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纪念西西河开流四周年原创】看书谈 (一)启蒙时代 -- 老马丁
70年代出生的朋友哪能忘了武侠小说呢?伴着我们的金梁古小说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观点。
对一个如我一样没有哥姐,朋友不多,父母管得严的小孩,看套武侠小说就如同今天的白领想在上海拥有一套三居室一样困难。我的武侠小说阅读史的确是艰难无比。我甚至觉得考大学,读学位,找工作都比这简单一些。
起步阶段是比较顺利的。我的母亲也是个小说迷,她常借同事的小说回来看。虽然借回来的书她老藏着掖着,但是家里就那么大,我什么东西找不出来?就这样,我顺顺当当的看上了人生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那种感受回想起来就一个字:斯无昂 爽!可惜我母亲看书太慢,当然工作也忙,一册书要看上一周(我只用一天,所以每册通常看两遍),等待的日子里我常常茶饭不思,可是我又不能暗示她我已经看完了,更不能催她说我正等您借下本儿呢。这样下来我不得不时常从家里“弄”点钱,去外面的租书店“补”书。这弄钱的事长话短说,就是每周把家里所有的大人衣服裤子的口袋给掏一遍。一般运气好能弄个角儿八分的,加上找外公要一点点,可以租两本了。
梁羽生的书看了几本下来,感觉这老爷子在撰一部很大的江湖家谱。师爷师父徒弟徒孙每人一部,每部还都连着呢,下一部cite上一部的,好人传下来好人,坏人传下来坏人,辈份反复交待得清清楚楚,生怕读者忘了。你看过这几部么:《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传》, 《云海玉弓缘》,从明到清,换朝代,换皇帝,就是不换功夫。
【武侠家谱作家】
这时候,“依稀往梦是曾见”响彻周六晚上的大街小巷。金大侠通过无线电视向内地出手了。说来惭愧,电视剧我看过三遍,却从未看过正宗的金庸著的射雕英雄传。我看的文字版的是某无名无良文人根据电视剧情“反向加工”推出的“剧本”,洋洋洒洒也有好几十万字。从今跟定金大侠,就此走上不归路。换句话说,有了金庸,我的初中生活有趣了很多,我也渐渐忘掉了初恋的痛苦,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借书的痛苦。
[MP=320,240]http://music.shaoxingcard.com/lyj/11.mp3[/MP]
【依稀往梦是曾见】
以前写过个关于霞的帖子,其实我写的就是我想说的:找人借本《天龙八部》借了几年,真TM难。其他的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的是看得比较顺当的。因为我妈曾借回家看着,我再偷偷转看,虽然“更新”慢,好歹有得看。郁闷的是,我母亲后来看书趣味大变,再也没有借过武侠小说,转向琼瑶和凯伦了。她的preference为何突变,一直是个迷。我的猜测是她肯定不记得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口诀,有可能是看了些全庸和金庸著的作品,败了胃口。
另外记忆深刻就是《笑傲江湖》了。本来《笑傲江湖》尚未提到我的看书日程上,因为班上的老憋都没看过。但是某年期末考试后在学校里拣了本没封皮的第三册(21章到30章),估计是某位大侠奋发图强迷途知返给戒掉了,我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接过来,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笑傲江湖第三册一开始是令狐冲陷地牢,然后练武成功,闯少林,接任尼姑掌门,高潮叠来,以黑木崖结束。这怕是全书最好看的一册了。这第三册我看了一个暑假。先一口气看三遍,揣测前面为啥令狐冲要被关牢里,然后,然后我把这本破了多处的书顺势分成了两半,呵呵,这样有上有下,我有两本看了,好东西要分开 心帐理论第一结论很早就发挥作用了。就着这三<上>,三<下>,我至少又看了五遍!
开学后马上四处张罗找人借第四册。有个同学是中南民族学院的子弟,叫覃ling(20多年了,名字难为我还记得这么清楚),说是可以借到。这随后的上半学期没少让他抄数学和物理作业。期中考试前某天他说,繁体的行不行?我说行。他又说,竖排的行不行?我咬咬牙,说能看。他接着说,考试帮帮我?我说,没问题。说句题外话,那时我母亲已经在外文书店上班了,我很看了些台湾出的关于海峡两岸军事的书,都是繁体竖排的,繁体我都认识,竖排的我用一根钢尺比着,慢一点,也能看。期中考试后他果然把书借来了。我一翻书当时就要动手打人:他借了本不知哪个缺德的香港出版社出的五册版的第四册,25章到32章,就两章是新的!
之所以金庸的书没到外面花钱去补看,主要是家里对我弄钱的方法有了提防,另外外公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去世了,我的经济来源彻底断了。写到这里,很是伤感。外公是个孤老,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的母亲是他的养女)。我曾经有用他的姓来命名我的第三个孩子的想法,离婚后,这个计划比较难实现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