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全面比较之基础设施 -- 尖石

共:💬183 🌺3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这个美国人生活方式的问题。

在谈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或者资源、能源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听到一个论述: 当13亿中国人都以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时候。。。的确,用中国的人口乘以美国人均的资源消耗量,就会得出一个个天文数字。 但是,我每次都想反问一声, 你真的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能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前面一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

正好前几天看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我倒是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讲讲。

今年7月底河南陕县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有69名矿工被困井下。在等待地面救援的同时,必须保证这些人有足够的空气和食物饮水,这一切都要靠一根和地面联通的送气管解决。结果当救援人员为了解决被困井下矿工的吃喝问题而利用送气管把牛奶压到井下时,才发现作用不是很大,那69名矿工多数从未喝过牛奶,喝了之后拉肚子,后来有人干脆不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救援人员不得不用咸面汤替代牛奶往井下输送,期间还一度堵塞进气管,造成险情。

日本经济发展,从50年代中期,到人均国民产值超过美国,也就短短30年时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马上也有30年,但是我们的普通矿工,到现在连牛奶都从未喝过,这里面就不单单是一个口味的问题所能解释的了。 这一个细节平时可能没有什么,但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就可能代表生死之间的界限(如果由于输送面汤导致进气管被堵塞的话)。

上文也提到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经典模式,大体上没错,但问题是那是美国的发展方式。中国的增长模式则简单的多,就是对外贸易和基建投资之间互相拉动,也就是说发展对外贸易要求基础设施的改善(港口,交通线等),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则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的资源投入对外贸易的生产之中,二者循环拉动。而个人消费这个方面,则往好一点说也是忽视的。

结果当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中国的GDP在几十年间都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就积攒起上万亿的美金。但是普通的中国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能真正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个人平均工资的数据激起舆论一片哗然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很多底层人民从未喝过牛奶的国家却变成对美国的超级资本输出国,在我看来确实是有黑色幽默的成分在里面。

有一个名词叫“拉美化”,今天我在这里不想仔细的谈这个问题,我只是想讲,中国现阶段是消耗很多资源能源,但导致这些消耗的驱动力大部分不在中国境内;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这种经济驱动模式不改变的话,我都看不到有中国每个人达到美国生活水平的可能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