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与蒋介石--中美关系问题中的解密资料 zt -- 宁子

共:💬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毛泽东与蒋介石--中美关系问题中的解密资料 zt

新中国的代表与美国在日内瓦的接触,使倔强的蒋介石作出让步满足美方的要求,以尽快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蒋介石定定地站在喷水池边那座木结构的老凉亭

  里。他动也不动,只眺望着远处雾霭中的山色。阳明山公园里显得格外清静,木凉亭顶上有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破坏了宁静;随身侍从知道他在想心事,想去驱赶叽喳的麻雀,又怕惊扰了他的思绪。

  这天是一九五四年七月八日。早饭后再过两个钟头,他要到市里总统府去接见即将回国述职的美国驻华大使兰金。按往常习惯,他还要到书房去批阅文件、处理公务,侍从已经往书房准备了喝的水。从餐厅出来,他没有去书房办公,却又独自到阳明公园里散步,也没有像兴致高的时候那样邀宋美龄一起走。说是散步,也没走多远,进了凉亭就站着动也不动。  等一会儿他要对回华盛顿去的这个美国大使作出让步了。他从小有倔强的脾气,越是压他,他越不服从。今天他是不得不让步的,他心里不舒服。

  在民国政府退到台湾以后,毛泽东和斯大林结成同盟在莫斯科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蒋介石为了使台湾能可靠地得到美国的保护,一直想同美国以条约的形式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在杜鲁门主政的年代里,美国是想甩掉蒋介石的包袱,即使因为朝鲜战争而迫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援助台湾,但对同蒋介石政府结盟并不热心。美国自一九四九年和它的西欧盟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后,对东太平洋上的反共国家又采取分别以结盟的形式分别订立条约。美国于一九五一年同菲律宾订立了共同防御条约,同澳大利亚、新西兰订立了安全公约,同日本订立了安全保障条约。随后,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美国还于一九五三年同南朝鲜也订立了协防条约。这样,美国在亚洲实行“遏制战略”的防御链上只缺少台湾这一环。美国对同台湾蒋介石结盟顾虑重重,主要出于对蒋介石的厌恶和担心由此被蒋直接拖入中国内战。

  即使台湾当局在朝鲜战争中被人们公认为最大的获益者,蒋介石对美国人还是抱怨甚深。在台湾局面最动荡的时候,因朝鲜战争而得到美国出兵保护,得到大批美援及包括喷气飞机、作战坦克在内的美国军事装备;美国人却是有条件的,即不准国民党军队攻击大陆,触怒中共。当国民党军要对中共准备攻台部队集结地,进行先发性攻击时,被美国极力制止。蒋介石数度要派兵入朝作战,也被美国拒绝。美国国务院有的官员,如远东司司长鲁司克还动员胡适搞反蒋的民主运动。鲁司克说,美国朋友对国民党政权都有恶感,今日在台政权犹自称代表中国之政府,使美国发生许多麻烦,如果只作民主之改革,不作攻击大陆之行动,则美援或可增加。这位鲁司克曾奉艾奇逊国务卿之命于一九五○年八月十四日拟了七条对华政策草稿―――

  一,美国今日对华政策,尚在过渡时期。

  二,第七舰队之措施,并非寓有解决台湾问题之要求,只是将台湾海峡目前形势,暂予冻结。

  三,美国对台湾,并无军事占领之企图,只欲使台湾与大陆,双方各不采取攻击之行动。

  四,使用颠覆手段,使台湾当局塌下的,并非美国利益,应以经援军援接济之,并监督其正当之使用。

  五,我们现仍承认在台中国政府,但承认期间之长短,我们不愿给予保证。

  六,我们现仍反对中共加入联合国,认为中国代表权问题应在安理会中凭多数票解决,不属于否决权之范围。

  七,美国对于中国政府不作无限期支持之约束,对于中国政府之联合国席位不作长期支援之约诺,对于国民政府返回大陆之企图,亦不予以支持,一切要视美国全盘利益如何转变以为断。

  这份对华政策草案,是美国国务院当时极端机密的文件,三十年后解密了才得以传世,蒋介石当时虽说不一定能看到,但是蒋介石从美国人所作所为,是感受到了美国人的隐秘谋略的。一九五○年七月底,麦克阿瑟从东京到台湾访问,驻美大使顾维钧应召赶回台北参加接待时,蒋介石和顾维钧谈了话。蒋介石就美国对台政策中的敏感问题征询意见,深察美国对华政策内情的顾维钧,据实秉告:“第七舰队防护台湾海峡的命令,也未曾变更美国对华政策。他们注重中共,过于国府;注重台湾,也过于国民党的政权,保全国府,在他们看来,只是一桩附带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虽然限制了暂时的反攻大陆,但两相权衡,还是利多于害;况且,华盛顿的对华政策,正在转变中,而且是向好的方面转变。我们不可一下子要求过高。

  ”蒋介石认为顾维钧的分析很有道理,出于对台湾国民党政权生存的需要,对美国有很深的怨恨也好,只能小发泄不满,而不能大发作,只好将怨恨压在心中。

  后来,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形势有了新的发展;战争的双方对继续这场较量都失去了兴趣。美国政府不仅要耗费巨资来维持这场战争,而且发现自己在国内外越来越孤立。美国的盟友撇开美国,先后从朝鲜战场撤出自己的军队。美国人民对于这场只花钱流血,目的不明,而且显然打不赢的战争愈益厌倦。因而一九五二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朝鲜问题成了两党竞选的一大焦点。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正是在极力向选民保证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的情况下入主白宫的。毛泽东的新中国也迫于需要和平环境来进行经济建设实施五年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停战当然只是个时间问题。

  朝鲜停战在国际上普遍受欢迎,除了南朝鲜李承晚十分恼火之外,给蒋介石带来的是深切的不安与忧虑。他特别不愿看到的,是朝鲜战争以停战的方式而不是以中共失败的形式收场,这就意味着他期望借朝鲜战火重返大陆的梦想变成了肥皂泡,而且这无疑象征着中共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得到了提高,而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再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震撼。再者,朝鲜战争一休,中共这支连美国军队都感到头痛的大军,移师南下,彭德怀的攻击矛头无疑是要对准隔海的台湾岛。

  蒋介石曾经为艾森豪威尔上台时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二日所作的国情咨文所鼓舞。艾森豪威尔说:“我正式下令不要使用第七舰队来屏障共产党中国。让我把话说得明白一些,这个命令并不暗示我们有侵略意图,但是我们决没有义务保护一个在朝鲜对我们作战的国家。” 蒋介石曾将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称为“美国最合理而光明的举措”。他曾以为美国新总统将支持他反攻大陆了,于是他行动起来,尽量加剧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把美国卷入国共冲突,借助美国反攻大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在朝鲜战场都打不赢,当然更不敢玩火“反攻大陆”。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七日,胡琏的金门部队攻击东山岛败退的当天,美军驻台顾问团赶忙声明:尽管此项行动在战术上是合理的,但是事前并未经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同意,有违台湾对美国所作的承诺。行政院长陈诚只好出面表示“将下不为例”。刚过几天,美军第七舰队司令柯拉克在香港发表声明,声称台湾如果决定反攻大陆,无须事前与美国商量,第七舰队将不加阻止。蒋介石听了,只能苦笑而已:凭岛上自己那些军队,哪能独自反攻大陆?!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使蒋介石极为恼怒的事。一九五四年二月,苏联提议召开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美国竟然接受了这一提议。他联想起二次大战后期,中美苏英四大国在开罗开会,是他代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飞赴尼罗河畔,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大巨头平起平坐,好不威风!如今竟然让中共的头目代表中国去参加大国会议,他由心酸而至恼怒。顾维钧在华盛顿即奉命向美国交涉,认为美国此举等于默认北京政权的合法性,是搞“两个中国”。美国就发表一项声明,宣布与中共代表一起开会并不意味着对中共政权的外交承认。但是,蒋介石得到密报,就在这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共与美国代表在会下进行了接触,并经过英国的居间安排,举行了几次会谈,这导致拉开了后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的序幕。  他对美国与中共的接触,怀着一种恐惧心理。他心中十分明白:尽管艾森豪威尔总统说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但这种支持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早年在上海交易所的经历使他敏锐地感觉到,美国在必要的时候,是不惜牺牲台湾当局的利益来与中共作交易的。

  他感到需要加紧同美国商谈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事宜,必要的时候不惜作出一点牺牲与让步。倔强的脾气使他感到在压力下让步内心极为痛苦……

  侍从来到木凉亭的台阶上提醒他:

  “先生,该出发去总统府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