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养儿育女 一.家庭的起源 -- 润树

共:💬149 🌺7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课余兴趣和体育运动

前面讲到,小孩子在美国上学,学业负担不重,课余有很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运动,为生活增添乐趣。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非天生而是在后天发展起来的,发展好坏因人因事而异,或许有些天生的成分在里面。因此,家长负有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责任,但无强制的权利。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小孩(特别是男孩!)喜欢玩电子游戏,不用家长引导就发展起来了,如果家长不以其它兴趣引开,就可能发展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收手,不但对其它事物失去兴趣,甚至连学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知道好几个实例。

在中学里,学生可参加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是很多的,除各项体育运动队吸引大量学生外,数学,语言,音乐,棋类方面的爱好者也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出版物,包括不定期的校报和每年一本厚厚的高质量彩色印刷的年鉴,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些相片集锦是其主要内容,我们每年都会购买收藏。

下面罗列几个我们的孩子的兴趣爱好。除了弹钢琴有家长引导的因素在里面外,其它都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这些有益的活动占去一些时间,自然也就减少了无益活动的时间。有句话说“学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推而广之,小孩子能专注学一点什么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人无所事事就容易颓废,想些歪点子,而辛勤工作总是给人带来荣誉,自信和成就感。

弹钢琴

我们华裔家庭有个“臭名昭著”的特点,就是要孩子弹钢琴,或者拉提琴吹管乐等等。这个其实只要家长做得不是太过分,根本就是件好事。美国公众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每周有一档十分受欢迎的“顶尖高手”(From the Top)音乐节目,专门邀请9 - 18岁的青少年作器乐演奏,实况播出,其中华裔子女的比例很高,可见华裔家长们多年的努力有成,为我们大家增了光。

也不是说家长一开始都是瞄着顶尖高手这样的大目标来发展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兴趣。我因为喜欢古典音乐动了让青青学钢琴的念头。那时我在休斯敦的一个合唱团滥竽充数,有一次演出了解到钢琴伴乐者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就提出请她教青青弹琴。她教了一年多,在迁往纽约前给我们介绍了另一位华人钢琴老师。据她们的意见,青青在这方面是有些才能的。我们来到现在的城市后,青青一直是跟一位西班牙裔老师学琴,她对青青也是青眼有加,总是付出额外的时间辅导她。多年下来,除了从学钢琴本身获得的教益外,青青还在一些比赛中获了奖,并有幸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努力没白费。她在高中二年级时因打排球等原因而停止了学琴,固然可惜,在大学一年级时又把它拾起来,作为兴趣课学了半年,我们还是很欣慰的。

维维大约从小听姐姐弹琴,耳濡目染,激发出一些音乐细胞。他四岁多开始学琴,五岁去辛辛那提参加世界青少年钢琴比赛,一鸣惊人,以最小年龄技压同组群芳夺魁,给我们一个惊喜。这个比赛虽说名头不小,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就是个玩,你别跟我一起激动就是了。这十年来,他的成绩也还不错,但有了其它一些兴趣,分心不少,愿他能坚持下去。

《傅雷家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读过多遍。我十分仰慕傅雷先生在傅聪的钢琴,艺术和人生教育上的见解和努力,还曾带着青青去听过一次傅聪的大师班课,但自己在他们的日常练习上却没有什么贡献,是很惭愧的。不过,傅雷先生对孩子曾采用过的严厉手段,我是不认同的。如果要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找个好听的借口的话,我觉得“心肠软”还不错,不能狠下心来逼他们用功。我只是想,自己幼时没有机会受到一点音乐艺术方面的特别教育和培训,如今能够给子女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就算进步了。他们有了基础,在后代教育上就可能再进一步,不是就增加一点希望了吗?

小提琴

美国的学校从初中起就有器乐兴趣组,学校提供基本技能培训,无资格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青青初中一年级参加了小提琴组,学了一年,用的还是学校的琴。小提琴拉不好是很难听的,但集体演奏效果就不一样。他们的年度表演是在市里的演出中心举行的,兴师动众,十分热闹。这个组站上台,有上百人之多,几只简单的曲子演奏下来,我敢说没一个家长不为自己家出了个小艺术家而骄傲。

吉他

青青高中时买了一把吉他,自己拨弄拨弄,没正经跟老师学过。维维两年前也来了兴趣,看他很认真的样子,我们就给他找了老师,每周学一次。现在在网上能搜到不少名家演奏的吉他名曲,和着Youtube的播放一起弹奏,是不错的学习方式。他弹这个比钢琴有积极性,无需提醒就自觉地在家里制造噪音,有时还主动要弹给我听。我想他能在这个上面成名的概率是极小极小的,但伴他一生痛苦忧伤欢乐幸福的可能却是很大很大的。

童声合唱

这是维维在小学参加的兴趣组,由十几个男生组成,学校的音乐教师给以课外辅导。童声清脆,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再加上一点轻声的金属敲击音响,又显得古朴典雅。虽然他们每次演出和比赛的粉丝和观众都是家长,但在小学生心里,还有什么人能比父母更值得取悦的呢。

国际象棋

维维起步晚,是小学二年级时才在同学的鼓动下加入学校国际象棋队的。我自己会中国象棋,触类旁通,趁此机会和他一起学习国际象棋,同时也给他请了老师。这项运动由美国国际象棋协会推动和主办,开展比较普遍。棋手加入该协会后,参加各级比赛的成绩会转换成积分记录在案并公之于众。华裔小孩在这项活动上有优势,任何大赛,放眼望去,黑头发黑眼睛的少男少女比比皆是,张王李刘的姓氏在排名榜上也是位列前茅。维维在这方面的才能还不错,奖杯拿了一大堆。但这是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才能保持领先地位的活动,维维后来力有不逮,只好割爱了。

阅读

青青和维维都喜欢阅读,这也是小孩子比较普遍的兴趣,看似普通,其重要性却非同一般。通过阅读,小孩子生发出对这个世界的求知欲。而由兴趣所产生的动力,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NBA常做一些针对儿童的公益广告,核心是推动阅读。仅就实际功用来说,阅读好了,在学校一半的功课自然也就好了。

体育运动

我过去写了说说我的子女在美国参加体育运动一文,这里就不讲什么大道理了。简单罗列一些他们参加过的体育运动。

足球

青青小学五年级时参加过一个赛季。这项运动在美国中小学阶段开展十分普遍。除了全国性的统率外,各地有自己的分会组织校外比赛,多数是以热心的家长做教练。

棒球

这也是组织很充分的一项运动,维维初小时打过几个赛季。小孩子看别人打,自己也想试试手,我们当然鼓励。但如果家长不积极投入,孩子在出场次序上就要吃亏,久而久之就没什么兴趣了。

排球

这是青青的项目,上文颇详,不赘述。

篮球

这是维维8岁世就开始参加的运动,青青小时也参加过。学校一年中有大约三个月的篮球赛季,其余时间可参加校外球队。我中学时做过多年篮球裁判,对篮球颇有兴趣,美国的大学联赛和NBA是电视上的主要体育节目,篮球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关注焦点。以维维两年校队的成绩和他的表现来看,进高中校队也已是定局,我们看来要再做他四年的粉丝了。

美式足球

维维初中二年级时,他想加入篮球队,教练对他说你先来打足球。在我们的观念中这项运动对身体条件要求太强,从未考虑过儿子可以参加。现在教练提出来,儿子受到鼓舞,跃跃欲试,我们虽怕他受伤,也只有同意他试试。他打的是wide receiver的位置,有时也在防守中充充数。第一年下来,他们学校得了学区第二,成绩不俗,维维却没什么出色的表现。第二年他在一场球赛中关键时刻接到长传而后又接到一个Touchdown,使球队反败为胜,受到不少赞扬,被誉为弹钢琴的手也能接足球,这是他在此项运动中的亮点。

武术

维维参加此项运动6年了,每周学习一个小时。他们每次练习时的一些礼仪实践,是我们对孩子在这方面缺乏教育的一点补救。强身健体的实际功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于喜欢显示力量,时有磕磕碰碰的男孩子。

滑雪

前几年才开始学,两个孩子都喜欢,我也会一点。受地域所限,他们能实践的机会不多。青青说她今后要住在离滑雪地近的地方,我说好,你们姐弟一人在滑雪地买房,一人在海滩买房,我们冬夏都有地方去了。呵呵,算是一个梦想吧。

关键词(Tags): #养儿育女元宝推荐: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