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 电子赵括

共:💬43 🌺1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防共协定的强化问题 二

在8月12日五相会议前一周的8月5日,日本驻德外交官笠原携带了德国方面的提案回到东京,并且立刻报告了陆海军和宇垣外相。德国方面的提案有三点,

1 缔约国的一方和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外交上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应该立刻讨论协同合作问题;

2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威胁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对于排除这些困难,拥有政治及外交方面的义务;

3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攻击的情况下,其他缔约国有武力援助的义务。

对此,陆军立刻表示了同意,海军对第三条有保留意见,但是认为陆海军有必要合作,尽快促成和协议的达成。8月6,7日,陆海军的意见分别通报给了宇垣外相,外相以原则同意,细节需要研究做了非正式回答。8月12日的五相会议上,对于宇垣提出的较为温和的方案,坂垣陆相表示应当和德意签订同一条约,宇垣外相表示欧洲局势错综复杂(捷克问题上,英德矛盾开始激化),对英关系的影响需要慎重考虑。海相,藏相均表示支持外相,结果关于这个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被延期。

此后陆,海,外相以及相应下属官员之间作了多次磋商,8月24日前后几方面都达成一致,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1 将“威胁”,“攻击”改为“非挑衅引起的威胁”和“非挑衅引起的攻击”;

2 第三条中的“有武力援助的义务”改为“立刻开始关于武力援助的协商”;

3 通过秘密协定,详细规定兵力援助的条件,范围,限度以及实施方法等。

26日,这些修正得到海军方面的认可,但是海军认为有可能造成国际经济影响,应该请藏相审议后最后决定。几经磋商,8月26日的五相会议承认了以下防共协定的强化方案,

1 缔约国的一方和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外交上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应该立刻讨论协同合作问题;

2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非挑衅引起的威胁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对于排除这些困难,拥有进行政治及经济支援方面的义务;

3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第三国非挑衅引起的攻击的情况下,其他缔约国应当立刻开始关于武力援助的协商。

耐人寻味的是,如此重要的决定,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正式书面文件。29日陆军对大岛陆军武官,小岛海军武官发去训令,而31日外务省同样对驻德大使东乡茂德发去电报,各自解释说明五相会议上的决定。然而,双方的训令有重大差别。外务省的电报中规定,以上决定针对苏联,“而不应以英美等为正面的对手”;军方的训令中当然包括了苏联,但是并没有排除其他国家。东乡大使大岛武官等对于东京内部磋商的细节当然不可能熟知,里宾特洛甫和大岛的交涉中有已经提及了英法,大岛收到军方电报后(立刻报告了大使东乡茂德)看到表示同意,理解为这些决定针对苏联的同时针对英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同时,外务省的电报中笼统地说“不应该以英美等为正面对手”,对于欧洲另一个大国法国没有明文规定。事实上宇垣外相8月30日上奏天皇时就表示,如果仅仅把对手限制在苏联,德国未必能接受。这或许也是尽管宇垣外相对于对英关系多有考虑不愿节外生枝,外务省电报仍然有些含混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如此重要的决定没有书面文件,军方和外务省的训令都有些含糊,内容多少有出入,对此后的日本驻德外交机构的工作带来重大混乱。此后还将看到日本由于内部意见不统一,给驻德意外交机构的指示措辞含混意思不明,接二连三地导致外交混乱。

此后,外务省开始着手准备为了签订正式协议的协议文本。外务省对于日英关系仍然有顾虑,因此准备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仍然将武力援助的范围限定于苏联以及苏联和其他国家共同攻击的范围,第二个方案则基本上沿用8月26日五相会议的原则。9月10日,外务省将第一个方案送交陆海军要求研究,被陆海军双方以和五相会议决议精神相违背,无法承诺而拒绝。此后海军于9月12日,陆军于10月25日(宇垣外相于9月29日突然辞职)分别送交了己方的修正案。陆海军的修正案虽然有些差别(陆军方面更为激进),原则上都反对从8月26日的五相会议决定上做任何后退。

尽管日本内部对于同德意的结盟还存在重大争议,8月26日的五相会议决议后陆军给大岛浩发去训令后,大岛浩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交涉。里宾特洛甫以商谈附属秘密协定的细节需要时间,为了能够迅速缔结协定,建议首先宣布三国关于协定案已经大致达成一致。这个表态,不仅仅是对大岛浩交涉的回应,同时由于欧洲关系紧张,38年9月份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吞并捷克已经迫在眉睫,德国同样有迅速签订三国协定,进一步对英国施压的愿望。

这个时候,宇垣外相突然于9月29日提出辞职。宇垣辞职的原因,基本上是认为在对华问题上陆海军方面和外务省作梗。外相的人选问题当然就成了日本外交的首要问题。近卫首相最初的意向是驻美大使齐藤博,因为重病无法到任;陆相坂垣推荐了后来成为外相的松岗洋佑,遭到藏相反对;另一个有力的候选人就是前面屡次提及的白鸟敏夫(在欧洲历任驻瑞典公使等职务后,9月22日被任命为驻意大利大使),据称有50名左右的少壮派外交官联名推举。权衡之后,近卫首相还是选择了曾经担任过外相的有田八郎。围绕着这场变动,日本外交界大幅度进行了人事调整。白鸟敏夫出任意大利大使,驻英大使吉田茂离任,由原驻苏大使重光葵继任,新任驻苏大使是原驻德大使东乡茂德,而大岛浩则成为了新任驻德大使。有田八郎再度出任外相,也得到了包括白鸟敏夫本人在内的少壮派的支持。

然而有田外相上任后,却并没有完全按照轴心派的外交官员所设想的方案进行。大岛浩本人就曾感叹到此为止和德国交涉顺利,此后却没什么进展,“到底出了什么事”。有田在宇垣外相时代作为外务省顾问,并没有远离外交界,对内部事务仍然相当熟悉。他对8月26日的五相会议决议,也倾向于仅仅针对苏联,不应该包括英法。近卫首相,米内海相,池内藏相对此也有同样意见。唯一对此固执己见的,就是陆相坂垣。

大岛浩出任驻德大使后不久,就收到了德方关于协定的修正案,11月1日报告东京。这个修正案内容,里宾特洛甫在10月27日访问罗马时和墨索里尼商定并得到原则同意。不过墨索里尼表示因为国内局势的原因,希望明年3月左右再正式签订。其主要内容是,

1 缔约国的一方和缔约国以外的一国或者多国外交上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应该立刻讨论协同合作问题;

2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一国或者多国威胁的情况下,其他缔约国对于排除这些困难,负有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的义务;

3 缔约国的一方受到缔约国以外的一国或者多国非挑衅而引起的攻击的情况下,其他缔约国负有武力援助的义务;

4 由于第三条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各缔约国负有共同进行休战及媾和义务;

5 本条约有效期十年。在条约期满前一年没有任何缔约国提出废弃通告的情况下,自动延长五年。

这个提案中,最为瞩目的是“一国或者多国”的提法,对此应该如何理解。11月11日,有田再度出任外相后的第一次五相会议中,坂垣陆相提出对德国的提案应该迅速做出反应,有田对此表示同意,但是表示在自己认识的范围内,这仍然应该看作防共协定的强化,仍然是针对苏联而不针对英法。对外相的发言,池内藏相和米内海相当即表示同意,近卫首相也表示了理解,唯有坂垣陆相对此沉默,并发言说在法国被赤化的情况下,对抗的对象应该包括法国。

法国赤化,听起来象天方夜谭。坂垣陆相为什么固执己见,而且会提出如此提案,也并不一定是单纯的胡言乱语。这里不妨结合当时局势,以电子赵括之心度一下坂垣陆相之腹。

对于当时日本而言,对外关系上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是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战争全面扩大,37年9月5日日本宣布封锁海域包括全部南海,并于9月3日占领香港附近的东沙岛,10月26日占领金门岛。这当然导致了和英法的矛盾,并通过外交途径提出种种要求。尽管如此,日本仍然于37年9月17日炮击了海南岛,英法方面判断日本有占领海南岛及西沙诸岛的意图。为此,英国驻日大使向日本方面表示海南岛有英方利益,对此英国无法坐视。法国驻日本大使亨利同样表示了对此的关心。10月27日,亨利再度拜会了日本外交官员,提出中法之间关于西沙诸岛的主权问题有争议,双方都同意搁置争议将来解决,意在制止日本对西沙诸岛的占领。日本对此含糊应付,但是表面上做出了对中国领土没有长久占领意图说明。

然而38年2月9日,英国驻日本大使克雷格再度拜会日本外相广田,指出日本对香港附近的岛屿占领的事实,要求日本将对中国领土没有长久占领的保证扩大到这些岛屿时,广田“勃然大怒”,声称现在日本无法提供这种保证,相反如果战争长期化,无论中国本土还是岛屿,日本将根据需要占领什么地方就占领什么地方,需要占领到什么时候就占领到什么时候。在最为瞩目的海南岛,广田还特意说明日本无法保证永远不去占领。和一般的外交场合相反,这次会见双方态度上的对立相当严重。这种情况下,随着日军向南方进攻,6月下旬法国驻英大使通告英国,在日本占领海南岛的情况下法国将采取行动,希望英国支持。7月3日英国接受了法国通告后,法国随即于7月4日由驻日大使亨利通告日本,法国已经任命了行政官,并派出了十几名安南(越南)巡警到达西沙诸岛,建立灯台,浮标,无线电台等,同时又表示尊重日本十几年来在这里进行的海产品以及矿产开采工作。日本于7月7日做出反应,要求法国从西沙诸岛撤退。同时,7月6日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也拜会了法国外长,重申以上岛屿的主权属于中国。此后日法双方又有交涉,总之双方在西沙群岛上的立场相左,谁也不肯让步。日法两国在南海上(严格地说,台湾以南的范围)的明争暗斗可以追溯到1933年,这种情况下矛盾激化,多年的积怨确实无法短时间化解。于此同时,10月12日日军在南方登陆,开始进攻广东,10月21日广东沦陷,对法国冲击巨大。在谋求美国合作时法国向美国表示,法国已经难以维护在广东的利益,而且不能排除日本将来进攻海南岛的可能性。此后不久的39年2月10日日军开始了海南岛的登陆作战,证明了法国这时候的担心并非多余。

除了围绕海南岛,西沙群岛的争端,在援华问题上日法也多有矛盾。37年8月25日日本发布了切断中国海上运输线的宣言后,当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切断中国其他的运输线路。9月27日,日本外交官走访了法国外交部,声称拥有确切情报表示大量武器通过法属印支(越南)流入中国,要求法国立刻禁止。法国以双方没有宣战,无此义务而拒绝。然而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日本导致法属越南遭致威胁,法国于10月16日通知日本已经决定禁止物资通过越南流入中国。10月20日,顾维钧得到法国通告后大为惊讶,立刻要求法国重新考虑。10月22日,法国内阁再度讨论了这个问题,虽然原则上决定了禁止运输,同时决定已经签订的合同仍然要执行。为了保密不刺激日本,法国请求美国驻法大使代为转达。另一方面,法国却又通告日本,将不允许通过滇越铁路向中国输出军火。当然,法国队这个自己规定的禁令阳奉阴违,物资向中国方面的输出并没有停止。

38年初,由于德国吞并奥地利,引发法国政坛震荡。4月10日,达拉弟内阁成立。达拉弟内阁右翼色彩浓厚,虽然因为慕尼黑协定背上了绥靖主义的恶名,对日本政策却相当强硬。在这种背景下,法属越南全面开放了对中国的军需品输出的禁令。4月22日,原本由河内到镇南关的铁路延长到了南宁,修建工作号称耗资一亿五千万法郎。对此日本当然不能满意。6月下旬,宇垣外相召见法国驻日本大使亨利,要求允许日方派员监督法国的“禁运”。亨利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

38年10月12日,日本在南方登陆,开始进攻广东,战火扩大导致法属越南也感受到了压力。面对日方指责法国允许中国士兵身穿便服通过越南北部调动,法国以无法和平民进行区分,中日之间没有宣战也无法禁止(平民的通行),即使是中国军队也没有禁止的义务回答日方指控。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日本也于11月3日发表了东亚新秩序的建设呼吁,其中有较强烈的南下意图。同时,日本对驻法大使发出训令,要求借助国际新秩序建立的机会,对于法国到目前为止的援华态度全面清算,对通过法属印度进行的军需运输工作提出严正交涉。38年11月11日五相会以上的坂垣陆相的“法国赤化”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提出。

38年下半年以后,日本无法迅速战胜中国,侵华战争的长期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对此感触最深的毫无疑问是日本陆军。切断各国援华工作对于日本的意义,不言而喻。此时列强中,苏联和日本是死敌,德国形式上已经禁止援华,实际上也相当收敛,英美尚没有大的动作,相对而言通融余地最大的就是法国(包括法属越南)的态度。同时滇越之间铺设有铁路,在各条线路上的运输能力/潜力最大。滇缅公路在高峰时月流量不过3-4千吨,滇越之间仅铁路月运输能力巅峰时期就达到了2万5千吨,自然要得到日本方面的特别关照。所谓的“法国赤化”,不过是在中国泥足深陷的陆军方面希望保留必要时对法国采取行动,迫使其切断滇越道路,切断援华路线的借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