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最喜欢的一个电影片段... 希望河里也有朋友喜欢 -- 煮酒正熟

共:💬123 🌺1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酒果然是杠杠地,不过呢...

老酒搬出了格拉古兄弟,这可是俺最敬仰的牛人啊。不过呢,格拉古的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了,法国摩洛哥之间的血腥冲突却不是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文化融合这么简单。

截至1923年4月,西军人数达14万人。1924年6月,里夫军转入进攻,并于11月底将全部占领军从共和国腹地赶出国土。西班牙独裁者普利莫·德里维拉将军统率的16万占领军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2.7万余人),处于全军覆没的边缘。尽管西军指挥部动用了飞机(山地战历史上第一次)、装甲汽车和大量海军兵力,但在东西各部族不断加强团结的情况下,战局并未好转。西班牙已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里夫共和国的声势几乎传遍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整个保护区。法帝国主义深怕里夫共和国得到巩固和摩洛哥法国保护区以及北非其它殖民地各部族受其影响,遂于1924年5月开始入侵共和国南部地区。1925年4月,里夫军对法国占领军发起进攻,在格扎瓦和桑哈贾两部族起义军协助下,将战争推向法国保护区。法军虽拥兵10万,并装备有重炮、坦克和飞机,但损失惨重,被迫后撤。在这种形势下,西法两国于1925年6—7月间在马德里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封锁摩洛哥海岸和对里夫共和国联合作战的协议。法国远征军兵力增至32.5万人(包括土著辅助部队)。西班牙占领军的兵力为14万人。敌军在两个战场上均占绝对优势,殖民军实行“焦土”政策造成各起义部族人力物力资源枯竭,加之部分封建上层分子背叛,迫使里夫军于1925年9月底退回到1924年的阵地。尔后,西班牙登陆兵(18500人)在胡塞马(阿卢塞马斯)地域登陆,占领了共和国首都艾季迪尔城。共和国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继续英勇抗战,拒绝了英国政府通过暗中调停而强加给它的旨在巩固殖民统治的“自治”。1926年5月,法西联军在克尔特河地域转入进攻,合围了里夫军主要集团,并对其总部(塔尔吉斯特城)实施突击。里夫军被分割成几部,遂于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卜杜勒·克里姆被俘,后被流放留尼汪岛。然而,武装斗争在很多地区继续进行。直到1934年武装斗争的最后根据地才被摧毁。

外链出处

从法西两国出兵40万镇压里夫共和国的战胜结束到《卡萨布兰卡》里高唱马赛曲,相距还不到10年时间。说句煽情的话,恐怕殖民者屠刀上的鲜血仍未洗净呢。老酒可能不了解这段历史,否则不会轻松的说出当时“法-摩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应计算在内”这样的话吧。

我在帖子里说了,那些剥夺了别人祖国的自由,却为自己祖国失去自由而哀鸣的家伙们是没资格唱《马赛曲》的。我毫不怀疑来自捷克的拉斯洛有这个资格,也不怀疑他此时的态度是无比真诚。但却不能不想到,拉斯洛尚有法属殖民地可躲,有美国的飞机票和美人陪伴,反抗法国人的阿卜杜勒·克里姆,他此时身在何处?

我之所以不被这个电影的场景感动,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还看过另一部电影:《阿尔及尔之战》。虽然电影中的事不是发生自摩洛哥,但同属法属殖民地,电影中阿尔及利亚人所遭遇的苦难,摩洛哥人想必也是感同身受。在这部电影中有个阿里在街头被法国人被毒打的场景,我在读到老酒提到“群众演员”时,情不自禁把他们联想在了一起。并且想到,当压迫者遭受压迫时,他们的感受也许和被自己压迫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们翻过身来,再去压迫别人时,其凶狠程度却不见得比以前更少些。

一句话,电影可以拍得很美,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当我们了解了现实的残酷,电影拍得再美,也难以让我感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