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 茶园农工

共:💬57 🌺1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土改时张三家:张三、张三媳妇儿,总共两口子人,虽然张三媳妇儿肚子挺着,可还没有生下来,生不逢时,所以分得土地才6亩。

李四家:李四、李四媳妇儿、4个孩子,分别为12、10、9、7岁,分得土地18亩。

刘二家:刘二,单身,才17岁,也算一家,分得土地3亩。

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不是接近张三李四,就是刘二,……。什么,眼红李四家?且慢,故事在后面。话搁这儿,当时不按人口分土地,行吗?您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到了50年代末,张三家、李四家、刘二家同属某公社的某生产队,此时,该生产队有近30户人家、120多人、250亩土地等,当年打粮食12万余斤,和其它收成……。交了1500斤公粮(作田赋),卖了48500斤余粮,留1万余斤种子,6万余斤作口粮,合计能有12个多月的口粮。

张三家的收入:张三、张三媳妇儿、4个孩子,分别为9、8、6、5岁,上面仨上学了,老么也就明年上学吧。一年挣得工分4000(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24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等若干,欠队里款60元之后,收支才正好相抵,是典型的“倒挂户”。家里花钱靠母鸡和猪长大,这不,刚卖了猪,不到半小时,张三媳妇赶紧买了30斤盐、扯了好几丈粗布……生怕队里来要帐呢?

李:李四、李四媳妇儿、4个孩子已分别为21、19、18、16岁了。一年挣得工分20000(也是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36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若干,分得钱名义上为850元,而实际到手700元,150元似乎“必须长期存在”队上,供“倒挂户”透支用。

刘:刘二,仍是单身,一年挣得工分4000(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6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等若干,分得钱名义上为180元,而实际到手150元,30元似乎“必须长期存在”队上,供“倒挂户”透支用。

张三家的贡献、所得:土地6亩/250亩(2.4%),工分4000分/200000分(2.0%),分粮食2400斤/60000斤(4.0%)。

李四家贡献、所得:土地18亩/250亩(7.2%),工分20000分/200000分(10.0%),分粮食3600斤/60000斤(6.0%)。

刘二家的贡献和所得:土地3亩/250亩(1.2%),工分4000分/240000分(2.0%),分到粮食600斤/60000斤(1.0%)。

对比,张三家以2.4%的资源贡献(土地),2.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4.0%的粮食。

VS 李四家则以7.2%的资源贡献(土地),10.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6.0%的粮食。

VS 刘二家则以1.2%的资源贡献(土地),2.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1.0%的粮食。

可见,李四家对照张三家,以3倍的资源贡献(土地),5倍的劳动贡献(工分),换取才1.5倍左右的“获取粮食”差别,而且这个差别还是基于“年龄上”张三家孩子小,贡献与受益不成比例。所以明、后年……,资源贡献差别不会变,劳动贡献也不会有大变动,张三家孩子一年一年长大了,获取粮食差距却会缩小到1.3、1.2倍……直至无差别。

而刘二家对照张三家,资源贡献(土地)虽小了一半,而劳动贡献(工分)相同,“获取粮食”却仅得到张三家的四分之一,明、后年……,资源贡献差别不会变,劳动贡献也不会有大变动,获取粮食差距却会扩大,……直至仅为张三家的六分之一为止。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出来,在粮食,这个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需要,的分配上,对于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来说,合作社、人民公社采用的已经不是“按劳分配”,而是低水准生活条件下的带有“按需分配”记印的“社会主义”政策,按人口分配。同样,在“生活必须”的方面,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也都不得不采纳某种带有社会主义记印的政策、甚至制度,这在全世界已是共识、共同现象。生存权是最基本人权。

土改时,按人口分配土地,埋下了种子,本身已经预示,这个“不合理”必然会造成贫富不均、两极分化。总不能老“平分土地”吧(例如过十年来一次?)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GCD提出了走“集体化”道路,这完全是一种“自然”选择,“历史上从未实施过的社会主义,试试的机会总得给嘛”,所以这是历史的必然。

不管什么原因,事实是这条路没有走好,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为摆脱困境,“黑猫白猫”论出台。……。70年代末,既然掌了权的理论家邓小平,认为“这20年浪费”了,那就再回到56年合作化以前状态吧。

但,历史呈螺旋上升,应当可以看出,此时,“重新分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如果王五家、杨六家、陈七家类似20、30年前的张三、李四、刘二家,那么,尽管杨六家很可能也能够在相同面积土地上,付出五倍于王五家的劳动,却不见得能得到高五倍的收获了。因为各自承包相等土地的条件下,可以作比较啦,良种、化肥、水利、技术等,使得王五家也能获得至少接近于杨六家的粮食了。现在,杨六家要努力寻找的是“劳动力”的出路,乡镇企业应运而生、进城打工的动力由此而来。王五家则警示四邻周围,“少生孩子多种树”才行啊。陈七家么土地少,进城打工和留在农村差别不大,赶快找媳妇是正事儿,而孩子大概是决“不敢”多要了,哈哈哈……。

看来,黑猫、白猫本来就都能捉老鼠的,还一个劲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白猫路线,干吗?心虚。且不去揭露其欺骗性、虚伪性,黑猫白猫论,作为总设计师设计蓝图上最主要、最“夺目”部分,作为理论家邓小平的理论中最基础、最著名部分,(著名到美国国会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多次引用),总该可以修正成:黑猫白猫,不捉老鼠的不是好猫了吧!实践已经证明,光是能捉老鼠还不是好猫,好猫的标准、定义要高许多。捉老鼠仅仅只是好猫的必要条件,给充分条件留有余地不好么?

快三十年了吧,“先富起来”,看到了。“带动大家”,没有。事实是大家都在想富、而且想先富,这个“想”拉动、推动了一部分人先富。永远也甭想共同富裕,就象太阳东升西落那么铁定、衡定。黑猫白猫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相互指导、验证过了。那是被人吹成“理论家”的“理论”,打了引号的理论家和理论,早已成了胡里花捎的理论。什么是好猫?摸石子过河时,总能发现,本来就是很讲实际的人,肚子里的“疙瘩”多是多,可个个是实心的,充什么理论家?只要总在河里行走(老老实实待在河里,是硬道理),总碰得上“斑马”似的猫。

谨此文纪念民间“黑猫白猫”论成为指导制定政策的“理论”出台45周年(1962~2007)。

关键词(Tags): #黑猫白猫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