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抗战与韩战:哪场战争更重要 z -- 茶博士

共:💬1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抗战与韩战:哪场战争更重要 z

                 千秋

  现在的年轻人,能谈论抗日战争懂得抗战意义并以抗战为荣的,已越来越少

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场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性实无与伦比,他离我们也并

不遥远,年轻的一代为什么要如此健忘呢?看到林思云马悲鸣等人的一些文章,

对抗日战争的描述,其基调多是否定,其口气是嘲讽的,读来真让人难以理解,

也难以接受!这不是对待这段我们付出巨大牺牲也取得光荣胜利的历史的应有态

度!与此相反的倒是韩战的待遇,每年都炒了又炒,越炒越热,一些深受共产党

教育的无知青年,时常有意无意地将中华民族在抗战后所形成的有利国际环境,

硬往韩战的功劳簿上拉,什么保50年和平,什么大大提高中国人的地位,在他们

眼里,历史成了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娼妓。

  到底是哪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使中国从此摆脱了任

人宰割的地位,给了中国一千年强大的机会?韩战还是抗战?

  到底是哪一场战争,中国人获得了历史上最重大,最彻底,也最重要的胜利?

韩战还是抗战?

  到底是哪一场战争,使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废除了对

外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大片国土,终止了外国对海外华人的排斥和歧视,使中国

人站了起来?韩战还是抗战?您都能回答这些容易的问题吗?熟悉历史可以使你

明辩是非。

  中华民族命运的真正大转折,就是历时八年(实际更长),血流成河的抗日

战争,而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百多年前甲午战争的延续!

  北方的俄国,东边的日本,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安全的两大致命威胁,

清朝末期,面对中国的这两大敌人,在国家安全战略上,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

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边防派,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里边防防的是俄国,海防防

的就是日本了。边与海,孰轻孰重?孰急孰缓?李左二人各持一论,到今天我们

也还很难判定谁是谁非,左的边防成功收复新疆固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而李后来

海防失败,中国痛失朝鲜东北和台湾,中华民族的精华腹地受到攻击,生存根基

已遭动摇,如不以成败论英雄,千秋先生认为当年李鸿章先生先海防的战略应更

有远见!

  李鸿章先生是清朝准确预见日本威胁的第一人,他清楚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

威力,知道日本的发展步伐,已大大超过中国,也知道日本一旦向外扩张,由於

地理关系,必先伤及中国,因此认定日本是中国未来的死敌,他的这种忧虑在日

本吞并琉球国后变得更为迫切,而面对日本的威胁,李鸿章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是

:集中全国资源,发展海军,力争保住朝鲜,保住对日制海权,竭力想把日本的

发展长期限制在其本岛上。他在国力虚弱的情况下,顾朝鲜而不顾越南,先海军

而不先陆军,正是出於这种考虑。由於李本身正掌握中国大量资源,其所建立的

北洋舰队在当时确实是比较强大的。这也严重威胁和刺激了正处於快速上升状态

的日本大和民族。举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当北洋舰队王牌铁甲舰“定远”号刚刚

买来不久,李鸿章就兴匆匆地派其远赴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实为武装游行示威),

而就在这次访问中,竞发生北洋官兵与日本平民的严重械斗事件并导致多人死伤,

双方几乎兵戎相见,可见当时这两大邻国人民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情绪有多深!日

本国此后举国节衣缩食发展海军,其目标就是要打败中国的北洋水师雪耻。

  该来的都要来,1894年,中日终於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场双方都有备的

战争,但李鸿章等清朝官吏在经营现代化海军方面的腐败和无能暴露无遗,武器

与对手不相上下的中国军队,缺乏严格的正规训练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败的一塌

糊涂,决定胜负的战斗就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世界第八强的中国海军,完全

不敌世界第十一强的日本海军,李苦心经营的海军都败了,日本现代化正规化的

陆军源源不断地踏上朝鲜,进入亚洲大陆,中国腐朽陈旧的陆军更哪里是其对手!

一向不把小日本看在眼里的大中国终於尝到了东洋刀的利害。连战连败之后,清

光绪皇帝曾就是否接受日本的停战条件征求全国文武百官意见,甲午战争前,中

国是有一大批爱国精英的(那时叫士大夫),他们直把日本当作一盘小菜,高调

唱得高耸入云,“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螂挡车,以中国临之,

直如摧枯拉朽。”甚至得出结论,“日本之敢於悍然不顾者,非不知中国之大也,

非不知中国之富且强也,所恃者中国之畏事也。”你看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

那时已经是富且强了(看来在清朝时,中国就没人认为自己是跟印度在同一个起

跑线上了,中国海军世界第八,印度海军的木帆船还在他妈的肚子里!),中国

之所以还没有称霸世界,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胆小畏事!所以他们的

神圣使命就是为国壮胆,为民请战,宣扬国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整天紧擂战

鼓催着李鸿章早日跨海东征扫平日本,老奸巨滑“胆小畏事”的李鸿章当然不吃

这一套,他一方面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志的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要求

他们尽快将巨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具体的强国行动,每天争取从“三陪”的小费

中挤出一部分来支持祖国的海军建设,这当然就没得谈了,双方的爱国口水战就

这样一直打到战争爆发。等到一开战,“大而富且强”的中国先被对手摧枯拉朽

了,这些原来口口声声一开战就必定奔赴前线杀敌报国的爱国精英,这才一个个

面无人色,默不作声了。光绪此时问也是白问,还能不接受吗?亚洲老大中国乖

乖地接受了一个历史上最无情最苛刻也最屈辱的停战条约,中日关系由此翻开历

史新的一页。

  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决战,他决定了谁冲出亚洲谁走向地狱,其结

果是日本上中国下,证明日本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有资格到世界上去争夺霸权,日

本势力从此大踏步登上了亚洲大陆,从中国朝鲜获得了他所需要的资源和资本,

他在宣布日本亚洲第一的同时,也让中国跌入亡国的边缘。甲午战争播下了中日

这两大民族再战的仇恨种子,从此中国人民最容易被煽动起来的就是对日仇恨。

甲午战争也消除了中国人对西学的疑虑,中国不变没有出路,日本行,中国也能

行,这种思想开始主导着中国此后的一切变法改良和革命。

  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赔款,这是日本当年总财政收入的4

倍,日本一下子富的流油,经济由此获益,而中国背上了巨大的包袱,日本俞强

俞富,中国俞弱俞穷,日本人开始认识到勤练武功,不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还

能发家致富,这样的买卖当然越做越想做,对中国予取予夺,日本人就是这样榨

干中国人的血汗,踏着中国人的身体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

  这种甲午战争后的亚洲格局,一直维持到1945年才被推翻。

  中国积弱的状况,到抗战前夕,终於有了转机。期间中国经历了改朝换代和

军阀混战的动荡,国家逐渐统一,经济开始上升,人心也开始凝聚,蒋介石领导

的国民政府正在逐步消平各地军阀,苏联支持的共产党游击队,也在被追剿中,

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中国正试图使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一个统一复兴的中国,

有希望在东方重新出现。中国一旦强大,就自然会威胁日本的地位,争夺日本的

资源。而中国要想强大,也必须首先搬掉长期压在自己头上的日本。这个中国,

还很可能会受到西方多数国家及苏联的支持和扶助,以在亚洲限制日本的扩张。

日本当然不愿意在自己的旁边,再出现一个威胁他安全,与他争夺资源的强国,

亚洲的情形,同甲午战争前又有了隐约的相似之处,只是角色互换一下,日本想

压制和削弱中国,中国想夺回失去的权利,中日再战已不可避免。不同的是,此

时中日两国力量的对比,日本占压倒优势,中国还不具备马上挑战旧格局的能力,

中国希望延缓冲突,但主动权在日本一边。

  东北易帜事件,大大加快了中日冲突的步伐,1937年卢沟桥事变被公认为我

国抗战的起点,但如果单看卢沟桥事件,完全是一个小误会(现在还有谁先开第

一枪的争论,日本人认为是中共开的),不值得一提,给人一种抗日战争是由一

场误会引起的印象,这是中国人划分历史错误所造成的。如果想找抗战的源头,

你就得从29年底东北易帜看起,这样观感就完全不同了,能体会到中日战争确实

是不可避免的。世人评论张学良,也多只谈918 事件和西安事变,从历史影响的

角度看,东北易帜更为重要,张学良应该是一个真心爱国的人,在那种情况下,

他能选择易帜归顺中央而不做土皇帝,令人感动。他没有受到中国的任何武力胁

迫,也不是无路可走,相反是冒了很大风险,顶住日本人的压力采取这样行动的,

对中国这样一盘散沙的民族,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实际上表示了对日本权威从骨

头里的蔑视,也向日本人明白无误地指出中国的人心在回归,民族自信心在恢复。

东北易帜后,连新疆都挂上了青天白日旗,国民党基本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中国人的兴奋是可想而知的。

  但东北易帜使中日关於东北主权之争过早地提了出来,东北原来是中日之间

的一个特殊缓冲区,东北的居民大多数是汉人,而清末以后,中国中央政府事实

上就始终没有有效管辖过东北,中日俄三方势力在这一地区长期纠缠在一块。如

果当年东北能继续保留模糊地位多一点时间,由张学良这样的亲中国人领导自治,

同时继续保证日本人的一些特殊利益,等到一定时候再进行易帜,东北至少不会

那么快落入敌手,华北也不会象后来那样直接暴露在日本的危胁之下,中日之间

就有展缓的余地,战争可能会大大推迟。东北易帜既出乎中国人的意料之外(喜

出望外),也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之外(晴天霹雳),对日本是个沉重的打击,

也是重大的刺激,东北是日本人在日清和日俄战争中,以几十万人的鲜血代价换

来的,在抢来的中国土地上,日本在台湾主要经营农业,而想把重工业基地建在

了东北,东北提供了日本发展所需的许多重要资源,东北也是日本南下夺取华北

和北上攻击苏联的出发基地,日本在东北有着重大的战略利益,失去东北,一切

就几乎要回到李鸿章时代,食髓知味的日本人是绝不会放弃东北的。

  东北易帜之后仅一年多,日军就发动了918 事变,强行占领了东北全境,成

立傀儡的满洲国,中国认为已回归的土地再一次被抢走,人民也再一次感受到被

宰割的痛苦,反日排日情绪由此进一步高涨,自始自终,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所

谓的伪满洲国,而日本此后更渗透华北,进逼平津,开始执行一个分化中国的政

策,双方磨擦加剧,日本不断地扩大对华军事行动企图压服中国,中国也开始认

真备战,冲突蔓延到华北大地,最终导致了抗战的爆发。

  日本在中日战争爆发后,是有实力也有机会灭亡中国的,但他没有从北向南,

从西向东地进行大迂回,将中国的军队包围在江南,往海里赶,反而是被蒋介石

将主战场拖到上海,并不断增兵凇沪战场,形成沿长江将国民党部队往大西南赶

的局面。国军就势退入边角后,在外国的支援下,反而不易受攻。这是日本人的

失算,也是中国人战略和意志的胜利。日本为什么会这么笨?有人说这是因为日

本不想与中国为敌,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日军实力远高於中国,攻不攻中国,什

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进攻,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日本手中。侵略不侵略中国,只

有日本才有权选择,日本如不想与中国为敌,就没有这场战争。说日本是被迫侵

略中国,就象说全副武装的军队被迫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一样,是野蛮人的强词

说理。

  日本之所以会出此下策,完全是照搬甲午战争经验的结果,当年日军逼近中

国京津心腹地带,清朝就不得不屈服投降,因此这次日本认为只要再重击上海南

京等江南繁荣地带,就会动摇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从而象在甲午战争一样快速

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日本想侵略中国,也确实侵略了中国,却不想耗费太多的

时间和人力物力,他只是无知和狂妄,并不是不想与中国为敌。

  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情况,与40多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清是少数民

族政权,任何战乱和动荡都容易使其丧失统治地位,所以迁都是很难想像的。而

民国政府是推翻异族统治的汉人政府,有更广泛的统治基础,蒋介石是历经风雨

的人,其手腕和对国内国际的了解,都是光绪等人无法比拟的。事实上恰恰是蒋

介石故意在上海挑起战事,(这个挑起,发生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已经全面

侵略中国,中国只不过是诱使日本改变侵略战场,并不能说明日本是被迫侵略)

一方面刺激英美,一方面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就近抗战。上海陷落,中国没有屈服,

南京陷落,中国又没有屈服,武汉陷落中国还是没有屈服。日本到此时才发现自

己的失算,可惜已经迟了,他就这样处在这种进不得退不甘的状态上,直到美国

的模糊政策逐渐清晰,强力干涉开始。

  日本人在二战中,其战略水平之低劣,令人难以相信,与纳粹德国完全不能

相比,一错对华战争拖拖拉拉,最后和不得,胜不得;二错与苏联签中立条约,

为相互尊重蒙古和满洲国主权独立,放弃与德夹击苏联机会,并使美国对其疑心

加重;三错是致命错,在美国的强力干涉面前,不但当退不退,反而恶语相向,

希望吓退美国,最后自杀般地偷袭珍珠港。当年甲午战争后,俄德法三国也强逼

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那时就能审时度势,忍痛退出辽东并让俄国势力进入朝

鲜,躲过一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后,卧薪尝胆的日军卷土重来,在对

马海峡和辽阳旅大大败俄军,又回到他所退出的地区。二战的日本,匹夫之勇数

不胜数,就没有象伊惶搏文这种人。如果仔细分析日本当年决策偷袭珍珠港的原

因,你就会发现主要基於以下两点,一,中国始终没有象甲午战争那样割地求和,

中国是败而不和退而不降,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条件服从美国命令,自动退

出中国本部,那将是一无所获,等於认输,对内对外都无法交代。这样的结果只

能大长美国人威风,大灭日本人志气,而且只怕中国今后在亚洲会更加挟美自重,

日本辛苦半天,却让美国坐收渔利,日本怎么咽得下这口气!而如果日本不退兵,

美国已开始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的禁运会逐步瘫痪日本的战争机器,前景更不妙,

日本实际上已进退两难。他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与之前的过分用强有关,

也是美国干涉时机选的好。罗斯福毕竟比李鸿章强,他在日本欲罢不能的时候,

逼日本摊牌,日本如果不甘心吃亏,就只有孤注一掷这一条路。二,日本一厢情

愿地判定美国不敢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全面战争,日美冲突只会是局部战争。而

一场大流血会使美国人望而却步寻求和平。大难临头的关节眼,还把整个国家民

族的生死命运,系在一个如此轻率的假设之上,日本人的有勇无谋可想而知!罗

斯福是什么人?在美国人的眼里,日美战争是争夺太平洋的决战,也是白种人与

黄种人的决战,美国怎么会不全力以赴?日本当时实只有妥协这一条路,只要保

存实力,在二战的大变局下,还有的是机会,不怕没柴烧的!四错灭亡已近在眼

前,还在同俄国人调情,幻想靠苏联调和,也不看看苏联是什么东西。一个国家

愚蠢至此,还四面出击指望称霸世界,真是不挨原子弹天理难容!现在一些中国

人,整天骂美国佬扔原子弹不人道,岂不知美国人不过是替天行道,而且两颗原

子弹,提早结束战争,至少就救了30万中国人的生命,对中国是一件大善事,如

果战争一定要死人,那死日本人怎么都比死中国人要合理人道的多!

  对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现,有人提出中国是否真胜的问题,笑话!真胜的

标准是什么?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无与伦比,但德国人是二战真正的胜利者吗?

载入史册的是:日本向中国签署了投降书,日军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日本向中

国奉还国土,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一次战争有取得这么辉煌而彻底的

胜利?就以现在被中国人吹的神乎其神的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反

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来说,请问有这三样中的哪一样啊?胜利是一种结果,摆

在那里,实实在在,不服不行!日本现在不愿意向中国道歉,那是他看不起现在

的中国,并不能否定中国战胜的现实和意义。

  中国军队在抗战前还未能整合和正规化,我们的父辈祖辈能打到这地步已经

不简单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只能边打边拖,把别人也拖下水,争取国际支

持以拖垮日本。蒋介石这样打,毛泽东也应该这样,林思云马悲鸣先生如果当上

中国领导人还能怎么样?难道中国应该跟日本在华北平原进行坦克大战才算真正

打败日本吗?中国倒想啊,如果日本肯多给中国20年时间,中国就可以跟日本进

行一场更直接的决战,但是日本不给中国这样的机会啊!国民党军队中,受过美

国或德国整训的,战斗力就大大提高,解放军也是一样,解放战争中,阎锡山在

太原留下几千日本老兵,同样的武器,凡这些日军把守的阵地,解放军就久攻不

克,直到这批人全部被遣送回国,共产党才大发神威攻入太原。解放军真正战斗

力强的时候是韩战后,那是苏联帮助训练及帮助建立国防工业体系的结果。而到

对越自卫反击战,基本上又回到清朝水平。对比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前者战前

旗鼓相当,甚至许多西人都以为中国会获胜,结果中国只打了九个月就不行了

(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仅死亡两千多,还不及后来攻台过程中死亡入数的四分之

一,这也是现在台湾人大多不相信大陆人英勇善战神话的一个原因),而后者战

前,中日强弱明显,国际上几乎没有人还认为中国会获胜,而中国坚持了十五年

之久,击毙日军50多万,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人的表现是可歌可泣的。

  抗战的意义,从一点上就可看出,如果当年蒋介石象清朝一样跟日本人签下

了另一马关条约,中日自己解决了争端,日军就不会陷入中国,避免了与美国的

主要矛盾,美日之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什么太平洋战争,强大的日军在二战中就

会与在一战中一样,处於一种占便宜的地位,即使日军北上与苏联发生冲突或南

下接收法国殖民地,只要避免与美国的全面战争,日本就不大会亡国,谁要主动

灭他也决不容易。百万日军至今也仍然牢牢地控制着朝鲜与满洲,苏联为防日本,

会更加侵占中国北方,建立缓冲区,中国肯定会丢失新疆和蒙古,日苏会在华北

展开势力争夺,日军会成为远东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美国为在亚洲对付苏联

威胁,迟早会与强大的日本合作,中国的真正控制区大概只能在黄河以南,从此

永远都是一个没人看得起的亚洲三流国家,打一百个韩战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

亚洲如果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中国连想都不用想。蒋介石先生,不

管多坏,多无能,多腐败,是他以顽强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这历史性的

转折,中国人因此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大国地位(而印度这时还只是一个殖民地),

将来只要有公正的历史,对蒋中正的评价,一定高於孙中山,更高於毛泽东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中华民国那里继承了这一有利国际环境和世界地位,中共当

年进联合国用的词是“申请恢复”而不是“申请加入”,因为只有“申请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取代中华民国,继承其所拥有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

位,沾了光就沾了光,不要割裂历史,为树自己牌坊,把什么祖宅都拆掉。

  日本究竟是不是中国的敌人?这个问题问得很愚蠢,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去分

析看待二战前的中日关系,那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在那个时代,中日之间就是一

种一山不容二虎你死我活你盛我衰的关系,中日两国是曾同受西方列强的欺负,

两国人民如果真能唇齿相依守望相助那当然好,但能做到吗?中国在918 后,多

次不得不对日退让,但蒋介石始终强调两点,一坚决不承认满洲国,二坚决不谈

判割让东四省,即使在华北江南几乎丧尽,德国大使出面调停时,也不愿在这上

面让步。可见中国在中日最初的死结上,没有后退的余地;而日本呢,国内对华

有这一派那一派,但哪一派说过愿放弃在华通过侵略所取得的特殊利益?没有,

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他更不可能放弃东北,国联一裁决东北属於中国,日本就

退出了这个国际组织,中日迟早要战争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的崛起是从血洗中国

开始的,中国的复兴也只能从驱逐倭寇做起,双方都没有妥协的可能,日本威胁

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日本就是中国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中国的力量远赶不上日本,

为先打败日本,中国利用外国也罢,投靠外国也罢,依附外国也罢,都是对的,

只要打败日本,什么都值回来了!

  林思云先生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当年美国自己也侵略过墨西哥,也占领菲律

宾,所以美国要求日本撤出中国,没这个道理,也没这个资格。这话似是而非,

中国是主权独立国家,日本侵略中国,只要承认这个事实,谁都有资格,谁都有

道理要求日本撤军,如果美国也侵略过其他国家,那只是使日本有资格有道理要

求美国从所侵略国撤军,日本也有资格有道理支援被占领国家反抗美国,或者有

资格有道理经济制裁美国,甚至有资格有道理对美国宣战,但怎么都不会使日本

侵略中国合理化,这个道理应该是很容易懂的。美国应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要求,

警告日本迷途知返,既合理又合法。更重要的是美国有这个力量,当甲午战争结

束后,俄国逼日本退还辽东,你也可以说,中日两国自己都已经同意的事,俄国

有何道理有何资格横加干涉啊?但俄国有力量,日本就得服从。不同的时代也有

不同的准则和标准,欧洲的白人当年能侵入美洲大陆,屠杀印第安人,日本人是

否就可以以此作榜样,侵入中国大陆,屠杀中国人呢?世界人种都起源於非洲,

那今天是不是谁都没有资格没有道理阻止非洲人再进入世界各国安居乐业呢?别

人过去杀人没有被法办,并不能证明你现在杀人是合理的!

  最后澄清一个问题,抗战后是美国出卖了中国的外蒙吗?

  雅尔塔美苏秘密协议,关於外蒙古的条款是这样写的:“外蒙古(蒙古人民

共和国)的现状应予维持。”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所有的争论都应该回到这几

个字上。

  当时外蒙古的现状是什么?抗战前中国就失去对外蒙的控制,蒙古人民共和

国后来自行宣布独立,中国政府没有承认,美国政府没有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

其他国家也没有承认,这就是蒙古的现状,美国政府愿意维持这个现状,并不等

於支持蒙古脱离中国,承认蒙古独立。罗斯福后来还特意转告蒋介石,外蒙的现

状应予维持表示中国仍对蒙古拥有宗主权。事实表明,把这个主权转让出去的完

全是中国人自己!美国只是没有极力保护中国的利益而已。雅尔塔协议还明文规

定,有关中国的条款,必须得到中国的同意才有效,事实上,决定权还在中国的

手上,美国既没有背着中国,也没有出卖中国什么,一切都是中苏谈判谈出来的!

现在为煽动人民反美,把责任推给美国,合理吗?

  蒋介石对失去蒙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当时对东北的苏军和中共忧心

如焚,而中共也确实在苏军的庇护下,准备割据东北,毛泽东在抗战后对东北工

作总的指导方针是“御敌於国门之外”。1952年,蒋介石政府向联合国大会控告

苏联,并以苏联违约和蒙古独立公投采记名方式使人民无法自由表达意愿为由,

宣布废除中苏条约,不承认蒙古独立。这时的民国政府还是被联合国承认代表全

中国人民的政府。

  毛泽东在建国后,随心所欲地废除了许多对外条约,却独独继承了蒋介石政

府这最卖国的条约,并与苏联签订新的中苏条约,承认蒙古的独立。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人才能卖中国,而且一定要有权有势的中国人才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