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父亲 (引子) -- 水风

共:💬51 🌺1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的父亲3-续

看到这篇老文又被翻出来了,深表惭愧。上次是停在父亲的生日之前。这次既然被翻出来了,那么就再写一点。当作是一个回顾好了。我会慢慢地写,希望能够在未来的30年中完成。呵呵。

军校的生活,也许跟其他的大学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什么事情都要排队,无论是上课、下课,吃饭,洗澡,出游,还是训练,参观。另外一个不同就是,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那几届,没有招收任何的女兵。偌大的校园,除了个别的女教官,以及男教官们的极个别的家属,偌大的校园,放眼都是男性。

但是,我并没有听说,这种纯粹的男校生活给父亲带来了什么困扰。原因其实很简单,很简单,父亲他们当年实在是太忙了。除了每天必要的队列训练,整理内务,早晚出操,学习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政治学习。而且,为了贯彻太祖治军的思想,他们还不时的开拔到某地,参加了从四清到红卫兵的所有的政治活动。

而在这些所有的活动中,父亲却感到以前最拿手的学习,成了自己的最大的难题。虽然当年在中学里面呼风唤雨,父亲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笨蛋,但是在这样的一群选拔出来的精英中,父亲感到了压力。而且,压力非常大。

如果没有后来他的睡上铺的那位同学的到访,我不会知道父亲曾经如此的刻苦和狼狈过。拿同学的话来说,父亲是上厕所也会捧着本书的。其刻苦程度,甚至惊动了大队长,来特地关照他要爱护身体。即使如此刻苦,父亲在班中的名次,也是乏善可陈。当然,拿同学的话来说,当时的标准是又红又专,红是第一位的。父亲虽然如此的刻苦,但是离着白专典型,还是差得很远。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一点,在后来的风波中, 反而成了父亲的一个优点。

父亲对于这段时间的回忆,却是避开了学习。而是充满了对于参加政治活动的回忆。与大家所想象的不同。他的政治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在农村生活的新鲜感受。

比如说,去延安参观。父亲很显然记不得了太祖的故园,却记得墙上挂的红辣椒,和蒜辫子,记得当地人吃饭,就是一碟子油泼辣子,一碟子醋。有点干白菜叶子,是沾着盐水吃的。

比如,四清是在嘉兴,父亲也去参观过南湖的船,据他说,破破烂烂的,快要沉了。这话要是文革中恐怕会要命的。他记忆中的,更多的是,作为种猪的乌克兰大白猪,竟然有700多斤,有两米长,还长着獠牙;而约克夏猪,则快要1000斤了,站在那里,活似一堵肉墙。他记得每天早上只能喝粥,是昨天晚上剩的米饭煮的,没有干饭吃,喝好几碗也不饱。

父亲记忆最深的,还是早春插秧,那泛着冰茬的水田,忙了一上午,中午吃饭的时候,腰根本直不起来,只能弯着吃。一再感叹,粒粒皆辛苦。说南方人比北方要苦多了。

就在这辛苦的学习,与四处休闲般的政治活动中,父亲过了两年。第三年暑假,上面说,可以探亲了。参加军校的孩子们第一次,可以回家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