄朝辉、方志远、杨伟、陈友 恒、唐噗、潘祖培等人接替。由于技术力量雄厚,工厂生产非常顺利。

937年11月16日深夜,工厂“急如星火地星夜拆装全部机件,经汉口转运四川!”11月17日,机器停止运转,拆迁工作开始。工人通宵达旦地工作,一边拆卸安装,一边运上火车。上千台设备,很快地拆迁完毕,于1937年冬天迁到四川泸州。

总结一下:从无到有,是一大步;和对手相比,还差很大的一步。

文摘完了,加两句八卦。

吴钦烈是浙大毕业的,后来官至中将。解放后的防化研究院有一位将军,也是浙大毕业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