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竞技体育是一场战争 -- 同人于野

共:💬62 🌺9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还有
家园 那不过是国际汽联安抚其他车队车迷的一种姿态

让车的现象到今天一直都存在,为什么国际汽联从未因此处罚过谁呢?

2002年5月12日,在奥地利站比赛即将结束的一刻,巴里切罗按照车队的指令放慢车速,把冠军让给了队友舒马赫。这次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法拉利车队和迈克尔·舒马赫受到了铺天盖地的严厉指责,欧洲的一些媒体和车迷说他们是“小丑”、“骗子”、“愚弄观众”,一些人甚至认为应该取消法拉利的比赛资格。面对舆论的激烈反应,FIA为奥地利事件举行了听证会,并且对法拉利作出了处罚。讽刺的是,FIA处罚法拉利的理由并不是让车,而是舒马赫在颁奖台上把冠军奖杯送给了巴里切罗。

法拉利车队主管托德特说,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让车指令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响。的确,在F1比赛中使用车队指令早不是新鲜事了,1956年,范吉奥曾驾驶队友科林斯让给他的赛车夺冠;1979年,吉勒斯·维伦纽夫不仅按照车队指令把比赛的胜利让给队友斯科特,甚至为此让出了车手冠军(他们两人的车手积分最终只相差4分)。近几年来,F1比赛中使用车队指令也是屡见不鲜:1998年澳大利亚站,库特哈德在比赛只剩一圈时把胜利让给了队友哈基宁;1999年比利时站,速度明显更快的拉尔夫·舒马赫被车队要求不许超过前面的队友希尔。

为什么只有法拉利的这次让车事件激起如此大的反应呢?很多人说,因为当时舒马赫已经领先对手27分了,根本没有让车的必要。但是奥地利站只是赛季的第6站比赛,谁能预料后面11站会发生什么?2000年,舒马赫在前9站领先哈基宁24分,但是仅仅5站过后他却落后哈基宁6分了。F1有一句名言:一切事情改变得都非常快。对于曾经在1997、1998年连续两年以1分之差失去车手冠军的法拉利来说,采取保险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舒马赫应该被指责吗?让车指令是车队作出的,作为一名车手,他只是在执行车队的决定。在公众眼里,舒马赫是车坛的超级明星,但是对车队来说,他是一名雇员,他必须服从车队的命令,为车队的利益服务。巴里切罗也一样。车队付给车手那么高的薪水,他们必须用成绩偿还,包括在车队需要时牺牲个人利益。F1是一项团队运动,车手冠军的荣誉不仅仅属于车手本人,也属于整支车队。车队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车队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车手应尽的义务。一些车迷认为法拉利这么做是偏袒舒马赫,但在1999年马来西亚站,伤愈复出的舒马赫一样要为埃尔文让车。车队的原则是确保最有希望赢得总冠军的车手多拿积分,其他车手必须在需要的时候作出牺牲,包括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应该被指责吗?F1是一项金钱运动,一支成功的车队每年的开支不会低于2亿美元。为了让赞助商掏出巨额金钱,车队必须取得令他们满意的成绩。对法拉利车队来说,能否得到车手冠军,直接关系到赞助合同、广告收入和法拉利跑车的销售,而财政收入决定了车队未来的命运。很多车迷觉得F1车队为了成绩不择手段,但是获得每一个冠军和每一个积分,都会对车队的发展甚至生存产生影响。1999年比利时站,埃迪·乔丹使用车队指令不许拉尔夫·舒马赫超过希尔,就是因为车队的英国赞助商希望英国车手夺冠。车迷们当然希望看到车手进行真正的较量,但是对车队来说,有比取悦车迷更重要的事情。

其实在其他体育比赛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在自行车或长跑比赛中会牺牲一些选手的成绩,让他们掩护更有希望夺冠的队友,人们把这个称为“战术”。F1的车队指令也是一种战术,是F1比赛难以消除的一部分。FIA主席摩斯利很明白这一点,他说禁止车队指令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因为法拉利使用车队指令而处罚他们。法拉利在奥地利站的“错”,是他们做得太光明正大了,让所有人都明白那是故意让车,其实车队完全可以在车手进站时做手脚,让某位车手多停几秒或多加些油,可能有些车队就是这么做的。舒马赫的“错误”,是他不能坦然接受队友让给他的胜利,在颁奖台上把冠军位置和冠军奖杯都给了巴里切罗,并且在美国站以同样的方式把胜利还给了队友。当哈基宁和希尔依靠车队指令赢得比赛后,他们在颁奖台上没有觉得不安,之后也从来没想过要把奖品归还给队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