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是每个公主都有白马王子的故事 -- 读史札记之晋阳小传 -- 萨苏
无知,有时候是一种优点。
萨对历史有兴趣,却偏爱道听途说,市井村言,传世的典籍看得很少。这样,偶尔有机会去读一读真正的典籍,其中往往别人早已熟知的历史片断,萨读来反而津津有味,盖因为无知也。
想起小时候第一次随家人到王府井百货商店,见零食柜台居然橄榄,话梅,五香蚕豆上百种,一时僵立,仿佛猪八戒进了御膳房。买什么呢?半个小时竟没法决断。最后还是家长给定了,一两杏脯,一两桃脯,一两李子干。。。
看小小魔女百无聊赖地啃着爷爷奶奶几千里寄来的山楂片,浑似牛嚼牡丹,倒也颇为理解 – 这小丫头从小那么多人惯着,什么好吃的没见过阿?
跟爸爸相比,小丫头少了很多无知的快乐。
因为查高阳公主的资料,翻了《新唐书》,却偶然看到了一段很让我心动的文字,那就是唐太宗第十九个女儿晋阳公主的小传。
全文不长,而这段文字,与其说是史料,让我想到的更似抒情。
文字如下: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閤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新唐书.列传第八》)
这段文字,已经有人翻译成白话文了,萨不厌其烦,愿意再翻译一遍,算是自己的理解吧。
晋阳公主,名明达,小名“兕子”,是长孙皇后所生。性格温婉,太宗有时发脾气,必看着父亲的脸色合宜时为之缓颊,朝臣多受其惠,也因此都喜爱这位小公主。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公主还小,不能理解母亲的死,长到五岁,再经过母亲生活过的地方,则悲不自胜。
太宗诸子中,只有时封晋王的李治和晋阳公主最小,所以太宗亲自照顾这两个孩子。李治每次出宫去,公主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门,流泪而别。李治成年,开始穿朝服上朝,公主流泣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吗?”太宗也为之流泪。
公主临摹太宗的飞白书,下人无法分辨真假。公主死时年仅十二岁。太宗因此月余饮食无常,每天几十次为此哀伤,因此消瘦。群臣劝慰,太宗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如此悲伤没有意义呢?只是不能自禁而已,我也没有办法啊。”于是下诏给有关官员,用公主平日用度所余的钱,在其墓旁修建佛祠为念。
掩卷太息,那个眼看唯一相依为命的哥哥又要远离而哀哀饮泣的小公主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这件事并不是孤证,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阁,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文字大体相同,唯末尾一字,《旧唐书》为“乎”,《唐会要》为“耶”,前者的语气中,还似带有一线希望的询问,后者,则带出了明了后的无奈。不管怎样,这个聪慧的女孩儿,是很明白自己的兄长再不能如以前一般和自己在一起嬉笑游戏了吧。
李治的感受如何呢?我们无从知道。
《新唐书》中另一段描述也许可以做个注解:
“新城公主,晋阳母弟也。下嫁长孙诠,诠以罪徙巂州。更嫁韦正矩,为奉冕大夫,遇主不以礼。俄而主暴薨,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以皇后礼葬昭陵旁”
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新城公主,是晋阳公主的同母妹,下嫁长孙诠,长孙诠因为犯罪被贬斥到巂州。改嫁韦正矩,任职为奉冕大夫,对公主粗暴无礼。不久公主急逝,高宗令三司审问韦正矩,韦不能自辩。高宗遂杀韦正矩。以皇后礼葬昭陵旁。
因为公主死而杀驸马,即便驸马有逾矩之处,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显然是有伤皇家体面的事情。而且,对此事的处理还不止于此,高宗并因此贬斥做媒的东阳公主一家。考古挖掘新城公主墓时,发现壁画上所有侍女都没有脸部,据专家推断,这是因为高宗认为这些侍女没有照顾好公主,无颜见公主于地下的原因。
高宗,就是原为晋王的李治了。
新城公主应该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但历史上没有记载李世民对她有特别的疼爱。萨推测既然晋阳公主在长孙皇后死时只有四岁或更小,而长孙皇后从病至死历时约两年,所以新城公主很可能是在皇后生病期间出生的(长孙皇后卒年三十六,死于哮喘),或许因此加重了长孙皇后的病情而不为父亲喜爱。
李治即位的时候,晋阳公主的墓木已拱,即便想疼爱这个自己的小尾巴妹妹也无从做起。对于李治来说,新城公主这个最小的妹子身上,或许就寄托着晋阳的影子。正因为如此,这个妹妹的悲惨遭遇,才让李治心痛乃至做出超出寻常的报复举动吧。
高宗其实是个政治上很有成就的皇帝,永徽的光芒只是掩饰在贞观的灿烂之下,但李治为人感性的弱点,在历史上也是为人所深知的。
葬新城以皇后仪于昭陵,是不是也有对晋阳的歉疚? -- 晋阳死时因为年幼,按照当时礼制是不能与父母同葬一陵的。
晋阳公主的小传不过二百字,其中“涕”“泣”字出现了三次,两次是公主泣,一次是太宗为公主泣。有泪无声谓之泣,都是伤心到了极点吧。
太宗给晋阳起乳名“兕子”。太宗的子女乳名记入史册的,只有李治(乳名“雉奴”)和晋阳。这两个乳名,都殊不雅观,晋阳尤甚。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根据山海经说法,“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也就是说其出产地在湖南东南,大约广东福建等地,体形与牛相仿,而有独角。根据这种描述推测,我猜测中国古人可能把双角的犀牛称为“犀”,而把独角的犀牛称为“兕”,具体说来,兕应该是中国小独角犀,也就是爪哇犀。这种犀牛古代的分布区与山海经的描述接近,体重1吨左右,黑色,最后一头中国小独角犀1922年被猎杀,今天中国已经没有这种动物了。
所以,兕是一种粗笨的动物,而晋阳公主从史料记载看,她的母亲长孙皇后年轻时号“观音婢”,她应该聪慧而美丽,与犀牛这样的动物毫无相似之处。
晋阳公主的绘像
兕的造型
猜测,可能自幼失去母亲的晋阳,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作为父亲,太宗希望她能够如同小犀牛一样强健吧,这比对于女儿容德的希望更为强烈。民间还有一说,将名字起得贱一些,阎王的生死簿上是不好意思写上的,或许太宗也有此心。
此时的太宗,似乎忘掉了自己“天子”的地位。
唐太宗,以其政绩无愧千古一帝,而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中,则认为其人格是厚黑学的极至。理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长建成,弟元吉,迫高祖退位而粉饰史书,此人的脸皮可算厚到极点,心可算黑到极点,所以才能如此成功。后人不能成功如此,盖脸皮不够厚,心不够黑。
为此,陈冲还演绎了一部电影 -- 《诱僧》。电影里面陈冲饰演的红萼公主,虽然历史上并无此人,那种敢爱敢恨的气质,却与初唐的公主们颇为神似,由高阳而兰陵,而太平七公主开府,皆如此。
或曰,宗吾厚黑,终是书生气。
太宗祖上或认为是胡化严重的汉人,或认为是汉化严重的鲜卑人,总之李唐王室因此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传统。草原各族,以狼为图腾,从冒顿鸣镝杀父始,并不以兄弟相残为意,行的是原始的达尔文主义,以战死为吉利,子继父妾亦为常理。所谓兄友弟恭,是儒家的教诲,李先生用这个去要求唐太宗,根本文不对题,甚至从这个角度说,唐朝上层的所谓伦理混乱,在唐人看来,或许也如人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而我的看法,这一解依然未必正确。
太宗的人情味儿一面,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女儿上。他的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猛将薛万彻。薛万彻粗鲁,丹阳公主羞于与其同席,夫妻感情有了问题。太宗知道后笑,要给妹妹家调解矛盾,于是召集公主驸马们饮宴,席间故意让驸马们用自己的宝刀为赌注比武,并暗中示意大家输给薛万彻。结果宝刀落入薛万彻之手,丹阳公主这才觉得夫婿也是个大英雄,自己很有面子。“喜,命同载以归”,
若李宗吾先生读此,必曰,薛万彻是太子建成的嫡系,李世民借此伸手拉人呢。
那么太宗哭女呢?或许是“故意显示仁慈以拉拢人心”吧。
只有玄武门,太宗不过一司马昭而已,我想,若只有黑和厚,天下是不可能有贞观的。
在丹阳面前,他就是一个兄长,在晋阳面前,他就是一个父亲,或许。与渭水桥的机变,玄武门的阴谋一样同为太宗的本色。
人体有六脉,缺一不可,世有五色,始为灿烂,这和太宗的血脉,没有关系。
这大概就是太宗之为太宗,而宗吾之为宗吾吧。
再读这段晋阳公主,短短的文字之下,似有无限的感伤。
为何要提到虔化门?若有唐朝宫室地图,或可一看,那必是在宫城最后的界限。
晋阳为何专门去临飞白书而与太宗的如此神似?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可依恋的除了哥哥,大约只有父亲吧。
为晋阳营造佛祠,用的是她的“汤沐余赀”,也就是小公主那一点月例的结余,可是够的?会不会算上太宗历年来给女儿的赏赐玩物?那必是小公主极喜爱的。
。。。
忽然有一种想法,莫非留下这段记录的史官,也是“多蒙其惠莫不誉爱”的朝臣中的一员?
不然,何以这段文字如此的精炼,又如此的让人心动呢?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不是每个公主都有白马王子的故事 -- 读史札记之晋阳小传
🙂历史上有多少令人伤神的憾事 安民 字0 2008-02-22 23:04:22
😁小丫头想不开,当了皇帝,玩还是一样能玩的,要过些日子适应罢乐。 丁不二 字0 2008-02-22 08:11:38
🙂无情最是帝王家 游侠 字58 2008-02-20 10:51:05
🙂封建王朝公主的生活又有几个可以用‘幸福’二字来形容的? 遛猫的老鼠 字98 2008-02-18 12:54:0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花太宗和萨大! 荷子 字0 2008-02-18 07:00:49
🙂谢萨大,近几个月看的最让我感动的文章. 谁知道 字0 2008-02-16 08:28:22
🙂想不到萨大的文字也能如此细腻,不挖坑时也能平实动人, 无明火 字84 2008-02-16 0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