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日记 -- 晨枫

共:💬247 🌺48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圣保罗到Tate Modern

开房间的时候,问旅馆要了Guardian报纸,但星期天早上来了一份Observer,管他呢,拿着什么看什么。星期天的英国报纸真厚,好像比纽约时报还要厚一样,特点是评论比新闻多,而且不是大本的广告占版面,还真有内容可看。当然看不完,统统看完没有几个小时下不来,只好挑着看。一篇文章讲很多英国小城镇里,房子都成为大城市里有钱人的周末别墅,英国现在有30万栋这样的second house,很多小城镇的房价因此暴涨,有房子的人卖掉挣钱,没房子的本地居民很多反而买不起房子了,人们只好迁出,小城镇变成半死城。这是财富两极分化的结果,到寄生虫无以寄生的时候,多米诺骨牌就会倒下。来的时候飞机上看加拿大的National Post,说这次次贷危机已经使美国的房地产市值下跌使银行和投资人损失了5000多亿美元,加拿大也连带着损失了700多亿,不知道英国损失多少。另一篇是一个老太婆美术评论家,严重质疑从米洛的维纳斯(雕刻家不知道名字)到提香到米开朗琪罗到委拉斯开兹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女人体,要不怎么波浪都滚得不大对劲,不像真家伙。再对如今的balcony bra抱怨了一番,读着发噱。感情这就是英国的周末美术评论。话说回来,米来朗琪罗的女人体雕刻(像美第奇墓上的日月星辰)实在是像男人体上硬安上两个羽毛球,是有点奇怪,没准他真是一个同性恋呢。

吃饱喝足早餐后,就上路进城了。开会的地方不在伦敦市内,按距离相当于上海到昆山。小镇的火车站在镇边上,小小的,外面放两台自动售票机,现金、信用卡全收,提示清楚,三下五除二就买好了当天的来回票,很是方便。站台上有一伙女孩,听口音像德国人,一路嘁哩喀喳地听到伦敦,倒也有趣。这虽是National Railway,但依然是短程铁路,只有3节车厢,第一节是机车,但也坐人,没有专门的机车头。火车到Marylebone站(念玛瑞尔邦而不是迈瑞尔邦,发现伦敦人的好多发音和英语常见发音不一样,Beackonsfield不是比肯斯菲尔德,而是白肯斯菲尔德),机车一直开到离出站口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下了火车一分钟就到了站门口了,像地铁出口的检票机一样,票子进去,人就出来了,真是方便!地铁站入口就在右手30米处,真是方便!!这里有自动售票机,也有有人售票处,我是第一次买票,到售票处打听完毕,买了一天的通票,地铁、公交全包,真是方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早上,小站就挤着一群女孩子,说话嘁哩喀喳的,好像是德国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通勤列车是伦敦远郊交通的主力,真希望中国大城市也有类似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伦敦Marylebone火车站,看见后面的火车吗?这就是刚下来的那列火车,还可以隐约看到像地铁出口处一样的自动检票机。左面咖啡亭后面就是地铁入口,多方便

地铁里照例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但很多事艺术类的广告,像电影、话剧、音乐剧。美国文化的影响比想象的利害,很多电影都是好莱坞的,Natalie Portman好像当红,好几个电影里都是她,除了The Other Boleyn Girl和My Blueberry Nights外,还有一个和Dustin Hoffman一起拍的看上去是一个喜剧的电影,忘记名字了。伦敦有名的音乐剧好多都是美国背景的,像《芝加哥》、《音乐之声》,Lord of the Ring里的女主角和Liv Tyler真像,美国音乐也是随处可闻。地铁里一个男孩的牛仔裤上有星条旗图案,背包上是Yankee字样,看来也是一个美国的崇拜者。

伦敦街头的各国口音很多,在纽约、洛杉矶没有这么多外国人。在温莎的时候碰到一伙法国来的小学生,浓浓软语,但照样疯疯癫癫。记得三年前在法国旅游的时候,碰到很多英国来的中小学生在field trip,现在在英国,当然轮到法国人过来了。还有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还是波兰语?)、东南亚的什么语言(不是广东话)。奇怪的是,亚洲人没有想象得那么多,国语很少听到。这不像巴黎,旅游点经常听到国语。最多的当然是印度人(包括巴基斯坦人)和穆斯林。早就知道英国的印度人和穆斯林多,但看到这么多,还是有点吃惊。好像比温哥华的华人的比例还要高似的。

当然,白人还是占主体,不像洛杉矶,亚洲人和老墨去掉,城市就空掉一大半。看到的英国女孩大多穿着得体,黑色居多,入时但不夸张,赖不唧唧的不大见到。男孩和北美差不多,夸兮兮的,不过偶尔也有衣冠楚楚的。Punk没有怎么见到,可能时间或者地点不对,没有碰上。不过看得出来,英国孩子的教养比较好,大概大户破落人家出来的,吃不起猪肉,但见过猪跑,是识货、懂经(上海话:懂规矩的意思)的。

从“管子”(伦敦管地铁叫Tube,直译就是管子)里出来,不辨东南西北,但绕着地铁站走两步,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就看见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保罗大教堂,这个角度不好,但圣保罗的镀金像在这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保罗的正面,老师说,要是没有那个大穹顶的话,这可以是任何一个较大的欧洲教堂,巴洛克的正面没有多少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面的形象就要饱满得多,Christopher Wren本来是想把四面都造成现在侧面这个样子的,受到教会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采用传统的拉丁十字平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保罗的大穹顶主导了伦敦泰晤士河中段的天际线,使人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跳过了呆板的河边仓库建筑,而投向典雅圣保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保罗教堂外有一座消防队纪念像,纪念伦敦的消防队员

尽管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有些人心目中名气更大,圣保罗是伦敦最重要的大教堂。这是1666年伦敦大火后重建伦敦时的重点项目,著名建筑师Christopher Wren的最重要作品。在二战的纳粹轰炸中,硝烟中毅然挺立的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用来鼓舞士气、民心的著名形象。事实上,圣保罗大教堂险些毁于一旦,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若不是被工兵成功地排除了,圣保罗就完了。这颗炸弹后来被拖到野外引爆,炸出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大坑。负责排弹的工兵军官因此获得乔治勋章,这是和维多利亚十字平级的英国最高级勋章,用于奖励活下来的英勇军人。

作为伦敦最重要的天主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在今天依然在伦敦人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信徒们依然到这里来做礼拜,查尔斯和戴安娜结婚也在这里,而不是传统上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St Paul要是没有Wren的圆顶,就逊色多了。Wren原本是要把圣保罗建造成罗马万神庙一样的圆形平面的。文艺复兴时期,圆形被建筑界和哲学界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完美形象在人间的体现。小巧但对文艺复兴建筑形成巨大影响的 Bramante的Tempietto就是圆形平面,Bramante和米开朗琪罗在设计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也动过这个脑筋。但自从基督教在晚期罗马帝国成为国教之后,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平面就是教堂的“天经地义”的平面。在教会的强烈反对下,Wren只好改成四臂等长的希腊十字平面,但依然受到教会的抵制。无奈之中,只得采用拉丁十字。幸好当时的英王查尔斯二世容许Wren按照艺术需要有所自由发挥,Wren乘机钻空子,大大扩大了穹顶,使视觉重点由前门的巴洛克双塔转移到中央的巨大穹顶,成为今天的形象。不难想象,如果圣保罗是圆形或者希腊十字平面的话,可以更加壮丽。拉长成巴西利卡十字后,正面只能落俗套地加一对巴洛克风格的双塔和山门,落得现在侧面比正面更加壮丽的尴尬局面。还好,今人不再受此拘束,在2000年前后纪念新的千年的时候,伦敦建造了三大工程:作为运动场和展览中心的千年穹顶、“伦敦眼”观光转轮、专供步行的泰晤士河上的千年桥。这千年桥河相关的通道将圣保罗大教堂和泰晤士河连接起来,为此拆除了不少老建筑,但圣保罗大教堂最为壮丽的侧面由此显露出来,一了Wren的心愿。

去的时候正好时星期天上午,要做礼拜了。礼拜一旦开始,中途离开就很不礼貌,所以我在圣保罗大教堂里没有呆多久就离开了。匆匆一瞥中,圣保罗大教堂的瑰丽依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英国式的含蓄的富丽堂皇,前厅顶上是镏金的白色大理石拱顶,中厅和后厅顶上是镏金彩绘,华而不俗。典雅而不奢华,富韵律而不轻狂。在气氛上,不像哥特式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那样森严。

从圣保罗大教堂出来,本来要到Wren的另一个教堂St Stephan Walbrook教堂,看看时间不早了,就没有过去,直接向千年桥进发了。路边有一个消防队员纪念碑,纪念二战中献身的伦敦消防队员。再往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皇家纹章协会。历史上,英国的贵族们都有自己的纹章。这纹章很有一点讲究,既要代表家族的历史和有关的传奇、信条、口号,又要显现王室的恩宠,还要和地方历史挂一点勾。军队团队的徽记也是这么来的。受此影响,各个地方政府甚至学校、机构都开始使用自己的纹章。大家一窝蜂地都用又猛又拽的形象,最后肯定要撞车,所以设立了这么一个皇家纹章协会,专门管理各种纹章的登记、注册。大概和商标局一个意思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皇家纹章协会,很煞有介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千年桥和圣保罗,这是21世纪伦敦的象征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打开视觉通道,从圣保罗到千年桥中间的建筑被拆除了好些

千年桥(Millennium Bridge)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所设计,此公擅长用高技术搭建夸张、前卫的造型,他也是如今较少的结合建筑和桥梁设计于一身的建筑师,很多时候桥梁、体育馆等大型结构是土木工程师而不是建筑师设计的。桥上正好在拍电影,过不去,只好绕道,从东面不远的Blackfriars桥过。不知道在拍的是什么电影,只听到大喇叭里不是在嘟嘟囔囔地指令这个那个,然后就是action……cut,反复多次。天上有一架贝尔205直升机在悬停待命,一到action的时候就低空从河面上掠过,估计是在拍电影,鼻尖上顶着的大玻璃球里就是陀螺稳定的摄影机。河面上有警察快艇巡逻,所有水上交通统统停止,船上的人也只能看着码头干着急。不知道拍电影是不是都这样?步行桥不让过还有地方可以绕道,但水上的船一拦就是大半个小时,那对市民生活的干扰也忒大了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拍电影的直升机,桥上都是群众演员,听号令或走或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lackfriars桥,这是左面的车行和人行桥,右面的铁路桥看不见,但前面的火车停车棚清晰可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桥上和河边随处有救生圈,这大概是英国航海传统的体现了。另外,注意一下可以看到,泰晤士南岸的建筑和北岸的建筑在风格上很不协调,看来城市规划失调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拍电影而停航的船,这几只船已经在这里等了大半个小时了

绕道的Blackfriars桥是铁路桥,旁边另造了汽车和人行桥。不知道年代,估计是19世纪末的时候,因为桥墩、桥栏是哪个时代典型的仿古设计。在那个年代,桥梁、水坝等土木结构都是土木工程师设计的,他们缺乏建筑设计的训练,只有自由发挥,或者仿古。虽然正宗的建筑师看不起这些“非专业”设计,但还是不乏优秀之作,这Blackfriars桥算不上优秀,但还是中看的。

河边有很多人在跑步健身,看来都是住在附近的,否则坐车、开车到这里来跑步就太费事了。这一段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估计原先是工业型的居多,没有多少辉煌。但作为老城市改造的一部分,很多老工业建筑都进行了改造,焕发新春,Tate Modern就是其中的代表。Tate Modern原先是一个发电厂,老Tate美术馆的收藏日益为展览面积所困时,已经废弃的发电厂厂房就被改造成专门收藏现代美术作品的Tate Modern。这在建筑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了欧洲传统工业建筑和旧城复兴的方向,从此拆建不再是旧城改造的主要途径,保留历史线索但推陈出新才是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正道。不过说老实话,我对Tate modern作为建筑艺术的里程碑还是难以欣赏,看来看去依然是厂房。不过大型公共建筑有一个好处:上厕所不要钱。都说在中国城市上厕所难,巴黎、伦敦一样难,要是不带零钱,那就更难。所以呀,所以,即使你对博物馆没有兴趣,博物馆里的厕所还是好地方,不要错过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ate Modern博物馆,不管业界里怎么吹捧,我还是对它欣赏不起来,看来看去还是一个发电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Tate Modern看圣保罗,这中间就是千年桥

伦敦的博物馆众多,但除了少数几个,我基本上都没有进去,明知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这样免费的也没有去。这次来伦敦,领导老大不高兴,“为什么不带我去?”我说一起走啊,请个假吧。但她又放不下她的学生,请假还要扣钱,又不舍得,“为什么你不能晚两个星期去呢?”嗯,人家的会议不肯等两个星期啊。说好以后一起再去伦敦,所以我只去她不会去的地方,像后面要提到的帝国战争博物馆。所以Tate Modern里,上了一个厕所后,也就没有进去,而是继续沿泰晤士河进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