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萨索故事(0) -- 橡树村
费托合成,其实是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的。一个叫Fischer,一个叫Tropsch。这两个人发明了从合成气合成油的反应,这个反应就以这两个人的名字命名了。
两个人都是Kaiser Wilhelm煤炭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这个地方是1913年建立的,位于德国的工业区鲁尔。
1920年代初,Fischer到了这里,负责从煤制气合成油的研究。
Kaiser Wilhelm煤炭研究所里面的会议
其实类似的工作已经有了。
1902年,Paul Sabatier使用镍和钴做催化剂,从合成气得到了甲烷。甲烷是分子量最小的烃。10年以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理由是使用镍作为催化剂的贡献。
1914年,有一个叫Bergius的,把煤分散到了油里面,在一个40升的反应器内,使用氧化铁作催化剂进行加氢反应。当温度达到了400摄氏度,压力达到了700个大气压的时候,得到了汽油、柴油的混合物,这个就是直接液化过程了。1931年,他也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理由是对于高压反应的贡献。
这个就是Bergius
这个反应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别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建一套大一点的这么高压力的反应装置,也是非常费劲的,全世界都没几个供应商干这个。于是呢,Fischer和Tropsh就打算采取其他思路。不是合成气可以合成甲烷么?那么能不能得到碳数更高的东西呢?
当然能了。两个人的合作很快就有了成果。1925年,两个人申请的专利得到了批准,费托合成就正式出现了。这条煤液化的路线,现在被称作煤间接液化。
Fischer和Tropsch
德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二三十年代的德国,已经在为后来的战争做准备了,而液体燃料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于是,煤液化在德国迅速工业化。当时直接液化要相对成熟,到二次大战的时候,直接液化的年产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400万吨,间接液化也有接近年产100万吨的规模,为德国的战争机器的运转提供了不少血液。
费托合成的专利
二战以前,英国和美国的公司也对煤液化技术有很大兴趣,很多德国的研究资金实际上来源于英美的大公司。但是随着美国和中东发现大油田,这些兴趣渐渐的就淡了。
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的工厂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毁于战火。相关资料倒是被美国人英国人拿走了,分析了之后,建了几套小型装置,然后就束之高阁了。这些资料现在已经过了保密期。廉价的石油资源使得煤液化没有任何经济竞争力,慢慢的,煤液化基本上就没有人感兴趣了。
而在南非,却开始了兴建煤液化企业的尝试。
土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恩,这个解释很是MAKE SENSE 1 闲来有事 字8 2007-07-14 11:36:58
🙂【原创】萨索故事(3) 42 橡树村 字3907 2007-07-13 05:39:46
🙂送花 1 chaos 字0 2007-07-13 05:40:57
🙂【原创】萨索故事(2)
🙂【原创】萨索故事(1) 45 橡树村 字2576 2007-07-13 02:51:45
🙂south africa 2 imres 字221 2007-07-13 0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