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语和英语的比较 -- 颜赤城

共:💬368 🌺131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不正是“似是而非”的例子吗?

中国古文里的“共和”与现代汉语里的“共和”可不是一回事。现代汉语的共和是外来词。当初刚翻译过来时可着实混了一段,比如那时的“五族共和”实际说的是“五族之共和”,即多民族的共和国,结果老百姓都以为就是汉满蒙回藏和睦共处的国家。现在则是外来语意占了上风,结果共和的古意大家都忘了或者绕开用了,超越了“似是而非”阶段变“反客为主”了。

另外英语里“共和国”是一个词。所以这里没有把“国”单算一个词。

意译让广大中国人易学易记,这是它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意译考虑的更多是如何让国人“受”外来词,表面上是以汉语为中心,但实质却更多是被动受教而不是平等的以交流为目的。

意译的坏处在于用母语的内涵去覆盖外来语的内涵。这样内容的差别对国人与世界交流不利。意译还有多型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往往会把同一个词翻成不同。如果是音译,至少外国人还可以猜猜要说的是什么;但如果是意译,除非知道原文,很难交流。要让辛亥革命时期的老百姓解释,共和难免被解释成“happy together”,让人想破头也想不出原来是“republic”。

中文的每个单元,字,本身是有意义有内涵的。这个不像拼读语言里的单元本身是无意义的。这样即使组出了一个全新的词,这个词难免带上每个字本身的内涵。而拼读语言里如果组成了新词,那可以就是完全是新的。其结果就是在国外,不明白“tao”为何物的人不会去用它,而在中国阿Q就可以照自己想象去解释什么叫“革命”。好坏不去论它,至少背离了“信”这个翻译第一标准。

我个人觉得还是多轨制比较好。首先专业交流要用外来语的本国语言和中文混用,大学以上一定要渐渐转成专业词教学采用世界通行文字。

但是如果概念普及到了日常生活就要引入翻译。这翻译可以考虑用拼音作为基准(需要建一个比较统一的外来词音到拼音的对应库,以发音相近为唯一标准),突出是外来词这一点。而且现在拼音的普及率应该可以让大多数人见到这种翻译可以读出来。

在此之上,如果中文可以忠实翻译就不妨再引入意译。所以我对“动物心理学”没有异议,但是“部落格”这种还是免了吧。

楼下有朋友提到中国古代对佛经的翻译。其实这就是两个系统并行的一个例子。虽然通俗的版本是意译为主,专业人士用的很多则是音译为主,对于中文里原来没有的概念在通俗版里也采用音译。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佛经的音译常常有意采用日常生活中不用的生僻字或者给字另外造音。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让中文字固有的意思来扭曲外来字的原意,那时候可没有拼音。

呵呵想起一个词,要说年轻一代英文程度不行,这个pk倒是流行得很快,而其实日常英语里本来都没有pk这说法。所以不是程度问题,只是方法问题。

西方有个说法,叫做“a translation is like a wife: if she is faithful, she is not beautiful; if she is beautiful, she is not faithful.”

大概东方人太爱美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