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崇敬看香港(修改 Ver0.1) -- 青蛙电工

共:💬429 🌺1022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香港的医院有没有把没钱看病的病人拒之门外?香港医生有没有吃回扣?

楼主说的很对.公共医疗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看得起病.看一个公共医疗体系成功不成功,首先就要看能不能做到让每一个人看得起病.

但既然是公费资助的公共服务.程式化,流水线作业是免不了的.香港公立医院医生给每个病人诊病的时间是和看病的人数成反比的.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要看病.在你后面还有一大堆病人在轮候.医生分配给每个病人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

要想在公立医疗体系那里得到贴心的,个性化的服务.那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全世界的医院都一样.没有例外.举个例子,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给每个病人看病的时间就是十分钟左右.这点时间想把病看周道仔细,很难.

还一个问题就是欧美国家(包括英国式教育的香港)的医生和中国的医生习惯很不一样.俺们中国人看病讲的是药到病除,不从医生那里拿点药吃就觉得跟没看一样,甚至有病人指点医生给他开那一种药的.中国的医生也很爱开一大堆药,让病人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一是迎合病人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回扣).

国外医生看病是药能不吃就不吃,检查非必要的就不做.象得了感冒发热之类的,就是让你回家抗着用冰袋敷一下.绝对不会象中国医生一样给你开一大堆抗生素.

这两种做法那种更好,不好说.不过在国内养成了自觉配合医生拿回扣的习惯,到了国外(包括香港)看病一开始肯定是很不习惯的.

至于青蛙同学那两个香港病人转到国内的例子.第一:很简单.医生的水平(特别是外科手术的水平)和病例数量和做手术的数量有很大关系.看得越多,做得越多,水平就越高(给他们拿来炼手的病人多嘛).这方面,中国的某些大医院有着先天的优势.

香港在医疗方面是医生说了算的.怎么处理病人是医生和医院的权力,政府有什么发言权?把病人转到国内,肯定也是香港医生的意见,绝对不可能是什么政府不相信香港医生.这些年香港和内地医疗交流也很密切.知道国内那家医院某种手术做得比香港好,让病人转到这家医院.没什么特别吧?

至于刘海若的例子,我实在是看不出和香港医疗体系有什么关系.人是在伦敦受伤的.连英国的医院都看不好,他家人根本就不相信西医了.要看中医,那当然是到中国去.而且刘还是台湾人.要享受什么公费医疗,第一选择就是回台湾而不是香港.

香港公共医疗体系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所有高福利的搞公费医疗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说来说去,也就是钱的问题.

欧美国家把医生这个行业搞得太神圣了.能读医都是最顶尖的学生.培养一个医生要十几年,学费也是几十万美元.医生的收入都是一年十万以上.不仅仅是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操作人员的收入也是起码一年五六万,加拿大医院里面连扫地的看门的时薪都在二十块以上.所以维持公共医疗体系的开支是天文数字,政府公共医疗方面的开支占公共开支的份额都很高.香港公共医疗开支就占政府开支的百分之十七.(中国公费吃喝出国占政府开支的比例倒是够高的)

看病难,轮候时间长,医生看病看得不仔细等等.基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唯一可行的就是多掏钱交税,让公立医院多请大夫护士(中产阶级又会有意见了).不然就是阁下自掏腰包看私家医生.或者干脆就去转轮子,把命交给某某大师,从此不看医生.

香港的公费医疗好不好,本人没什么发言权(俺在香港那两年年轻身体好,没机会享受公费医疗).但是俺听过不只一个香港移民说过:香港看病比在加拿大看病方便,排队时间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