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米格的天空(一) -- 晨枫

共:💬880 🌺39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米格的天空(五)

巴巴罗萨作战爆发前夕,斯大林拒绝相信种种大战迫在眉睫的情报,西线总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盲目乐观地将西线主力靠前部署,但又不进入战斗准备状态。结果,德军的闪电式突击在短时间内摧毁了措手不及的西线苏军主力,空军的大批战斗机在地面就被摧毁,米格-3也不例外。

好在从噩梦中惊醒的苏联空军依然保存下来了大批飞行员,他们马上驾起后方新生产的战斗机升空,和入侵的德军作殊死的战斗。性能优秀但脾气暴烈的米格-3在优秀飞行员的手中,成为抗击德军的有力武器。著名空战英雄波克雷什金在换型之前,就用米格-3击落过12架德国飞机。在试飞员Suprun的提议下,各设计局的试飞员也组成两个特别战斗机团,一个由Suprun自己指挥,另一个由Stefanovskiy指挥,率领着不全是空军飞行员(这个传统延续至今,现在苏霍伊的头牌试飞员弗洛洛夫就不是空军飞行员)的试飞员团作战。Suprun在战斗中牺牲,至今在莫斯科郊外仍然有Supron和他的米格-3的雕像。

与此同时,德军还在高速冲向莫斯科,苏联的军工体系被整体转移到乌拉尔山中,米格设计局和沃努科沃飞机工厂也转移到莫斯科以东800多公里的车比雪夫。1941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入侵的德军被“冬天将军”打了个鼻青眼肿。虽说苏联人对严寒见得更多一点,但紧急疏散的目的地只有非常简陋的条件,没有人会真正“习惯”于零下35度的严寒。和很多其他军工单位一样,新工厂在最后一车物资到达10天后,就下线第一架在新地址组装的米格-3。这种惊人的效率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德国空军在东线主要在低空活动,米格-3平平的低空性能使它英雄无用武之地。米格-3的一挺12.7毫米和两挺7.62毫米机枪也火力不足,用于对地攻击效果不好。米格-3逐渐从争夺前线制空权转入后方防空,甚至担任并不适合的对地攻击。AM-35发动机和用于伊尔-2强击机的AM-38发动机在同一工厂生产,受到苏军欢呼和德军诅咒的伊尔-2在前线供不应求。在转移到乌拉尔的时候,苏共中央已经决定,鉴于米格-3的高空高速性能在实战中并不能得到发挥,雅可夫列夫和拉沃奇金的战斗机的中低空性能更加优越,所以中止米格-3的生产,将其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转为AM-38,支持伊尔-2的生产。但由于惯性的关系,AM-35发动机的生产并没有马上停止,伊尔-2的生产依然迟缓。盛怒的斯大林亲自发电报,愤怒指责米格欺骗国家和红军,责令AM-35发动机立刻停产,全部转入AM-38的生产。并严厉指出“这是最后的警告”。在大清洗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斯大林的这一严厉警告当然被雷厉风行地立即执行,除了用剩余零件组装了几十架外,米格-3就此停产。剩余的米格-3在二战中主要担任二线任务。

米格设计局在二战中还设计过其他飞机,其中较重要的是DIS,曾被非正式地称为米格-5。这是一架双发重型战斗机,用于为正在设计中的彼得里亚科夫的彼-8四发重轰炸机护航,并可兼作侦察、远程巡逻和轻型轰炸等,在概念和构型上和梅塞斯密特Me-110相似。由于现役的彼得里亚科夫的彼-2已经可以较好地完成侦察、巡逻、轻型轰炸任务,彼-8又被取消,DIS也就没有获得准生证而流产了。

没有了AM-35发动机,米格还在继续对米格-3改进,希望能咸鱼翻身。改进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气冷星形的M82发动机替代AM35发动机,这样可以避开斯大林不准和伊尔-2争抢发动机生产能力的禁令;另一方面是根据前线使用经验,在气动上对米格-3进行修改,以达到更高的性能。米格试图用气冷星形M-82发动机改装米格-3的努力不成功。M-82比AM-35直径大很多,也更重,修长的米格-3的机身和粗短的M-82怎么配合怎么别扭,连接和过渡很难处理,在风洞和实飞中都出现显著的涡流阻力。米格还不断用新技术研制更新的战斗机,包括加装涡轮增压。有意思的是,米格的涡轮增压没有委托发动机设计局,而是自己设计的,负责的就是年轻的罗斯蒂斯拉夫·贝利亚科夫,30年后执掌米格设计局,主持设计了米格-29。部分米格新机达到试飞阶段,其中一些直接加入莫斯科的防空部队,边作战边试飞。不断的小步快跑使新研制的战斗机不仅在速度、操控上有所改进,也在飞机的制造和设计细节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全金属构造(米格-3还是传统的木质框架、胶合板蒙皮构造)、加压座舱等都在这个时期实现,为以后进入喷气时代打下了基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格-5(也称DIS)是米格设计局在战时的一个流产的设计,在设计概念上和P-38、Me-110相似,打算用作远程巡逻、护航、侦察、轻型轰炸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格-9就改装M82气冷发动机的米格-3,但改装不成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伊-230是对米格-3全面改进的结果,在试飞时就加入莫斯科防空部队参加战斗飞行,这是第12近卫战斗机团的四架伊-230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格-3尽管结实,但是当时传统的木质框架、胶合板蒙皮结构,这是女工们在胶敷后机身的木片,再胶上几层,后机身的这个部件就完成了

这时,德军进攻的浪潮已经在莫斯科城下被堵了回去,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米格设计局迁回了莫斯科。但出乎意料的是,米格设计局没有回到原来的沃努科沃飞机工厂的地方,而是到了郊外一个空出来的兵营一角,连科研带生活只有几座零星的小房子,需要自己重新建设试验工场和研究设施。没有了生产任务的米格像一个孤儿一样,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但没有了生产任务,米格反而从依附于飞机工厂的设计局(KB)升级为独立的具有研究和设计能力的研究设计局(OKB),开始了很多并不着眼于立刻应用的飞行研究,为战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相比之下,雅可夫列夫和拉沃奇金的设计局的战斗机依然在生产中,工作重点依然是生产和不断改进现有战斗机,反而没有这样的机会。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期间米格设计局的大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9到40年间米格设计局工作人员的宿舍,可算是简陋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9到40年间正在建设的米格设计局,当时还依附于沃努科沃飞机工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撤退前的第一个米格实验工厂,米格-1和米格-3样机就是在这里制造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1年正在建设的第一个米格设计大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3年时的米格设计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没有电脑计算,没有电脑制图,早期米格就是这样用计算尺和绘图板设计出来的。这是米格设计局内一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格实验室一角,根据电脑设备的样式,这应该已经是70年代或更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