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戏迷史(一) -- 月色溶溶

共:💬53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的戏迷史(一)

有道是: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官马上定乾坤;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后场锣鼓一响,咱们的“梨花院落”就算正式开场了。

既然想到要在西西开戏曲部落,我当然是个戏迷。而且,应该算是个历史比较“悠久”的戏迷,用我妈妈的话说,那叫“脚娘肚里荡出来的”,就是从小跟着家里人,特别是跟着爷爷和妈妈看戏的意思,从小到多小啊?小到抱在妈妈手里的时候就混戏院子了。有家传有来历吧?

我从小看过哪些戏呢?从剧种来说,看得最多的当然是越剧,咱们浙江的代表性地方戏,也是全国第二大剧种,第一大剧种当然是京剧。我对越剧熟悉到何种程度呢?呵,越剧小生小旦老生老旦花脸那么多流派,她只要一开口,唱那么一句,或者只是起个调吐几个字,甚至不用唱,只是胡琴拉个前腔,我就能知道她学的是什么流派。是某个流派中的某某某在唱。要知道,越剧同一个大派常常人才辈出,争相以学老师学得“真假难辩”为最大本事,是很难分的。我这耳朵是连我妈妈也佩服的,因为好几回她跟我争执,最后都证明,嗯,我听出了那细微的差别。

越剧虽然多是才子佳人戏,可是剧目众多,有些经典比如红楼,比如梁祝,那是尽人皆知。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是西北旮旯人们也知道的吧?俞丽拿的小提琴一奏梁祝呢,我甚至可以把她当伴奏,跟着唱一段楼台会:怎么搞的嘛,完全照搬照抄越剧梁祝曲调。可是也有很多在越剧中盛传不衰,在更大范围了解的人却不多的戏,比如血手印,何文秀等等。不管是经典,还是只是越剧名段,绝大部分,只要不是太新的所谓创新剧,我是能眼睛都不眨就跟着唱下来的,不用看戏本子。当然那些创新剧我是不熟的,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竟然也被搬上了越剧舞台,那是我十分不感冒的,不看。

除了越剧,我比较熟的还有些地方戏,当然以江南戏为多:甬剧,宁波家乡戏,半把剪刀,田螺姑娘,还拍成了电视剧的。姚剧,就是宁波下面的余姚市的地方小戏,应该算滩簧的一种。余姚那是文物之邦,河姆渡的家乡,出过太多的名人,所以小小地方,竟然也有自己的剧种。这两个剧种呢,跟越剧有些不一样,都是地方小戏,外地人所知不多,剧目也更乡土气。一般以清装戏最拿手。姚剧的《双推磨》我也是能来几句的,呵呵。可惜毕竟不能跟越剧比啊,现在这两个剧种已经十分式微,很少演出了,跟我小时候不能比了。

我爷爷是绍兴人,所以我家呢,就绍兴口音宁波口音混杂,记得小时候,绍剧团一来,我爷爷就会十分的兴奋:十三龄童,七龄童,六龄童,陈鹤皋、章艳秋。。。如数家珍,那时候我还小,不喜欢绍剧,觉得绍剧怎么跟京剧一样,爱尖着嗓子喊啊,真累得慌!说起来绍兴真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出了温柔婉转的越剧,又出了慷慨激昂的绍剧。真是既有江南之柔情,又有报仇雪耻之乡的风骨。这绍剧,虽然不为我所喜,不过因为也跟着看过一些,所以也不能说不熟悉。

一种爱好常常会有中心和蔓延。如果说越剧是我爱好戏曲的中心的话,甬剧姚剧绍剧就是因为从小跟着家里人看的蔓延了。除了这些,还有更加淡漠一些的外围:沪剧,锡剧,黄梅。。。都能哼哼几段。后来,还喜欢了小时候不喜欢的京剧,虽然我外婆其实可以算是老京剧演员。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不用为京剧爱好者好像不断萎缩担心,因为,有时侯,人慢慢长大,知识慢慢增加,我们会喜欢一些原来并不喜欢的东西。比如京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