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共:💬674 🌺29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本来也不是光看一个网站的资料,只不过是列出最权威的网站

《陈毅年谱》,我刚才在网上找了一下,没有下载的。你能否给出相关下载链接。因为看卓越上的介绍,好像书中列有历史文献资料和大量的档案材料。能够从中看到别的东西。

只看一个网站的资料是不够用的

我本来也不是光看一个网站的资料,只不过是列出最权威的网站(这个网站是我google出来的,当时找出不少相关网站。你应该清楚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档案局是什么机构吧)。他们在网上专门给陈毅元帅办的纪念馆(还有刘少奇纪念馆等专门针对某位老一代革命家的网站),关于陈的各个历史时期所担任职务,是不应该有遗漏的(比如:前面争论的华东局副书记问题),大事年表是按照年月日记录陈毅的革命工作,列的相当详细。比如:1940年和1941年的

1940年 39岁

  1月 出席项英主持召开的中共东南局与军分会的联席会议。讨论关于新四军皖南、江南部队发展方向的问题。中共中央19日复电指出华中是目前最好发展的区域,“江南陈毅同志应努力向苏北发展”。

  1月下旬 劝说项英将军部和皖南主力向江南转移,然后向浙西和苏北东部发展。

  2月 回江南指挥部为迎接军部和皖南主力东移作准备。

  春 同张茜在水西村江南指挥部结婚。

  3月 韩德勤以8个团兵力进攻新四军淮南路东根据地中心半塔集,陈毅急令叶飞率挺纵主力驰援;自己冒险三进泰州,缓和挺纵与二李的矛盾,以策挺纵后方的安全。

  3月 华中的反共风云日紧,项英东移江南的决心动摇,派袁国平到苏南参加会议时向陈毅解释。陈毅要求与中央的电台直接通报。

  4月21日 陈毅的电台首次和中共中央通报。

  5月2日 陈、粟再次电中央建议皖南主力集中苏南,指出历史上多次长征损失均大,皖南部队不宜于顽军进攻时长征闽、浙。

  5月4日 由毛泽东拟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东南局、军分会发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中共中央同意陈毅建议,令叶飞部从淮南开回苏北。

  6月15日 在八路军南下和皖南主力东移均暂时无望的情况下,陈毅电中共中央和项英、胡服: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苏南主力同日开始行动。

  6月18日 命令新四团、新六团对妄图堵截新四军北进道路的国民党两个团进行还击,在西塔山歼击了该军。

  6月28日 二李在韩德勤的挑唆下,以10倍于挺纵的兵力向驻在郭村的挺纵进攻,陈毅轻舟简从,星夜渡江北上。7月2日,战斗胜利,二李部队后撤至塘头一线。陈毅进郭村,指挥部队于7月4日攻取塘头,兵临泰州而不入,与李明扬谈判,争取继续合作。

  7月8日 粟裕率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到塘头会合。嗣后,遵中央指示,将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指挥,新四军部队及起义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9个团。

  7月下旬 陈毅与二李谈判成功。25日,率部东进黄桥,二李部队如约让路。

  7月30日 毛、朱、王来电:同意胡服对苏北战略问题的意见和陈毅争取二李的策略。

  8月2日 胡服致电陈毅并报毛、朱、王:苏北各部队将来由陈毅担任战役上的统一指挥。

  8月上旬 中共苏北区党委成立,陈毅兼书记,陈丕显为副书记。委派5个县的县长。开展对韩国钧、朱履先等中间派人士的统战工作,并继续发展深入。大力发动黄桥地区群众。

  9月中、下旬 发动以反对粮食封锁、反对腐败政治为中心的统战工作,争取中间派的支持。为粉碎粮食封锁,指挥部队攻克姜埝,解决保九旅主力。

  9月底 在姜埝召开军民代表会议;为争取社会各阶层支持与韩德勤决战并集中兵力于黄桥,主动让出姜埝。

  10月初 与粟裕等精心组织了黄桥战役,取得军政全胜。以7000兵力歼灭韩方主力 1.1万余人。

  10月中旬 部队迅速向北挺进,与南下增援的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盐城以南白驹镇附近。

  10月中旬 遵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通过韩国钧、李明扬与韩德勤谈判和平。

  10月、11月 蒋介石组织汤恩伯率10万人进攻皖东北,李品仙率5万人进攻皖东。陈毅与胡服等反复研究是否先解决苏北韩德勤而后增援皖东。陈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与粟裕联名建议暂不打韩德勤,倾向于由皖南主力渡江北上增援皖东。

  11月17日 为统一指挥华中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华中总指挥部在东台成立,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在叶挺过江前代总指挥,胡服任政治委员。

  11月中旬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成立,陈毅兼校长。

  11月18日 毛、朱、王向全军转发了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批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

  12月上旬 在海安召开苏北临时参议会,准备成立苏北行政公署。

1941年 40岁

  1月1日 庆祝元旦,在盐城阅兵;参加盐城县参议会成立大会;并以兼校长身份出席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开学典礼。

  发表《现在的苏北应该做些什么?》一文。

  接到中共中央12月31日指示:蒋介石已令汤恩伯、王仲廉、李仙洲等率军20万人进逼华中、山东。对此,“华中及山东党与军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打破顽固派的进攻”。军事指挥“统一于副总指挥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的指挥之下”,“中原局统一领导山东与华中”。

  1月7日 获悉皖南事变发生。11日,日军飞机18架轰炸盐城,驻地文庙亦中弹。即在郊外与刘少奇商讨对皖南军部的救援之策。

  1月12日至15日 在盐城西郊举行旅以上干部会议。面对日、蒋南北夹击形势,总指挥部决定将主力分为南、北两线展开。北线由八路军张爱萍、梁兴初率部对付由山东南下的反共军,南线重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由粟裕等率领回驻东台以应付南线严重局势。

  1月14日 陈毅等新四军各支队、纵队司令联名为解除新四军皖南部队重围致电蒋介石。

  1月17日 国民党发布反革命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番号。将叶挺军长交军事法庭审理。

  同日 新四军将领发表《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通电》。

  1月18日 与刘少奇报告中央军委:军部问题发生后,已注意悲观丧气情绪之克服。现准备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代军长。

  1月20日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新四军领导人,以陈毅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接着,新四军将领发表就职通电与《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通电》。

  1月25日 庆祝新军部成立大会在盐城游艺园举行。以代军长名义宣读中央军委的命令并讲话,发布了军部领导人的就职通电。就职以后,发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一文。

  1月至2月间 同刘少奇一起多次与中央军委研究,最后确定将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及直属队(包括抗大和特务团等),任命各师、旅的领导人,统一了编制和指挥。

  1月底 军卫生部成立,派卫生部长沈其震到上海去动员一批高级医务人员到新四军工作。其中包括奥地利泌尿科、妇科专家罗生特,医学博士江上峰等20余人(他们于3月20日抵盐城)。

  2月初 中央军委电示:华中战略指导中心应着重于3个基本战略区,要求陈毅着重巩固苏鲁基本根据地,待机向鄂豫陕边及苏浙皖边、闽浙赣边发展。

  2月14日 再次赴东台,同粟裕等组织讨伐投降日军的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部的战役。2月18日与刘少奇联名颁发讨伐命令。19日战役发起,直捣李总部,歼李伪军5000余人。同时,日伪军5000人也开始“扫荡”苏中,进占泰州、海安、东台等地。在新河边对干部讲形势时指出:“在敌伪联合围攻之下,我们均只能占据乡间作长期坚持,只有在坚持长期斗争中,始能巩固自己的阵地,城镇之得失不足虑。” 14日返抵盐城,军部已迁入盐城西门外之泰山庙内。

  3月27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织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后改称华中局)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陈毅均为委员。

  3月25日至4月20日 为粉碎国民党军一部从山东南下和韩德勤配合反共,曾三次赴东沟、益林部署作战。在4月13日驱歼进占蒋营等地的反共军之后,采取了暂时妥协的方针。

  5月初 下令第五、第九、第十旅清剿洪泽湖匪,历时月余,扫清湖匪,控制了洪泽湖、成子湖。

  5月 在盐城开展“红五月”活动。为全县师生作长篇报告。

  5月15日至19日 举行高干会,传达中共中央对皖南事变的有关决定,总结皖南建军的经验教训。17日发言中,强调要加强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5月22日 军司令部、华中局合署颁行关于帮助农民麦收的指示。

  6月3日 出席盐城县第一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并作《帝国主义战争和中国问题》的报告。

  6月4日 召开干部大会讲解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6月23日 撰写《论“扫荡”与反“扫荡”》。

  7月1日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20周年,作《论建军工作》,进一步强调党对军队领导的重要性。

  7月10日 由于日军即将大举“扫荡”盐阜区,根据军部  6月18日的决定,和刘少奇等率军部离盐城向湖垛地区转移。

  7月19日 卫生学校开学,前往讲话并题词。

  7月22日 日军突入盐城,26日占领阜宁,新四军部队转入日军侧后作战。

  7月31日 与刘少奇分两路活动,8月4日会合,决定乘日伪军转兵苏中时实行反攻。

  8月5日 与刘少奇报告中央军委:敌占盐城、控制苏北水网地区后,在苏北建立华中总的战略根据地之任务现已无法达到,将军部6000余人缩编到1000人以下,根据地工作交各师负责。

  8月7日 夏季反“扫荡”结束,日军企图伪化苏北的企图破灭。

  8月10日 发电报向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报告:向东发展任务已完结,目前是巩固已得阵地,今后发展将以皖东为基础,沿长江两岸逐渐向西发展。

  8月19日 与刘少奇率军部由北路马移至侉周村。

  9月12日 与刘少奇发布命令,令第四、第二、第六、第五、第七、第三师配合国民党军打击进犯郑州、洛阳之日军。

  9月27日 为反击侵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打通盐阜、淮海、皖东的联系,成立前方指挥所(简称前指)。次日,率前指西进。

  10月15日至21日 胜利地举行了程道口战役。

  11月3日 撰写《论时局》一文。

  本月 在四师参谋人员训练班讲《关于参谋工作的职责与认识》。

  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军部其他领导人电示各师、旅:乘日军抽调部队赴太平洋作战之机,相机进占日伪撤退的据点。

  12月24日 致电各师及军部领导人,应乘日军他调、伪军惶恐之时,大力争取伪军,造成今后战略进展的有利条件。

八路军不是离不了朱老总,王稼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也不是搞政治,张云逸开辟江北成就也不错。如果中央对陈毅有看法,刘少奇为什么坚持用陈毅?

“八路军不是离不了朱老总”这是你自己的感觉吧?朱老总当时还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据朱德纪念馆记录,1939年 3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在百团大战时,还需要由他出面与国民党军交涉事宜。八路军的百团大战也是由他和彭(副司令)、左(副参谋长)一起签发命令的。

关于王稼祥,他担任过军事主官吗?指挥过什么级别的战役?新四军当时处于各个敌对势力的包围中。

张云逸当时在刘的身边,刘依然给中央去电,请求派人,只能说明张能力和威望不足。

项英对中央指示不就是阳奉阴违,拖着不办吗?不但如此,他还向中央撂挑子,具体事例粟裕和叶飞的回忆录说的很多,这两个人的回忆录不是那么难找的。

书名? 另外是由于许的回忆录的问题,我才对这类回忆录持保留态度。回忆录只能辅助史料,章怡和的《往事》能当史书吗?王明和张国焘的回忆录你是否完全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位临死前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墙倒众人推的例子可不少。

陈由3野军事主官变为弱小的2野军事副主官兼政治副主官

这话难道不是只谈军队实力?

原来是这样,将弱小去掉,意思呢?陈由华野1把手,变为实际的中野2把手(因为华野一切工作由粟裕代理,代司令、兼代政委),而且中野的军政一把手在各自岗位上都是非常过硬的。

你认为二野休整就是没什么事,那就彻底错了。当时整个中原局正在整党、整军、土改纠偏,忙得不可开交呢。话又说回来,如果中央对陈毅留一手,为什么让他当第二书记呢,为什么不是邓子恢第二,为什么不是刘帅第二呢?为什么不让张际春、李达、陈赓这些中央放心的人上,让陈毅下呢?

当时整个中原局正在整党、整军、土改纠偏,忙得不可开交呢。如何忙得不可开交?能否给出出处。

整党、整军、土改纠偏是邓去中央开会以前已经确定了的,具体执行也不是陈一人的事。我前面已经提了,陈任第二书记,是刘邓的意思(根据陈毅纪念馆的记录)。这样可以让刘邓能够有效的统一指挥中野华野。

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粟裕让出的职位不是虚衔,是实实在在要做工作,负责任的位置,他让出了职位,自然也就让出了责任。要说后面有人撑腰,中央既然把你提到这个位置上,难道就不给你撑腰,看你的笑话?这时候不进反退,当然只能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

这是你自己的观点。可惜,中央都不是象您这样“清醒”,依然一次次让粟担任重要职务(代理陈毅指挥华野,担任总参谋长)。

军队是讲资历威望的。粟上升太晚,资历不够。张鼎丞在抗战初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粟是其副手),彭德怀比朱德能打仗吧,但还不是一直作朱的副手。解放战争时期,如果彭总和林总在一起,是以彭总为主指挥还是以林总为主指挥?至于粟裕的指挥能力问题,军坛上是有公论的,彭粉林粉刘粉和粟粉一样(他们的差别仅仅是彭林刘粟谁最强)。

ps:建议你多和军迷们,多讨论一下,补补相关军事常识。王稼祥的简介摆在那里(他几时独立或以其为主指挥过什么级别的战役?),你问问河里边的军事爱好者,他能担任军事主官吗(而且是对敌第一线的华中)?粟二让司令居然能让你解释成那样?(你:“粟裕指挥的只是华野西兵团。粟裕两让司令,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不是在评功摆好的时候,让出去的是责任,不是荣誉,”)(毛泽东:“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莫非您比毛主席更牛???

后加的:

你不信我说的,可以去找许世友的回忆录,看看他是不是说过陈毅和谭震林向部队做战前动员的话。

原文是545页(pdf上是565页)确实提到过,不过那时陈毅却正在中野,代邓小平(回中央开会)主持中野日常工作,直到济南战役结束(9月24日济南解放)后的10月初。许多年之后,许记忆出错不是很正常的吗?

还有原文仅仅是一句“陈毅同志和谭震林同志还亲自到参战部队做战前动员”。你是如何得出许世友是非常服陈毅的,“特地把已经去中原军区的陈毅拉回来给攻打济南的部队做临战动员”的结论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