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节选《棋逢对手-涟水故事之一》1) -- 钟子麟

共:💬67 🌺16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几点看法的再复

1、13日和张灵甫部交战的是9纵,最多再加上4纵,敌情并不超出12日的判断,以此判定张灵甫已经知道对方重兵集结,理由不足。

2、关于放弃阵地一节,我部分同意你的看法,另外说说我的看法。

13日,25师占据黄斗顶山,而83师龟缩于大坪,鼻子山一带,74师实际处于右翼无友军掩护的地步,被迫收缩右翼,连带中路亦不得不收缩,其左翼仍控制旧寨、黄鹿寨。

这是个谨慎的进可攻、退可守的部署,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收缩,则74师右翼就有被从汶河附近挖断的危险。

华野对各纵队关于孟良崮战役的命令是在12日发出,部队真正大规模调动应在13日。12日晚张从俘虏交代已知有二十来万解放军在附近集结,当晚他还不能确信,所以13日遵命继续渡河进攻,但是13日进一步的迹象和情报的再次证实,他已不能无动于衷,如果他此时仍与12日晚持同样看法,则不会认为自己有多大危险,也就不可能放弃阵地大举后撤。74师傍晚至入夜的全线撤退就是他相信解放军重兵集结知难而退的反应,此一证明足矣,当然也包括友军不及时跟进的因素在内。

3、对付大纵深穿插和浅纵深迂回包围的战术手段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张灵甫是否发现了我军的大纵深穿插企图。

对付大纵深穿插,一般的手段是从突破口的两翼发起反击,封闭突破口,将进入我方纵深的敌军包围歼灭,如果不能封闭突破口,则受到侧翼威胁的部队必须迅速撤退,以免被包围歼灭。

如果张灵甫估计到我军由对其纵深合围的企图,即使上级没有批准他撤退,他也应该一面命令部队严密注意周围的动静,一面做好撤退准备,一旦情况有变可以迅速处置,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将领应有的素质。

棋是一步一步走的,如果上级夜里能够变更进攻计划,那撤到汶河未始不是准备之后撤退的前奏,您也认为“这是个谨慎的进可攻、退可守的部署”了。问题是,解放军的主要穿插突破口不在74师的阵地,1纵主要针对25师,所以张深夜得到报告说25师弃阵,立即向汤、黄报告核实,答复您已经知道了,说没这回事,凌晨还夺回阵地来着,貌似25师正在积极掩护没被突破的样子。黄百韬没有遵命率主力与74师同步行动,13日晚至14日25师又未作积极抵抗,以致让1纵在74师西侧汶河南北直至界碑附近的山头轻易建立走廊地带形成切割包围态势,黄百韬对此战失败难咎其责,所以邱维达才说,黄比李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战后老蒋在检讨会上对黄连骂“该死”。至于张灵甫没有顶住上级压力而出现犹豫,我在以前的回复已经说过,而整理俘虏供词的解放军也认为他的犹豫是由于顾虑国防部命令在身的缘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们事后诸葛可以轻巧地说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当事人来说抗命不从不是那么轻松的,不要说抗拒上级已经再三书面和口头重申的命令了。战后国军将领的相关检讨,有一点就指高级指挥部不掌握一线战况,命令往往比战况滞后脱节,今后应给予前线指挥官更大的处置权。

钟兄认为“下级不警觉不等于上级也无动于衷”,须知,军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其情绪的变化是随指挥员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所有的下级都不警觉,就要问问上级是怎么“有动于衷”的了。

74师13日晚的表现,很难说张灵甫对我军直插他身后有什么样的警觉。

看来这点我们还是难以达成共识。张有什么样的警感,我在上贴关于他与汤恩伯的交涉中已经谈过,试想,如果他毫无警觉,那该象许多书里一直盛传的那样,当晚蒙头大睡做次日扬威坦埠的美梦好了,为何汤司令半夜三更还要他“稍安欠躁”?可见张军长“警觉”得都睡不着,因上级不听他的而在那里对汤司令发“躁”呢。作一诛心之论,汤要派李延年上来,协调友军是一方面,也未始没有监督张灵甫必须遵命进攻的意思呢。

关键词(Tags): #张灵甫#孟良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