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停止炮击的决策 zt -- 宁子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停止炮击的决策 zt

当金门已被海陆空三军封锁起来而垂手可得时,毛泽东停止炮击的决策,使海内外大惑不解……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毛泽东决定第二天即炮击金门。直通福建前线的专线电话架到北戴河叶飞住的房间里,然后再转报毛泽东。

  “八?二三”炮击金门,是在北戴河这个避暑胜地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指挥的。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晚间,预定参加炮击金门的解放军陆军三十六个炮兵营,连同海军的六个海岸炮兵连,先后隐蔽进入发射阵地。至二十三日拂晓,完成了射击准备。同时,担负对厦门、莲河这两个炮兵群对空掩护任务的高射炮部队,也都进入了阵地。

  前线指挥部为了确保首次炮击的突然性,除了要求隐蔽进入阵地之外,还控制了海岸,渔船只准进岸不准出,以免走漏消息。规定炮兵一律不准事先试射,而用精密法确定射击诸元,精心安排,力求使各炮群的首批炮弹同时落至既定目标。

  如果说一九四九年十月那次首攻金门,掩护木船队渡海的解放军炮兵仅有八十余门一百零五毫米的榴弹炮和七十五毫米山炮,这次炮轰金门,确实今非昔比了!骨干炮群是苏制一百五十二毫米和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还有一部分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美制一百五十五毫米和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以及日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总共达到四百五十九门。是解放军炮兵战史上较大的一次炮战,从规模上看可以和攻克锦州、朝鲜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中的炮战并列。其中使用的部分美制和日制旧式火炮,原已准备淘汰,此次是准备利用这次炮击将旧炮及为其库存的弹药用掉。从双方炮兵的实力对比看,解放军炮兵大多经过抗美援朝激烈炮战的锻炼,作战经验优于对方,火炮数量也优于对方,加上有大陆依托,运输便利,弹药供应充足。但是从火炮的质量上看,国民党军炮兵却略占优势,其以美制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为骨干,还有部分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和七十五毫米山炮,火力组织比较严密;但因运输线被封锁,弹药不足,补充战损火炮也不容易,战斗时间持续越长,在火力上越居于绝对劣势。按战区的实际状况,在美国海空军力量不介入的情况下,解放军以陆、海、空三军配合封锁金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八月二十三日,星期六,当天下午五时许,金门北太武山的国民党军防卫司令部正召集官兵,一面举行周末聚餐,一面听国防部长俞大维训话。夕阳已往西边靠大陆下斜,从金门太武山往西看会有点刺眼。海边风平浪静。聚餐散后,官兵正在散步离去。他们对于解放军这次突如其来的炮击,根本没有觉察。

  下午五点半,福州军区前线指挥员发出“开始炮击”的命令,随着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在金门岛四周升起,从西边厦门炮兵群、北边莲河炮兵群与东北边围头炮兵群,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二千六百余发炮弹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上。顷刻间,山摇地动,金门岛立刻陷入火海和烟雾之中。当时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正陪同训话完毕的俞大维,漫步走回司令部,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站在翠湖与岸边的桥头上谈天。

  俞大维在炮弹爆炸时,被附近一个叫廖光华的科长背入路边山石下躲避。胡琏拔腿就跑,侥幸跑回司令部。在桥头谈天的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于第一群炮弹落地爆炸时炸死。

  解放军的首次炮击收到了奇袭之效。岛上国民党军官兵毫无戒备,好些人晚饭后在滩后纳凉,爆炸声中纷纷慌忙逃入掩蔽部。停泊在料罗湾的“中字”号登陆艇和台生轮运输船被炮弹击中,陷于瘫痪。岛上的有线通讯网完全被炮火破坏。胡琏跑回司令部,立即拿起电话下令炮兵指挥官全面还击反炮战,但电话已经不通。他拿起多部电话机,叫炮兵阵地,没有一部有声。他懊悔极了。

  过了二十分钟以后,国民党军的炮兵才自发地还击,发射了炮弹两千余发,很快就被解放军的炮火压了下去。首次炮战持续了八十五分钟。解放军发射炮弹三万余发(其中海岸炮兵发射二千六百发)。金门方面事后承认伤亡六百人。

  “八?二三”炮击使台湾十分震动。台北等城市实行紧急防空措施,一些部门还进行了疏散。蒋介石一时摸不清毛泽东的意图,估计解放军会登陆金门,并有可能攻击台湾。蒋介石还向艾森豪威尔紧急求援,声称金门形势危急,已有三名副司令员阵亡,要求美军迅速帮助防守金门。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其中包括四艘航空母舰。另有一艘航空母舰还急速正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来。不大的台湾海峡,摆开了有五艘航空母舰的阵势。

  金门岛,一下子成为世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

  叶飞又在赶路。

  金门炮战打起来后,首次炮击,成果颇丰。毛泽东同意他从北戴河赶回福建前线去指挥。这次往南飞很顺利,没有遇上雷雨和台风。飞机降落以后,他特别急着要赶到厦门岛上的前线指挥所去。

  叶飞终于乘车赶到了厦门岛上面对金门的云顶岩。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云顶岩在金门岛的西边,早上太阳耀眼不易观察,下午背靠太阳就能将大小金门岛望得很清楚。

  叶飞通过高倍数的望远镜观察着金门岛。此时是炮轰的间隙,亦可见有几颗炮弹落在北太武山上炸开,冒起硝烟。太武山南的凉亭、小桥已经炸毁。公路上的弹坑也望得很清楚。还有炸毁的房屋。金门历历在望。

  大金门仅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小金门仅十平方公里。蒋介石在岛上布了重兵,并在岛上构筑了大量的坑道和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以准备长期固守。岛上八万多守军与五万多居民,基本衣食与物资都要依靠从台湾运来。平均每天运输量达四百多吨,才能维持守军的基本生活与最低限度的作战需要。主要靠金门岛南背对大陆的料罗湾上岸的海运。岛上还建了两个机场,可降落大型运输机。

  在叶飞八月底回到厦门前线时,中央军委又增调炮兵第二、第六师入闽参战,加强火力。为了在夜间准确打击驶入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船,还从空军调来一个探照灯排,对金门外海的海面进行照射,每隔十至十五分钟照射一次,炮兵根据灯光寻找射击目标。

  开始阶段,国民党军的炮兵在解放军炮兵轰击后还主动还击,特别是选择下午和傍晚袭击解放军炮阵地,结果遭到更猛烈的打击。金门岛很狭小,加上岛上炮阵地位置多是固定的,火炮转移不方便,一些隐蔽性较差的阵地在解放军的连续炮击中被摧毁。封锁加紧以后,国民党守军的弹药补给日渐困难,火炮远距离射击要用大号装药,对炮膛的损蚀严重;火炮亦打坏一门少一门。进入九月,金门岛上遭炮击后轻易不还击,只是偶尔打一些不规律性的散炮,可见已经很注意节省弹药。

  九月一日夜间,一支由四艘军舰组成的国民党军运输编队驶入金门海域。解放军护卫艇掩护鱼雷快艇队出击,经过激战,国民党海军沱江舰被重创而沉没,解放军损失两艘鱼雷艇。这次海上补给行动遭受失败。

  解放军空军派出飞机在金门侧边上空侦察,拍摄照片,让炮兵结合照片材料在地图上确定射击坐标,成功地实施对机场跑道的轰击,阻止了台湾来的飞机降落,使机降补给被迫中止。

  从九月三日起,金门守军只能靠台湾空投补给。可是空投飞机畏惧炮火不敢低飞,金门岛又呈哑铃状,岛面窄长,导致高空投掷物极易飘落海中,飘落面向大陆这边的海滩及开阔地,也会被解放军炮兵摧毁。因而空投成功率甚低。

  叶飞在云顶岩前线指挥所里眺望被封锁的金门岛,经过十天封锁作战,第一步作战目标已基本达到,他作为前线指挥,总以为下一步该是实行登陆、解放金门了。叶飞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此时如果我军发动登陆,金门垂手可得。所以,福建前线我们这些人,都在焦急地等待毛主席下命令了。我们都摸不透毛主席下一步的意图何在?”

  可是,出乎各方面意料之外,毛泽东不要即将到手的金门,作出了停止炮击的决策。当时,使海内外大惑不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