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五:最后的辉煌–坎尼战役 -- 史鉴
坎尼战役之前双方对峙的态势。
福勒在《西方军事史》中评价坎尼战役,认为罗马人的战争观念非常呆板,纯粹依赖士兵的匹夫之勇、纪律和操练。至于将领指挥,简直可说是聊胜于无。罗马统帅愚蠢无知,屡犯战术错误,导致坎尼战役失败。这个论点颇具代表性,但显然以成败论英雄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此战罗马大军的排兵布阵,会发现瓦罗的战术部署很有针对性。
瓦罗精心选择了战场,以求遏制迦太基骑兵的优势,不给汉尼拔包抄两翼的机会。奥菲杜斯河北岸地形平坦开阔,非常适合骑兵的运动战;南岸地形却起伏破碎,只有坎尼城东北一块平原,夹在河流和群山之间,宽仅两公里有余。瓦罗率领大军渡河来到南岸,在这块平原布阵,期待汉尼拔渡河应战。罗马战阵左翼依托山地,右翼紧靠河流,没有留给对手丝毫的迂回空间。瓦罗在北岸大营留驻了一个军团,要求他们保护大军的侧后,如果发现敌军渡河穿插迂回,立刻迎头截击。
罗马大军渡河以后,瓦罗摆出了一个极其厚实的步兵战阵。按照惯例,罗马军团的百人队小方阵60人,每行10人,6行纵深;此战罗马军团的百人队方阵却是每行5人,12行纵深,方阵之间的空隙大大压缩。如此计算,七个罗马军团的战线正面宽约1,500米,三条线加起来有60行纵深。瓦罗的排兵布阵已经背离了罗马军团的战术原则,类似马其顿密集阵了。
瓦罗这样安排有非常务实的考虑。罗马军队虽有8个军团,但4个刚刚组建,2个组建不到一年,只有2个军团是久经沙场的部队。这8个军团集结不到一个月,根本没有时间演练队形和战术。瓦罗的排兵布阵,正是针对这些弱点。罗马军队每一个百人队方阵5 x 12的排列如同纵队行军,非常适合缺乏训练的新兵;深厚的阵型突出“人山人海”的气势,增强对敌威慑力,也极大鼓舞了己方士气。这个阵型优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正面攻击力非常强劲,一旦冲起来便势不可挡;缺点是笨拙拥挤,缺乏应变能力。瓦罗的战役部署体现了清醒理智的权衡取舍,虽然比不上汉尼拔出神入化,但也绝非愚蠢无知。
根据两位古典史家的记载,罗马参战总兵力7万6千人,其中包括5万5千重装步兵,1万5千轻步兵,以及6千骑兵。瓦罗明白己方的骑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对手,因此在两翼采取守势。左翼是2,400罗马骑兵,排列出每行300骑、8行纵深的密集战阵,正面宽仅400米;右翼是3,600盟邦骑兵,占据大约600米的战线。两位执政官深知己方两翼的骑兵将经受严峻考验,因此打破常规,亲临两翼骑兵部队督战,其中瓦罗坐镇左翼,保卢斯指挥右翼。罗马中路的步兵阵列由代理执政官塞维利乌斯和亚第利乌斯统领。瓦罗显然希望罗马骑兵能够抵挡对方进攻,为罗马步兵冲破敌军阵列赢得时间。
瓦罗的排兵布阵给汉尼拔出了一道难题。此战罗马军队主动选择战场,汉尼拔没有机会埋伏奇兵;战场地形狭长,夹在河流和山峦之间,汉尼拔的骑兵缺乏迂回包抄的空间;迦太基战象在特雷比亚战役以后相继病死,因此汉尼拔很难从正面击破罗马军团厚实无比的密集战阵。平心而论,汉尼拔此前虽然赢得两次战役,但都是依靠出奇制胜,步兵方阵硬碰硬的正面较量中罗马军队每次都占了上风。瓦罗的战术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迫使汉尼拔迎接罗马军团的正面冲击,打一场罗马人最擅长的步兵阵战。
汉尼拔得知罗马军队列阵挑战,立刻决定应战,他派出轻步兵先过河掩护大部队,自己率领主力分两路迅速过河,抢占坎尼城东北方向的高地。汉尼拔的参战兵力大约5万人,其中步兵4万,骑兵1万。同罗马大军相比,汉尼拔的步兵处于绝对劣势,4万人当中有1万8千是高卢雇佣兵,久经沙场的利比亚步兵只剩下1万人,另外还有大约6千西班牙步兵,以及6千轻步兵。汉尼拔的杀手锏是骑兵,无论是骁勇善战的高卢、西班牙骑兵,还是神出鬼没的奴米底亚骑兵,都让罗马人望风胆寒。
针对罗马大军中路突击的进攻态势,汉尼拔必然要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在两翼大做文章。摆在汉尼拔面前的难题,是如何部署步兵阵线,以保证自己的中路不被敌军冲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办法是中路回收,两翼突出,形成一个浅碟型战阵。十年以后西庇阿在伊利帕战役中,就是这样排兵布阵的。然而浅蝶形战阵的致命弱点是缺乏防守弹性,拖后的中路不能后退一步,否则整个阵型就会崩溃。伊利帕战役中的西庇阿是进攻一方,因此没有这个问题。
汉尼拔不愧是古典时代首屈一指的名将,他拿出的对策却是中路突前的新月型战阵。汉尼拔在中路部署了2万4千重装步兵,其中高卢步兵和西班牙步兵交错排列。汉尼拔这样安排显然是期望韧性十足的西班牙士兵弥补高卢士兵缺乏耐力的弱点。汉尼拔最可靠的1万利比亚步兵分别部署在中路阵线的两侧,排列成窄正面、大纵深的奇怪阵型。显然在汉尼拔的战役构想中,利比亚步兵将从两侧夹击突破进来的罗马步兵。波利比乌斯记载,整条步兵阵线排列完毕以后,汉尼拔带领中路的高卢和西班牙步兵稳步前进,中央部分的方阵前进最远,两侧各个方阵逐次后置,形成一个新月形。
汉尼拔的战术原则,就是想方设法削弱罗马军团的正面攻击力,然后从侧背寻找破敌机会。此前的特雷比亚战役,汉尼拔诱使罗马军队涉渡冰冷湍急的河流,消耗他们的体力;特拉西米尼战役,汉尼拔巧妙设伏,根本不给罗马军团正面强攻的机会。此战汉尼拔在背风的高坡上布置一个前凸的新月形战阵,这样迫使罗马步兵顶风爬坡进攻,而中路阵线有足够的空间且战且退,最大限度地消耗罗马军团的冲击力,也为两翼骑兵突破敌阵赢得时间。然而为了取得同罗马步兵战阵一样的宽度,汉尼拔不得不削减新月形战阵的厚度。迦太基中路阵线大约只有15行纵深,而且没有二线部队支援,因此将经受严峻考验。
汉尼拔在自己的左翼集中了7,000高卢和西班牙重骑兵,对阵保卢斯率领的罗马右翼2,400骑兵。3,000奴米底亚骑兵出现在右翼,对阵罗马左翼的3,600联盟骑兵。汉尼拔显然将突破点放在左翼,期望占据压倒优势的高卢、西班牙骑兵迅速冲垮罗马右翼骑兵阵线,打开局面。奴米底亚轻骑兵是绝佳的游击部队,并不擅长冲锋陷阵,因此他们的任务是吸引罗马左翼骑兵的注意力,使其无暇他顾。
双方花费了几个小时才布阵完毕。坎尼城东北方向的这块不足5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聚集了将近13万士兵和16,000匹战马,双方将士都下定决心以死相拼。战场周围的四个营地里,还有上万士兵和不计其数的奴仆、工匠、商贩等等扒着寨墙翘首眺望,都不愿错过这场盛况空前的大决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1. 费边战略 24 史鉴 字5317 2007-07-15 20:38:12
🙂2. 攻守之间 27 史鉴 字4287 2007-07-15 20:37:24
🙂3. 走向坎尼 27 史鉴 字5453 2007-07-15 20:36:55
🙂4. 排兵布阵
🙂5. 坎尼战役 28 史鉴 字8135 2007-07-15 20:35:37
🙂当年一直有这么几个疑问 q42474112 字69 2007-08-17 01:11:47
🙂【原创】坎尼战役非堂堂之阵,可一而不可再 任爱杰 字1452 2007-07-30 10:05:08
🙂坎尼战役,罗马的问题在于没有留下预备队。 2 史鉴 字1156 2007-07-30 17: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