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鸡蛋是大头向下存放好?还是小头向下存放好? -- 罗博
肠胃里的消化酶类不好切。
蛋白质分好几大类,水溶的,跨膜的,纤维的,等等。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是有特定空间结构的折叠起来的长肽链。生理条件下,也就是生的条件下,蛋白的肽链大部分是紧密的包装起来的,就像一个毛线团。
动物消化蛋白质,本质就是把长肽链切成短链,这样肠道细胞才能把这些切碎的小肽当作养料吸收。而要把蛋白切碎,就需要让这些蛋白结构松散一点,好暴露出可以切割的肽键,这样蛋白酶才能下口把它们咬断。这个松散结构的过程,就叫变性。加热就是很有效的变性手段。
胃里虽然有胃酸,也能起部分变性的作用,但是和充分加热比,效果还是差些的。酸变性和加热变性的最大区别,就是酸变性很难把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翻出来,而热变性却可以。我们人类的胃蛋白酶,pepsin,和肠里的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切的恰好也是蛋白质的疏水残基,人类的三种主要消化蛋白酶,这就去了两个。剩下一个胰蛋白酶,trypsin,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把肽片段进一步切细,这才好吸收。
变性蛋白,使得肽链被暴露出来让酶去切,这是从微观上说。从宏观上,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的结构蛋白质变性后,整个组织都变得松软,容易糜化,这也是帮助消化的。~~~嗯,这个就是您说的意思。
不过鸡蛋清不是生着也很松软吗?为什么也要加热呢。这一方面是前面说的微观意思,另一方面,蛋白加热变性后大多会丧失原来的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在那些食物活着的时候,是千奇百怪的,吃到肚子里未必都有好处。比如鸡蛋清里就有生物素结合蛋白,如果不加热变性,会结合一种叫生物素的维生素,影响这种东西的吸收。所以加热以后对人会好些。此外豆类食物里一类叫凝集素的蛋白,生吃就会造成麻烦,熟了以后就没关系了,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淀粉类食物,也有类似蛋白的变性熟化过程,充分加热对消化也有帮助。(虽然随来源不同,有些植物的淀粉也可能一开始就比较好消化。)
总之加热食物是个很伟大的发明。和各种猿猴亲戚相比,人类是唯一经常性的习惯性的强迫性的喜好肉食的物种。如果别的灵长目动物也这么吃肉,还不加热,那多半会得上肠胃病。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经常吃很烫的食物就容易得癌症 橡树村 字378 2007-10-11 03:26:24
🙂在此之间,咀嚼生肉消耗的能量,可能还比不上吸收的能量 罗博 字22 2007-10-11 07:24:48
🙂祖先没有癌症的不多,多半是因为他们往往活不到那么老 jethunt 字204 2007-10-10 22:53:06
🙂原始人还没发明锅的时候不都是烤着吃? njyd 字18 2007-10-11 0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