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节征文]春节送礼的学问 -- 夏岗

共:💬6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春节征文]春节送礼的学问

[见本网上有“春节征文”的帖子,即奉上一篇,以期功德圆满,早些毕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礼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礼嘛,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交换,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正是礼的初始涵义。礼的发展与远古时代的宗教典礼仪式密不可分。前人所考证过的“奉神人之事谓之礼”,即是明证。周代文王制礼,形成系统的典章制度和各种繁文缛节,确立起亲亲尊尊的原则,礼从而发展成一种政教与人道相结合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礼正名,不仅承继了礼作为人道的功能,而还看到了其内在的道德伦理意义。并且阐发了礼的精神价值,从而奠定了礼的人伦本体基础。由此,礼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将礼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并予以实施和推行,就是所谓的礼治精神。其实质是强调社会的有序,坚持社会的秩序。礼文化及礼治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会秩序,来自于人的自身,又返利于人的自身,最易为人接受和执行,也最易深入人心。在历史上,对促进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曾起过巨大的作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至上的金融时代。金钱万能,物欲横流;精神日益贬值,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特别是送礼的理论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大力弘扬礼文化及礼治精神,对于提高个人社会地位,成长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保持与领导的良好关系,培养感情,拉近距离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对于个人的升迁尤为重要。因此能不能取得更大进步,关键还是这个“礼”字!

下面我讲一讲送礼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摈弃“礼轻情义重”的歪理邪说。 “礼轻情义重”是旧社会的糟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送礼的理论也要与时具进,除旧革新。指导我们送礼的理论思想是“礼重情谊重,重礼回报重”、“不送重礼,焉得大官”。送多重的礼,要根据对象手中所掌握权力的大小,主要是看是不是掌握着你升迁的关键人物。只要是关键人物,再重也不算“重”。看错了人,再轻的礼,也是“重”!

第二,要把握送礼的时机与方式。

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有时也可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以上方式,是指一般的送礼,我们讲的送礼不能这样了,因为这样会使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对你的前程是很不利的。

我们送礼时,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与领导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获取利益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我们送礼与之恰恰相反要选“月黑风高”的日子,俗话说“月黑行贿日,风高送礼天”,因为这时领导家里往往是人少客稀之时,不会给领导造成任何的不便和尴尬。

如果送的是现金,最好从银行取来,不要开封,整捆送上,让领导一眼便可数出数来。有一个新动向,在此提起同学们注意。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录音录像设备日趋纤小和隐蔽,送礼时不要发出任何声音,领导怕你当场录音录像,作为以后的证据,解决的最好方法就是进门后在不说任何话的情况下,放下钱转身就走。待到适当时机婉转提一下即可。

最后,讲一讲掌握送礼的禁忌原则。

例如,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如果你的领导是广东人则要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有,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领导的普遍喜爱。其他一些禁忌,就不在这里废话了。

在礼品的选择上,要向高档、文化方向靠拢,这是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送礼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请大家注意。目前当选礼品做好事“古玩玉器,名人字画”,一方面表现你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显得受礼者又较高的欣赏水平,这些早已为广大领导所喜闻乐见。

以上这些大家要深刻领会,以防“礼到用时方恨少,一到过节就犯愁”的情形出现。只要大家努力去实践,大胆去送礼,同时记住“礼重情谊重”,大家的仕途就会一片光明!

关键词(Tags): #春节征文(landlord)#春节(希宝)#春节征文(希宝)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 🙂【原创】[春节征文]春节送礼的学问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