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就是个程度问题了

休息一夜,体力不可能恢复到巅峰状态,但是保持可以作战的体力还是可以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进行远征,十分疲劳的部队作战取得胜利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打仗是个玩命的活,所以人可以调动肾上腺素保持亢奋状态,只要有士气,疲劳的人一样可以透支体力作战。从这个角度看,打仗不怕苦,就怕拖。

急行军时,身上是只带最少的物资的,口粮也极少。后勤部队要么提前早早出发,要么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如果有水道,后勤物资还可以靠船来输送。只要保证作战部队在食物耗尽前能有补给就可以了。以霍去病为例,他为了保证速度,常常是抛离辎重部队的,打完仗再回师与辎重部队汇合。假设他一天推进一百里,那么带六天的口粮,即使遇不到敌人,他也可以推进四天,前进四百里,而后后撤,这样,后援部队只要保证六天前进二百里就可以了(即使保证不了,作战部队饿上一天也应该可以汇合了)。如果他成功捕捉到匈奴部落,还可以抢粮食,然后继续推进。

另一方面,慢点走,多走几天一样会疲劳。而且即使到达战场的时候体力更好些,由于时间上没有突然性,很可能无法速战速决,结果得不偿失。所以,历来兵家都是尽可能地提高机动速度,个别时候甚至不惜代价地追求速度。

关于孙子的数据,他写那部书的时候自己并没什么实际指挥经验吧?所以他不可能有机会作这类调查统计。而他本人也只是用这些数字阐明道理,并不代表他真的认为如果实战中运动一百里去与敌军交战,一定只有一成的人能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