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与蒋介石 --“台海危机” zt -- 宁子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毛泽东与蒋介石 --“台海危机” zt

毛泽东考虑台湾问题。张爱萍部署大陈岛战役,福建炮轰金门……西方认为出现“ 台海危机”

  这座院落太普通了,在宁波随处可见,灰白色的墙,青褐色的瓦,院内大大小小的庭院相互毗连贯通,青砖竖叠砌就的甬道,看上去既不华丽,也不壮观,更没有什么显眼之处。然而院里在一夜之间,竖起了天线,电键按动声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打破了郊区院子的宁静,好些不同年岁的军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屋墙上挂着巨幅军用地图,报告军情,下达命令,显得热闹、紧张而又神秘。

  这就是三天前刚刚组建的“浙东前指”所在地。它的全称是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其作战行动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可见这是一个指挥特别作战而权力很大的特殊军事机构。  这个院落的新主人就是浙东前指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浙东前指”的指挥部虽说是刚刚建立,但张爱萍承接解放浙江福建沿海岛屿的重任已经不止一个年头了。

  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抗美作战已经取得关键性的胜利的时候,尽管战争还在进行,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授意当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利用朝鲜战争的有利形势,考虑解放浙江、福建沿海被国民党军所占据岛屿的问题。陈老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张爱萍是堪当此重任的最佳人选。

  就在一九五二年夏天,经陈毅提议和国防部长彭德怀报请毛泽东批准,授权张爱萍负责指挥浙江、福建沿海的军事斗争。他从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指挥陆海空三军协同立体作战的将军。

  张爱萍经过深入调查摸底并思考外军战例,考虑解放军还没有海军陆战队与大型舰艇速度慢的实际,结合解放军传统战法,提出了一个巧用现代作战原则的战役决策:空军、海军先于陆军投入战斗,在陆军进行登陆作战训练阶段,空军、海军边打边练,寻找战机,从空中和海上打击困扰敌人,千方百计给以消耗,破坏敌之心理稳定和力量平衡,使敌由强变弱,使我由弱变强,从而夺取制空权、制海权。

  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张爱萍的决策。

  可是,一九五三年秋后,印度支那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在越南的法国军队在实施“纳尔瓦计划”,要歼灭胡志明的人民军主力。美国加紧援法,承担了侵越法军的大部分军费,美国海军进入了越南沿海,陆军人员也出现在越南战场,表现出直接介入的趋势。美国如真的直接介入,将使中国华南地区面临一九五○年秋朝鲜的那种形势,那中国将要考虑派出第二支志愿军。经历了三年朝鲜战争以后,毛泽东不愿意急需经济建设的新中国同拥有核武器作后盾的美军在越南再作较量,极大的可能性还是平局和停战。因而,毛泽东决定尽快支持胡志明的人民军打败法军,争取在美国武装直接介入前将战争结束。(后来,在中国支持下越南的奠边府战役歼灭了法军一万多精锐部队,达到了毛泽东预定的目标。)因而,从一九五三年秋天起,新中国的军事斗争注重点又放到了援越抗法上,一时还不能以闽浙沿海地区为重心。

  毛泽东审时度势,很快又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要求暂缓进攻金门,首先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因为金门守军多达六万人,又修筑了要塞性的永久防御工事,非采取大规模的攻势不能奏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势必引起美国强烈反应,对缓和国际形势也不利。而这时在浙江以东较小的岛屿作战,在国际上引起的波动会比较小,同时投入的力量又不必很多,不会影响国内经济建设。再者,解放军还必须逐步积累陆海空三军协同和登陆作战的经验。根据上述考虑,毛泽东批准了中央军委确定的“从小到大、逐岛进攻、由北向南打”的解放华东沿海岛屿的方针。张爱萍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进行了具体的调研与运筹。

  浙江沿海作战以一九五四年三月的护渔战开始,舟山渔场春汛来到后,渔船出海得到了海军舰艇和航空兵飞机的掩护。刚刚参加过朝鲜上空世界最高水平空战的解放军航空兵,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歼击机,而国民党空军刚刚装备美国援助的F―84战斗机,该机性能尚不如米格15,国民党空军还从没有进行过喷气式飞机空战,因而在空战中根本无法和解放军的航空兵抗衡,只能对大陆及沿海目标采取小批次的偷袭。解放军海军与国民党海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在汛期两个月,击伤国民党军舰九艘,取得了一系列的海上战斗的胜利。陆军某部一八○团还在海军掩护下,于五月十五日在东矶列岛登陆,不花多大代价即占领了该岛。

  一九五四年春天过去后,达到了张爱萍预定的目标:解放军控制了浙东大陈岛以北海域的制海、制空权。张爱萍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大陈岛。

  正在这时,七月二十一日,为期三个月的日内瓦会议结束,解决了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当时,朝鲜南北分裂问题未能解决,印度支那停战的结局又使越南划成南北越,美国正在纠集英、法、澳、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和巴基斯坦,准备签订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同时企图把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固定化。

  毛泽东在当时考虑到的就是国际形势缓和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影响。当时在全中国,于七月下旬开始掀起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浪潮;同时,中央军委亦将军事斗争的重心转到了东南沿海。按照中央军委指示,解放军发起了攻占浙东沿海岛屿的作战,同时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这南北配合的军事行动,一度使台湾当局和华盛顿政府都十分紧张,出现了西方舆论界所称的“台海危机”。

进入八月以来,中央军委要求华东军区加紧准备攻打大陈,同时又准备加强福建炮兵,通过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显示解放台湾的决心和力量。八月十一日,华东军区下达了攻击大陈的预先号令。八月二十七日,浙东前线指挥部宣告成立,由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

  八月三十一日这天,他主持召开了浙东前线陆海空三军指挥员会议,讨论攻击大陈的具体战役计划。

  多数人主张:先攻核心岛屿大陈,只要攻陷主岛,其它周遭岛屿便可垂手而得。

  部分人提出:先拿下防守力量薄弱的披山岛,首战告捷再逐岛进攻。

  少数人建议:先夺取最北面的一江山岛,该岛是大门,大门一攻陷,里面的岛就好攻啦。

  大家说罢,都将目光集中在张爱萍身上。

  他说话调门不高,却充满着信心―――

  一江山岛位置处于我军前沿基地至大陈航线的中间,为必经之路,亦可称大陈列岛的门户。要是我们绕过门户迂回先攻大陈岛,势必会增加航程,我登陆部队在航渡途中会遭敌军海空军及岛上炮兵截击,有可能导致初战受挫。因而,攻占大陈岛必须首攻一江山岛。该岛兵力仅1100人,离我头门山岛仅五海里,中间还有大小茶花岛等,可设炮兵阵地,只要我们周密部署,取胜是完全有把握的。攻下一江山岛后,即可将岸炮拉上岛去,使大陈岛在我炮火有效射程以内,可给守敌以极大心理压力。大陈守敌有可能慑于我三军威慑之势而像舟山一样不战而弃,龟缩而退,从而一举解决整个浙东沿海敌占岛屿的问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沉寂片刻之后,掌声骤起。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张爱萍的方案。

  电波接通北京。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这个方案。会后,张爱萍即奉命部署:九月二日开始,与南面炮击金门呼应,浙东前线以空军为主,协同海军鱼雷快艇、海岸炮兵对付大陈港内或出巡的敌舰,并轰击大陈敌军地面重要军事目标,从海中空中围困打击据守之敌。

  九月二日,浙东前线海空军已完成了轰击大陈的准备。这时,因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预定要途经上海、杭州,中央军委指示浙东前线指挥部暂缓行动,只由福建方面单独炮轰金门。

  金门的炮声刺激了台北和华盛顿的神经,双方反应很不相同。国民党军立即用炮火还击,并抓住大陆福建前线防空力量差的弱点,从台湾派出飞机轮番轰炸福州、厦门及前沿炮兵阵地,出现舰艇攻击梧屿白石炮台,还在上海、广州等地空投宣传弹。当时,福州的民房大多是木结构,被炸得多处起火燃烧。陈诚、俞大维、黄杰等台湾当局军政要员匆忙赶到金门视察。这次炮击中,在国民党军阵地上有两名美军中校被炸死,引起了美国朝野一片喧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